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科学并不神秘 分层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科学并不神秘 分层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课 科学并不神秘
分层练习
1.9月1日,小王和小林在上学路上提出了相应的问题:①为什么要把学校取名为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呢?②一天中学校旗杆影子长短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③为什么南面的树叶长得比北面茂盛?④为什么很多自己的小学同学就读于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呢?根据二个多月的《科学》学习,你认为以上问题中属于科学问题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④
2.(2021·绍兴期中)以下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常用方法,其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A.用望远镜观察非洲狮的活动 B.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C.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触角 D.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奔跑,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3.(2022·诸暨期末)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5.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中有潮湿的滤纸,各放入100粒莴苣种子,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数天后结果如下表。
甲 乙 丙 丁
光照条件 用黑纸遮光 照橘红光 (λ=660μm) 先照橘红光 再照远红光 (λ=735μm) 先照橘红光 再照远红光 最后再照橘红光
数天后的萌发的种子数(粒) 0 99 40 98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作为最恰当的结论是( )
A.只要有光照,莴苣种子就能发芽
B.不照光,莴苣种子不能发芽;远红光也能抑制其发芽
C.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可抑制其发芽
D.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但远红光可抵消橘红光的作用
6.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小明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要经常背诵
C.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D.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7.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列事件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是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质 B.制造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C.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 D.“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到餐桌
8.小宇很喜欢《科学》这门课程,要学好这门课程,他应当
A.仔细观察 B.积极实验 C.认真思考 D.以上都是
9.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不久前宣布,“机遇号”火星车已找到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水的强有力的证据。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进一步探索”的理由( )
A.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需要水的参与 B.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C.有水的环境里才有生命 D.水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10.下列活动属于科学活动的是
A.两个同学下围棋 B.爱因斯坦演奏小提琴
C.发射“神七”宇宙飞船 D.鸟儿迁徙
11.在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雨后出现彩虹 B.“神舟”十号上天 C.流星划破夜空 D.大雁南飞
12.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实验法的是(  )
A.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 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
C.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 D.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
13.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她的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
A.A B.B C.C D.D
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小鸟破壳而出 B.铅笔在水中被“折断” C.嫦娥奔月 D.种子长成幼苗
15.下列关于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害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缩短货运和客运的时间 B.洗衣机能在短时间内洗涤大量的衣服
C.移动电话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D.工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三废
16.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
A.提高解题能力,得到好成绩 B.当科学家
C.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提高智商
17.下列关于洞头海域常见卢鱼和黄姑鱼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卢鱼和黄姑鱼哪种鱼脂肪含量高 B.卢鱼和黄姑鱼哪种鱼更加美味
C.卢鱼和黄姑鱼哪种鱼生活水区深 D.卢鱼和黄姑鱼食性(吃的食物种类)是否有差异
1.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亮形状的变化 B.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
C.九寨沟的美丽风景 D.太阳的东升西落
2.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下列科学技术会带来负面影响的是
A.用吸尘器吸尘 B.用加湿器加湿 C.空调将氟利昂排入大气 D.用计算机上网
3.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台风“菲特”登陆我省 B.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C.“天宫十号”发射成功 D.雨后出现美丽的彩虹
4.学习科学最基本的方法是( )
A.阅读,作笔记和练习 B.观察,讨论和交流
C.观察,实验和思考 D.阅读,实践和应用
5.某小组在研究有关蚯蚓的问题时拟采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蚯蚓是如何运动的﹣﹣观察法 B.蚯蚓的身体什么形状﹣﹣调查法
C.蚯蚓对人类有什么益处﹣﹣文献研究法 D.蚯蚓是否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实验法
6.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一门学科,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人工降雨 B.砍伐森林 C.夜晚霓红灯闪烁 D.沙漠干旱少雨
7.下列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植物的生长 B.经济危机 C.台风 D.地震
8.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  )
A.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发明了蒸汽机 B.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
C.小沅到江滨公园游玩,发现了很多月季花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9.下列哪项有关科学的描述是不合理的?( )
A.科学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现象及找出它们的成因 B.科学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C.科学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D.科学不一定为社会带来好处
