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 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资源简介

2024 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等。但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弱,在学习上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和引导。此外,他们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等内容。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加强了单元整合,体现了目标的递进性和发展性。
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富有童趣,既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具有时代气息。语文园地中的各个板块,形式多样,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和快乐读书吧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标
1. 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 认识 450 个字,会写 25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 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 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5.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 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 450 个常用字,会写 250 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五、教学措施
1. 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字词的书写、读音、理解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
2. 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默读、精读、略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鼓励学生多读多背优秀的诗文和段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6. 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7.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1 第一单元课文 1-2 课 4
2 第一单元课文 3 课、语文园地一 4
3 第二单元课文 1-2 课 4
4 第二单元课文 3-4 课、口语交际 4
5 第三单元课文 1-2 课 4
6 第三单元课文 3-4 课、语文园地三 4
7 第四单元课文 1-2 课 4
8 第四单元课文 3-4 课、口语交际 4
9 期中复习与检测 4
10 第五单元课文 1-2 课 4
11 第五单元课文 3 课、语文园地五 4
12 第六单元课文 1-2 课 4
13 第六单元课文 3-4 课、口语交际 4
14 第七单元课文 1-2 课 4
15 第七单元课文 3-4 课、语文园地七 4
16 第八单元课文 1-2 课 4
17 第八单元课文 3-4 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 4
18 期末复习 4
19 期末复习与考试 4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注意力、发言质量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 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包括字词书写、阅读理解、写话等,通过评语和等级给予评价和反馈。
3. 阶段性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调整依据。
4. 口语表达评价: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表达清晰程度、语言组织能力、礼貌用语使用等。
5. 综合素养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八、教学资源
1. 教材、教师教学用书。
2.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3. 课外阅读书籍推荐目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