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素材

资源简介

2024 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他们能够自主识字、阅读简单的文章,并进行初步的写作。然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多个板块。教材选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1. 认字 2500 个左右,会写 2000 个左右,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2.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6.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7.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8. 能在阅读、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初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优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认字、写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能清楚、有条理地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
2. 难点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教学措施
1. 加强字词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2. 注重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5. 重视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
6.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7.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8.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第一单元:自然之美([X]周)
1. 《观潮》
2. 《走月亮》
3. 《现代诗二首》
4. 《繁星》
5.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6.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7. 语文园地一
(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X]周)
1.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2. 《蝙蝠和雷达》
3. 《呼风唤雨的世纪》
4. 《蝴蝶的家》
5. 习作:小小“动物园”
6. 语文园地二
(三)第三单元:连续观察([X]周)
1. 《古诗三首》
2. 《爬山虎的脚》
3. 《蟋蟀的住宅》
4.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5. 习作:写观察日记
6. 语文园地三
(四)第四单元:神话故事([X]周)
1. 《盘古开天地》
2. 《精卫填海》
3. 《普罗米修斯》
4. 《女娲补天》
5. 习作:我和_____过一天
6. 语文园地四
(五)第五单元:习作单元:把一件事情写清楚([X]周)
1. 《麻雀》
2. 《爬天都峰》
3. 习作例文
4. 习作:生活万花筒
(六)第六单元:童年生活([X]周)
1. 《牛和鹅》
2.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3. 《陀螺》
4. 口语交际:安慰
5. 习作:记一次游戏
6. 语文园地六
(七)第七单元:家国情怀([X]周)
1. 《古诗三首》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 《梅兰芳蓄须》
4. 《延安,我把你追寻》
5. 习作:写信
6. 语文园地七
(八)第八单元:古代故事([X]周)
1. 《王戎不取道旁李》
2. 《西门豹治邺》
3. 《故事二则》
4. 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
5.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6. 语文园地八
(九)期末复习与评价([X]周)
1. 系统复习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包括字词、句式、阅读、写作等。
2. 进行综合性的练习和模拟考试,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3. 对学生进行期末评价,包括学业成绩评价和学习态度、习惯等方面的评价。
七、教学评价
1.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等。
2. 定期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
4. 采用激励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