10.科学家对草原上狼群的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 B.分类 C.测量 D.对照
11.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相的变化规律 B.日本常发生地震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D.地球自转方向
12.下列事物的变迁不能反映科学改变人们生活的是( )
A.唐诗→宋词→元曲 B.电话→寻呼机→手机
C.留声机→随身听→MP3 D.煤炉→燃气灶→电磁炉
13.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_______________(填两点)
组别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 mL 23℃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40 mL 10℃ 45个 9只
1.(2021·杭州上城区二模科学试卷)小金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表,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1号 2号
稀淀粉糊(毫升) 2 2
新鲜唾液(毫升) 2| 2
恒温处理(5分钟) 37℃ 0℃
碘液(滴) 2 2
A.实验中淀粉遇碘变蓝色 B.实验探究唾液能否催化淀粉分解
C.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 D.恒温时间太短淀粉糊未被分解会影响结果
第1课 科学并不神秘
分层练习
1.9月1日,小王和小林在上学路上提出了相应的问题:①为什么要把学校取名为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呢?②一天中学校旗杆影子长短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③为什么南面的树叶长得比北面茂盛?④为什么很多自己的小学同学就读于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呢?根据二个多月的《科学》学习,你认为以上问题中属于科学问题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由于①为什么要把学校取名为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呢?④为什么很多自己的小学同学就读于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呢?两个问题与科学研究无关,不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故①④不属于科学问题;②一天中学校旗杆影子长短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③为什么南面的树叶长得比北面茂盛?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的问题,所以②③属于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1·绍兴期中)以下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常用方法,其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A.用望远镜观察非洲狮的活动 B.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C.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触角 D.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奔跑,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答案】B
【解析】A.用望远镜观察非洲狮的活动,属于观察法,A错误;
B.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属于实验法,B正确;
C.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触角,属于观察法,C错误;
D.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奔跑,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属于观察法,D错误;
3.(2022·诸暨期末)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洗碗机能让我们变得轻松,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可视电话使人们的联系方式更加丰富,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是人们购物更加方便,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推进了科技大发展,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对世界科技是一个巨大的推进,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故A符合题意。
4.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B
【解析】A、利用反复实验,根据不同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该做法正确.
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该做法错误.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该做法正确.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该做法正确.
故选B
5.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中有潮湿的滤纸,各放入100粒莴苣种子,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数天后结果如下表。
甲 乙 丙 丁
光照条件 用黑纸遮光 照橘红光 (λ=660μm) 先照橘红光 再照远红光 (λ=735μm) 先照橘红光 再照远红光 最后再照橘红光
数天后的萌发的种子数(粒) 0 99 40 98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作为最恰当的结论是( )
A.只要有光照,莴苣种子就能发芽
B.不照光,莴苣种子不能发芽;远红光也能抑制其发芽
C.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可抑制其发芽
D.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但远红光可抵消橘红光的作用
【答案】D
【解析】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培养皿中有潮湿的滤纸,各放入100粒莴苣种子,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数天后结果如下表:从表格中可知:甲用黑纸遮光,数天后萌发的种子数0,表明没有光莴苣种子就不能发芽;乙照橘红光,数天后萌发的种子数99粒;表明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丙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数天后萌发的种子数40粒;表明远红光可部分抵消橘红光的作用;丁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最后再橘红光,数天后萌发的种子数98粒;表明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萌发。所以答案选择D。
6.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小明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要经常背诵
C.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D.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答案】B
【解析】A、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科学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科学继承、灵活运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故错误,符合题意;
C、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列事件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是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质 B.制造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C.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 D.“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到餐桌
【答案】C
【解析】A.三聚氰胺是一种有害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A不合题意;
B.使用假币会扰乱金融市场,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B不合题意;
