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开学如何用好初中生物新教材?今年秋季学期,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编写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将投入使用。如何用好新教材,充分发挥新教材的育人功能,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教材使用常常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只重视具体章节的正文内容,将教材中单元和章的引言、单元小结、思维训练等内容束之高阁;以教师讲解代替学生对教材中事实性资料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做大量的教辅题目,而将教材中的练习题弃之不用等。这些做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未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中各个栏目、版块的设计意图和功能。下面提出一些教材使用建议。1 用好教材的引言,以真实的情境导入教学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单元、每章和每节的教学,导入环节十分重要。应通过真实、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教材在单元首页、章引言等版块和每节的《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中都创设了问题情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情境素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教师搜集的素材,设计和实施导入环节的教学。单元应有单元的导入,章和节应有章和节的导入。有的教师仅注重节的导入,不重视单元和章层面的导入,教学中往往将教材中的单元引言、章引言撇在一边,直接导入第一节的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一个单元或一章的内容,也不利于落实“内容聚焦大概念”的理念[1]。教师可以在单元或章的导入环节,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素材,提出本单元或本章的中心问题,这些问题是指向相关大概念或重要概念的,由此开启一个单元或一章的教学。在单元导入环节,可以将单元首页《一起去揭秘》栏目中的问题有选择地提出几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章的导入环节,可以利用章引言提供的科学故事,让学生领略科学家研究相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提出一两个本章的中心问题。在节的导入环节,可以利用《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应当注意的是,这只是导入环节激活思维的小活动,提出的讨论题并不需要学生马上讨论出完整、准确的答案,有的问题需要学完本节内容才能较好地回答,这个小活动能起到思维热身的作用即可。2 利用教材中学生活动栏目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实践活动通过探究类活动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发展核心素养,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材中探究实践活动设计的主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各活动栏目的设计意图,安排丰富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落实“教学过程重实践”的课程理念[1]。对《观察·思考》栏目的活动,教师应尽量提供实物、演示实验等,也可以提供视频、图片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有关问题来得出结论,建构概念。对《分析·讨论》栏目的活动,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再根据资料思考和讨论有关问题,进而建构概念。这里请老师们注意两点:第一,这些图文资料是支持概念建构的事实性资料,它不是概念本身,而是建构概念的“脚手架”,一般是不需要学生记住的;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发展学生基于证据和逻辑的科学思维。对《实验·探究》栏目的活动,教学中应根据它是“实验类”还是“探究类”的活动,来确定教学策略。“实验类”的活动,要提供完备的材料用具,讲清楚实验的方法步骤,不需要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类”的活动,应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包括设计实验)、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注意教材中这类活动设计的开放性,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材料用具,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等。对《综合实践项目》栏目的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包括完成何种物化产品。可在教材提供的所有项目中选择若干,所占用的课时数应不低于本门课程总课时数的10%,有些活动还要占用一定的课外时间。课上应重点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设计、优化、某些动手操作、展示交流和评价等环节。评价环节可参照教材提供的评价要点或表格,制订细化的评价量表,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并且作出教师评价。3 利用教材中的作业系统,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思维训练教材中的作业系统主要包括各节的习题、部分节的思维训练、各单元的《复习与提高》。这些作业能在课上完成的,应尽量在课上完成。要正确处理教材上的作业题与教辅题目的关系,优先确保教材作业的完成。还应注意作业的层次性。概念检测等基础性习题是全体学生必做的,拓展类习题供学生选做。当然,如果任教班级的学生能力水平较高,将教材中的作业都作为必做的,也是可以的。应特别关注拓展类习题在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态度责任等方面的重要功能,鼓励学生选做,有的习题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教材中安排的《课外实践》也是供学生选做的作业,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完成。4 灵活运用教材中其他栏目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教材中除上述探究实践活动栏目外,还在副栏安排了《旁栏思考题》《小资料》《想象空间》等小栏目,在节后安排了《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课外阅读材料。这些栏目的内容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态度责任等都有重要价值,可鼓励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根据课时情况,有的内容也可以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5 重视教材中的“单元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所学内容“单元小结”版块呈现的概念梳理图解,对于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填写图解中所留空白,以此来复习所学概念,强化概念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其他形式画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解(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单元小结”版块呈现的素养表现评价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所对应的具体行为表现,列出了评价要点。评价要点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描述”的设计思路和内容要求,表述为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展现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行为表现,而不是抽象地列出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评价要点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在此基础上作出教师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现以评价促发展的理念。6 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但不是唯一材料。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应当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6.1 适当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教材中反映我国生物科技新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动植物资源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很多,但这些内容时效性很强,教师应密切关注这些方面的最新进展,及时将反映最新进展的资料补充到教学中来。例如,在讲述光合作用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等内容时,可补充介绍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的新进展、当地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等方面的新举措和新成效;教材中介绍了许多我国科学家的故事,但由于篇幅所限,介绍得比较简略,教师可以搜集资料,补充介绍更为生动、具体的细节,也可以补充介绍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案例和重要成果。对于教材讲述的知识性内容,在教学中也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课堂上不必面面俱到地讲授,有些浅显的、扩展性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鉴于教材单元和章节之间的逻辑性、递进性,每个单元和每章内容的整体性,对单元和章的顺序一般不宜做大的调整。6.2 创设更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教材在单元、章、节创设的情境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师还可以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情境素材建议”和教材中创设情境的思路,创设更加生动有趣的情境。例如,联系身边的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际和具体案例,联系科学研究案例或科学家的故事等。教材中的课外阅读材料,也可用作创设情境的素材。教学中还应注意探查学生的前概念,针对前概念中的不正确之处或错误概念,在呈现情境后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打基础。6.3 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教材所设计的探究实践活动,本着效果明显、简便易得、低成本等原则,列出了许多实验材料,但对一个特定的地区而言,可能还有更合适的材料,教师可在课前进行实验探索,选择更合适的材料用于实验教学。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探究实践。特别是跨学科实践活动,教材在活动指导中给师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有赖于老师们发挥创造性,引导和组织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丰富多彩的创意,形成精彩纷呈的物化成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6.4 编创情境化、训练思维、提升素养的习题或试题在学生完成教材中的作业、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可以广泛搜集素材,适当编创一些体现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改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境化习题或试题。6.5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提升教学有效性纸质教材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是静态的、平面的,在动态、立体地呈现生物学内容方面具有天然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搜集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数字教材和其他数字化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生动、更真实地展现生命世界,展现生物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