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 4 课 中 古 时 期 的 亚 洲 教 学 设 计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亚洲)的多元面貌。教材分析 从本课内容子目来看,教材的逻辑是按照地理和时间顺序,先概述 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再介绍南亚和东亚的国家。这几个地 区的文明既有自身特色,又分别受到西亚阿拉伯帝国文明和东亚中华文 明的影响,德里苏丹国是阿拉伯世界继卖扩大的结果,日本和朝鲜则在 中国影响下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制度和文化。各文明既独具特色又相互联 系。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一学期的中国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方 法和学科素养意识。但世界古代史尤其是中古时期的历史对他们来说会 略有困难,因为中古时期的亚洲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只涉及到阿拉伯帝 国和日本的大化改新,其他的内容都不曾了解,同时众多地区众多的地 名、制度、文化特点、时空的转换容易让学生产生认知障碍,失去学习 兴趣。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 社会变化等史实,认识亚洲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相互联系。时空观念:观察历史地图,知道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南亚笈多 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兴起和扩张的史实及日本、朝鲜等国的政治发展脉 络。史料实证:运用资料,总结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崛起的史实, 唐、印度、日本、朝鲜等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及影响,领略亚洲丰富多彩 的多元文明特色;认识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发展、东西方交流中扮演的 重要角色。历史解释:以相关图片、文献等史料为依据,分析阿拉伯帝国、奥斯 曼帝国兴起的原因;探究古帝国的国家治理特点和盛极而衰的原因和经 验教训。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把握中古时期的亚洲各国与中国经济、文化交 流的史实和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感受中华文明及其模式对亚洲文明演进 的深刻影响。教学重难点 重点: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难点:日本幕府政治的兴起教学方法及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问:世界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 三洲的大帝国 以相对熟 悉的知识点导 入,激发学习兴答 : 波斯帝国(前550~前330) 亚历山大帝国(前334年一前323年) 罗马帝国(前27年一395年) 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 —1453年) 新课导入 趣世界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波斯帝国(前550-前330) 亚历山大帝国(前334年一前321年) 罗马帝国(前27年一395年) 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一1453年 ) 丽新课讲授 一、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7世纪早期,穆罕默德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简要介 绍地理环境和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建 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并基本统一阿拉伯半 岛。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学生依据地图简要表述阿拉伯人扩 张的重大过程和帝国形成。 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 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 富汗和印度西北,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 751年在怛罗斯击败唐朝军队,控制中亚, 向西攻克埃及,横扫北非,在西南欧洲, 占领西班牙使之成为帝国的一个行省。至 8世纪中期,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 培养学生历史 表述中的时空 观念和阅读地 图的方法,帮助 理解阿拉伯文 化的独特性和 包容性 培养学生从不 同形式的材料国形成。 新课进投 阿拉伯帝国 迁居麦地那理立政权2、帝国的统治 1.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 解释哈里发的概念,说明阿拉伯帝国 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经典具有法 律效力。理 解 帝 国 从 中 央 到 地 方 的 基 本 架 构 。 提问:这样的政治体制对阿拉怕帝国 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何怍用 强化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 东 西 方 生 产 技 术 和 商 业 贸 易 的 发 展 , 文 化 的交流。 (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中提取信息,进 行整合,有逻辑 地进行历史解 释的能力 指导学生多角 度综合思维,进 行历史解释训 练,理解阿拉伯 帝国在促进东 突出重点,理解 阿拉伯人对世 界文化的贡献, 并训练学生历2、旁国的统治 思考:哈里发是神的使者还是世俗王 政治:最离妩治者,哈卫发,掌提政治、军事和宗收大权 下过各部大臣,掌行政哈,里是一位由神决定的专制素 政和家教事务,掌管对政和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于” 税务的部门最重要 他的权力并不作精于部薄的支持 里发为内拉苗 备军的基础上 (而是建立)在享有体的官像和 的青年,意为真 斯塔大工内请断(企球通文 宗粒换拍+政治领怕 君权神授,政教合一2 . 阿 拉 伯 帝 国 的 经 济 先进农业技术传播,手工业和商业繁 荣,对外贸易发达。 阿 拉 伯 帝 国 贸 易 范 围 广 泛 , 欧 亚 非 各 洲 的 各 类 商 品 汇 聚 , 巴 格 达 等 大 城 市 成 为 东 西 方 贸 易 的 桥 梁 , 促 进 了 东 西 方 贸 易 发 展。 