C.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故C符合题意;
D.地沟油中含有有害物质,食用后会危害人体健康,故D不合题意。
8.小宇很喜欢《科学》这门课程,要学好这门课程,他应当
A.仔细观察 B.积极实验 C.认真思考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要学好这门课程,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故要学好这门课程,他应当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故D正确,ABC片面错误。
9.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不久前宣布,“机遇号”火星车已找到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水的强有力的证据。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进一步探索”的理由( )
A.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需要水的参与 B.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C.有水的环境里才有生命 D.水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答案】D
【解析】A.水是生物生理活动的载体。A正确;
B.生物体内大约百分之七十的水。B正确;
C.生命的起源于水里。C正确;
D.生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应是二氧化碳和水,这个没有必要继续研究。D错误。
故选D。
10.下列活动属于科学活动的是
A.两个同学下围棋 B.爱因斯坦演奏小提琴
C.发射“神七”宇宙飞船 D.鸟儿迁徙
【答案】C
【解析】AB.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AB都属于技术活动,选项不符合题意;
C.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选项符合题意;
D.鸟儿的迁徙是适应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反应,选项不符合题意。
11.在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雨后出现彩虹 B.“神舟”十号上天 C.流星划破夜空 D.大雁南飞
【答案】B
【解析】雨后出现彩虹,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流星划破夜空、大雁南飞均属于自然现象,没有人为因素干预;而“神舟”十号是人类设计发明的航天器,它的升空是人为因素参与的结果,不属于自然现象。故B选项符合题意。
12.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实验法的是(  )
A.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 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
C.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 D.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
【答案】D
【解析】A.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属于观察法,A不符合题意。
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属于观察法,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属于观察法,C不符合题意。
D.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属于实验法,D符合题意。
13.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她的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沙子,因此,应保持除沙子外的其他条件相同,即太阳光、土壤和水三条件不变。故选B。
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小鸟破壳而出 B.铅笔在水中被“折断”
C.嫦娥奔月 D.种子长成幼苗
【答案】C
【解析】AD、小鸡破壳而出、种子长成幼苗,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自然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铅笔在水中被“折断”,属于自然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嫦娥奔月属于传说,不是自然现象,故符合题意。
15.下列关于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害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缩短货运和客运的时间 B.洗衣机能在短时间内洗涤大量的衣服
C.移动电话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D.工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三废
【答案】D
【解析】A. 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大提升,可以显著缩短货运和客运的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
B. 洗衣机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可以在短时间内洗涤大量的衣服。故B不符合题意;
C. 移动电话的通话质量和速度会进一步提升,信息传递效率会更高。故C不符合题意;
D. 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垃圾等“三废”,属于科技进步造成的消极影响。故D符合题意。
16.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
A.提高解题能力,得到好成绩 B.当科学家
C.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提高智商
【答案】C
【解析】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在科学探究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生物就要学会科学探究。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种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7.下列关于洞头海域常见卢鱼和黄姑鱼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卢鱼和黄姑鱼哪种鱼脂肪含量高 B.卢鱼和黄姑鱼哪种鱼更加美味
C.卢鱼和黄姑鱼哪种鱼生活水区深 D.卢鱼和黄姑鱼食性(吃的食物种类)是否有差异
【答案】B
【解析】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选项A、C、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B选项卢鱼和黄姑鱼哪种鱼更佳美味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1.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亮形状的变化 B.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
C.九寨沟的美丽风景 D.太阳的东升西落
【答案】C
【解析】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月亮形状的变化、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太阳的东升西落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ABD正确,九寨沟的美丽风景属于一种观赏性景观,不属于科学研究,C错误,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C。
2.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下列科学技术会带来负面影响的是
A.用吸尘器吸尘 B.用加湿器加湿 C.空调将氟利昂排入大气 D.用计算机上网
【答案】C
【解析】A.用吸尘器吸尘,方便快捷,体现了科技造福人类,故A正确;
B. 用加湿器加湿,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科技造福人类,故B正确;
C.电冰箱、空调等大量使用氟利昂,会造成臭氧层被破坏,不利于环境保护,属于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故C错误;
D.用计算机上网,方便人们快捷地获取信息,体现了科技造福人类,故D正确;
故选C。
3.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台风“菲特”登陆我省 B.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C.“天宫十号”发射成功 D.雨后出现美丽的彩虹
【答案】C
【解析】自然现象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 台风“菲特”登陆我省,为自然的气候现象,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为自然现象, “天宫十号”发射成功,为社会现象, 雨后出现美丽的彩虹,为自然现象,根据题意,选择C.