【 学 习 聚 焦 】 阿 拉 怕 人 通 过 扩 张 建 立 的 大 帝 国 , 在 东 西 方 交 流 中 扮 演 了 重 要 角 色 。 思考:巴格达能够成为“殿堂之都”的原因 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外贸繁荣 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舌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城市: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域已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学习数烈】有拉情人通过扩非建立的大帝图,在东西方文流中粉演丁主头角色材料;必因、市场、清具寺、合共宝,还有学校、压院和感机构。使座城市成为“章华被金发告的、卷社者年回挂收和址调体峻”的段堂之已格达是当时世界上规核章大、技部洋全养三科南的落食《丝调之具史》易发达的域市之一)3 . 阿 拉 伯 帝 国 的 文 化 学 生 回 忆 他 们 所 了 解 的 阿 拉 伯 文 化 , 教 师 补 充 表 格 , 引 导 学 生 分 析 : 阿 拉 怕 文 化 的 特 点 和 文 化 繁 荣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阿 拉 伯 文 化 特 点 : 兼 收 并 蓄 , 融 合 创 新;各领域成就斐然。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地 图 , 分 析 史 料 , 从 帝 国 政 治 经 济 状 况 、 统 治 者 政 策 等 角 度 分 析 文化繁荣的原因。文化:结合课本及材料,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概括阿拉伯人 在促进末西方文化交流中做出的页献。 材料在公元634年到公元5年。阿控怕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东至 中国边项的带国商业资县坡好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 强了.月拉伯的抗治者对异施文化的宽容态皮促成了中世纪肉拉伯科学的 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北上.拉白在东西方 之间*当了科学文化交的精梁中国、印庄的科学文化有长大部分是 通过阿拉怕传人耿指的:在历史上,阿控伯文化对欧洲料学的发展也垃了 幸上启下的作用一-阿拉伯文化实在吸收了古希脑文化和古东方文化的基 础上产生的,两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末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一张师《阿拉怕文明的起落 特点:多无性、开放性、包容性 前战:是东西文化沟通的读介和样梁;促进了欧洲科学的发展;保存 开播了古代希唐、罗局文化;合并发展了古代文化,在诸多题成 取得了巨大成就 史解释的多角 度意识和对历 史联系的关注。 理解奥斯 曼帝国是阿拉 伯世界的继续 扩展,它对东西 方文化的交流 既有正向的促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至比,古世界地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有:)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建立过程 波助,马其顿,码、东马.同控伯,慢 起 在小亚年亚发屏起来 14世记中期 十 145年 灭亡拜占应常国 16世纪后期 三的大带国1.1453年,奥斯曼攻灭拜占庭帝国 教师简要介绍奥斯曼土耳其在小亚细 亚的崛起和扩张。 2 . 1 5 - 1 6 世 纪 , 奥 斯 曼 成 为 地 跨 欧 亚 非 三 洲 的大帝国。 简 要 解 释 苏 丹 的 概 念 。 “ 苏 丹 ” 原 指 有 道 德 或 有 宗 教 权 威 的 人 ” 。 阿 拉 伯 帝 国 时 期 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将这个头衔授给帝国 境内的地区性王朝统治者,此后苏丹逐渐 成 为 穆 斯 林 国 家 统 治 者 的 称 号 。(2,统治)丹:同拉伯语中的一个尊称,意为 力量”、“治权”,后来变成伊斯兰 政治 设高玩治者苏丹 国家世俗君王的称号,被苏丹统治的地 方,称苏丹国 统治阶级:宗教被统治附级:工 集宗教、政治 全国土地的 上臣和封建主 商业者和农民 军事权力于一身 最高所有者 承担各种 苛拥杂税 经济: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系西方经济 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欢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 收重税东西,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 到一定的影有。比较奥斯曼政权结构与阿拉伯帝国的 共性。(的政治体系的共性政教合一,等级受土耳害国的结构H码国的地得构图) 经济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 威胁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亚洲输往欧 洲的重要产品如香料、丝绸等价格暴涨, 影响了后来的新航路开辟。 过渡:从阿拉伯帝国到奥斯曼帝国,我们 感受到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和不同地区经 济文化交流的加强带来的发展和变化。在 南亚和东亚地区也是如此。 (印度世纪-4世捉印直教(由盛地方分据,存在酒王到排) 三、印度 1.中古印度4世纪初建立笈多帝国 简介笈多帝国迅速统一北印度。经济 上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手 工业比较繁荣。 印度教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印度的 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帝国的建立 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 在印度建立与阿拉伯帝国相似的中央集权 政教合一政制;伊斯兰教及阿拉伯文化传 入。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印度古 老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同化力。印度历史 上曾多次遭到侵略,早期入侵的的希腊人、 白匈奴人等虽然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在 文化上却不得不屈服。德里苏丹国的建立 却使伊斯兰教在印度迅速传播,阿拉伯语 言、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大量传进 印度,并且渗入土著的古老文化之中,多 种宗教文化并存,奠定了现代南亚文化的 进作用,也有垄 断贸易带来的 刺激作用。 培养学生提取 和归纳信息进 行历史解释的 能力 了解印度教兴 起 阿拉伯文化的 扩展。 理解近现代印 度宗教冲突的 根源基础。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宗教冲突也长(F臣) (92年)期存在。 日 本 共起:秦汶之际,中国人民把洁铁和水稻种植 技术带到 1 本 ,推动了目本社会的发展 2、大化改断 ①肾质:6—7世纪,日本出F重社会结模 2概况:646年。学德天皇资作改断诏书 ③桔果日本福仿中国建立了中央康初国家 3.品存 生产力槽高开区断土地 (B成庄只)市 视 五 8 度 (89年)神世和性等广占土地过渡:从西亚到南亚,我们感受到中古 阿拉伯文化的魅力和扩展,在东亚,则是 另一个国家文明的不断传播扩展。那就是 璀璨的中华文化。东亚的日本、朝鲜、越 南等国深受中国影响。 四、日本 ①“大化改新”: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政治、经济、文 化方面的措施。 影响: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②幕府政治的兴起: 学生分析相关史料理解幕府政治兴起 的原因,教师用结构示意图呈现。 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发展,随着铁农具的 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新土地得以开垦。政 府为鼓励人民垦荒,三世一身法导致土地 私有制发展,原有的国家土地所有制班田 制难以维持。贵族、佛寺和神社趁机广占 土地,形成庄园。一些大的庄园主从天皇 那里获得了不输不入的特权,中小庄园主 为了获得类似特权,把自己的土地通过“寄 进”方式交给大庄园主,使大庄园主的势 力进一步膨胀。而贫苦农民为摆脱国家沉 重的税赋,或者逃亡,或者投靠地方豪强。 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经济逐渐形成。 为应付人民反抗和其他庄园主的侵犯, 保护财产,大庄园主们开始组建私家武装, 豢养专业武士。庄园实际成为脱离中央的 “独立王国”,形成控制某一地方的武士 集团。天皇和中央政府逐渐被架空,日本 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 呈现幕府武家政治的基本政权架构。(易用纯治12世圮末,士果团的首物酒维初在像仓过主了自己的府,开从朝延获开了镇压损机、加救从税等权力。日本进入事府政治时期+17世比建立的桃用府西对世算变局意国以锁国加强就治,执制外来影响。点:时间;12世比术特 点 :大实年是主主从头拈:士8计率府 ( 日水一个革府),西对世界络局,意图以田关国国环乐加强玩路,执市个来移内) 思考幕府政治有何特点 天皇为首的 朝廷只保有名义上中央政府称号,将军为 首的幕府掌握实权;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 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 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承担纳 贡、兵役等义务。 17世纪幕府统治衰落,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和西方思想的传入,幕府闭关锁国 企图维护武家政治。 (五、朝鲜品,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2)高主 仿效唐制(3)朝鲜建国160未高画大格李成桂自立为王结济行土地国有0共热文化中国的广为传传描结典和辟章之日本丰臣秀古级军侵略朝鲜,朝解请求中国支援,历经7年中朝军民取得胜利f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人科举适选要亡员高图王朝伤败中国唐朝制耽措 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 五、朝鲜 与古代日本类似,古代朝鲜历史的发 展也深受中国影响。 1.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 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3.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 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 4.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 维护朝鲜独立。课堂练习 1.下图为中古时期某帝国商业活动示 意图。该帝国是(A.拜占庭帝国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俄罗斯帝国 2.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 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 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 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这反映出 阿拉伯文化( A.带有文化扩张的性质 B.引领当时世界文化潮流 C.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 D.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 3.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 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 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 ) A.独立性和包容性 B.开放性和多元性 C.东西方文化桥梁 D.包容性和领先性 4.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以首 都巴格达为中心,开辟了通往各省的大道 各地重要城市也有道路相通,沿途设有驿 站,形成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驿站大 臣和行省的驿站长官都由哈里发任命,并 直接对他报告工作。这些举措旨在 ( ) A.展示帝国实力 B.推进道路建设 C.强化国家治理 D.促进文化交流 5.13-16世纪,一个新的帝国在亚 非欧交界处兴起。帝国内的居民信奉伊斯 兰教,但对基督教文明并不一概采取排斥、 敌视的态度”。他们还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 流的传播者。这一帝国最有可能是( ) A.西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俄罗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6.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采取开明的宗 教政策,在中央政府一定程度的委任之下, 帝国内少数群体以民族、社会或宗教特征 形成了独特的社群,获准在国家的框架之 内管理自身事物,从而可以保存他们各自 的特征,和谐共存。据此可知,奥斯曼帝 国 ( ) A.推动了东西方的贸易沟通 B.政治统治具有灵活性的特征 C.缓和了东西方的宗教矛盾 D.强大取决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课堂小结 建一三如 元共生的业校 较 (张 教) 中古时期的亚洲 互翻亚收明 的环 (工)钻 (种) 光 芒 的 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