4.学习科学最基本的方法是( )
A.阅读,作笔记和练习 B.观察,讨论和交流
C.观察,实验和思考 D.阅读,实践和应用
【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故选C。
5.某小组在研究有关蚯蚓的问题时拟采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蚯蚓是如何运动的﹣﹣观察法 B.蚯蚓的身体什么形状﹣﹣调查法
C.蚯蚓对人类有什么益处﹣﹣文献研究法 D.蚯蚓是否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实验法
【答案】B
【解析】AB.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不能干扰动物的正常生活,“蚯蚓是如何运动的”、“蚯蚓的身体什么形状”应用观察法,A正确,B错误。
C.研究“蚯蚓对人类有什么益处”可以查阅资料、文献等,宜采用文献研究法,C正确。
D.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蚯蚓是否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可采用实验法,D正确。
故选:B。
6.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一门学科,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人工降雨 B.砍伐森林 C.夜晚霓红灯闪烁 D.沙漠干旱少雨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工降雨、砍伐森林、夜晚霓红灯闪烁均为人类活动引起的,不属于自然现象,沙漠干旱少雨属于自然现象,故选D。
7.下列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植物的生长 B.经济危机 C.台风 D.地震
【答案】B
【解析】ACD.植物的生长、台风、地震,都属于自然现象。
B.经济危机属于社会现象。
故选B。
8.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  )
A.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发明了蒸汽机 B.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
C.小沅到江滨公园游玩,发现了很多月季花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答案】C
【解析】A.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发明了蒸汽机,属于科学探究,故A正确。
B.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属于科学探究,故B正确。
C.小沅到江滨公园游玩,发现了很多月季花,属于自然现象的观察,不是科学探究,故C错误。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属于科学探究,故D正确。
故选C。
9.下列哪项有关科学的描述是不合理的?( )
A.科学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现象及找出它们的成因 B.科学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C.科学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D.科学不一定为社会带来好处
【答案】B
【解析】A.生活中,许多奇妙的现象可以用相关的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例如,长时间大雨后,蚯蚓会出现在地面,这是因为土壤中的氧气被雨水挤走,蚯蚓需要到地面上呼吸,故A正确。
B.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如,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故B错误。
C.科学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知识。例如,奥斯特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正确。
D.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汽车尾气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10.科学家对草原上狼群的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 B.分类 C.测量 D.对照
【答案】A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家对草原上狼群的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故选:A。
11.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相的变化规律 B.日本常发生地震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D.地球自转方向
【答案】C
【解析】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月相的变化规律,日本常发生地震,地球自转方向都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ABD选项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属于历史研究范围,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12.下列事物的变迁不能反映科学改变人们生活的是( )
A.唐诗→宋词→元曲 B.电话→寻呼机→手机
C.留声机→随身听→MP3 D.煤炉→燃气灶→电磁炉
【答案】A
【解析】A.唐诗→宋词→元曲,这是属于文学上的发展,不能反映科学改变人们生活,故A错误;
B.电话→寻呼机→手机,这是人类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反映了科学改变人们生活,故B正确;
C.留声机→随身听→MP3,这是人类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反映了科学改变人们生活,故C正确;
D.煤炉→燃气灶→电磁炉,这是人类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反映了科学改变人们生活,故D正确。
13.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_______________(填两点)
组别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 mL 23℃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40 mL 10℃ 45个 9只
【答案】水量 、水温、蛙卵数
【解析】对照实验要求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控制的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为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应使对照实验只有一组变量。“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实验,除水质不同外,温度、蛙卵数也不相同,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1.(2021·杭州上城区二模科学试卷)小金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表,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1号 2号
稀淀粉糊(毫升) 2 2
新鲜唾液(毫升) 2| 2
恒温处理(5分钟) 37℃ 0℃
碘液(滴) 2 2
A.实验中淀粉遇碘变蓝色 B.实验探究唾液能否催化淀粉分解
C.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 D.恒温时间太短淀粉糊未被分解会影响结果
【答案】B
【解析】通过分析表格中的相关信息可知,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与2号试管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所以本实验并不是探究唾液能否催化淀粉分解,B错误,答案选择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