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必须要重启PPT,字体(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注意】字体安装之后也必须重启PPT。(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注意】转图片后,图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找不到这款字体了?!”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使至塞上王维跨 越 千 年 的 塞 外 之 旅学习目标壹 了解作者,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结合注释梳理诗歌内容。贰 鉴赏诗歌精炼的语言,赏析诗歌雄浑开阔的画面美。叁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慷慨悲壮的情感。任务情境文学探险家们,准备好跟着王维的脚步,一起踏上那场跨越千年的塞外之旅了吗?今天,我们将开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活动课,请走进诗歌,带上彩铅、画纸,画一画那首让人沉醉的《使至塞上》,体验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诗人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宋代苏轼称王维 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活动环节壹 读诗味贰 画诗意叁 解诗心环节一:读诗味环节一:读诗味使至塞上 朗读要求:王维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画面。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sài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hòujì yān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环节一:读诗味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环节二:画诗意环节二:画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壮观之奇句。——王国维下面,让我们从绘画和语言两个角度进行鉴赏。环节二:画诗意绘画角度: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根据你的画,说说这句诗的“画”之美体现在哪里?构图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苍茫辽阔环节二:画诗意雄线条美 它的线条是富有变化的,浑孤烟是直线,长河是曲线,落日是圆的。 辽——层次丰富 阔的色彩美 黄沙漫漫的大漠,傍晚橘 边红的夕阳,一缕白色的孤烟,闪着金光 塞风的河水。 ——色彩鲜明 光环节二:画诗意意 境 美 在一片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且大。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赞叹。环节二:画诗意语言角度:说说下列字的表达效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 孤 直 长 圆环节二:画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 孤 “孤”字写出边塞景漠的浩瀚无边。 物的单调。直 “直”字写出烽烟的挺 圆 “圆”字突出了在大拔、坚毅之美。 漠中观落日亲切温暖而又长 “长”字将黄河的壮阔 苍茫的特殊感受。之美写得淋漓尽致。环节二:画诗意请同学们为这幅画面配一段优美的解说文字,并配乐朗读。苍黄的戈壁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蓝天没有一丝云影。极目远眺,只见天尽头有一缕灰白色的狼烟升腾,殷红的落日静静地悬于黄河之上,粼粼的河水闪着金色的波光。环节三:解诗心环节三:解诗心透过这苍凉壮阔、色彩瑰丽的画面,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已体现在诗的文字里,一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开元23年(735),王维在张九龄的举荐下,出任右拾遗,24年(736)张九龄被罢相,次年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25年春天,王维奉皇帝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环节三:解诗心1.首联和颔联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抓住关键词句加以分析。首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一辆车,表示此次出使随从不多。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单落寞。“过居延”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诗人孤寂的心情。环节三:解诗心1.首联和颔联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抓住关键词句加以分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孤蓬,又称飞 归雁,大型候蓬。枯后根断,随 鸟,每年秋季南迁,风飘转,常比喻漂 常常引起游子思想怀泊无定的远行之人。 亲和羁旅伤感之情。环节三:解诗心“‘征蓬’和‘归雁’是塞上景物,但蓬草飞转,鸿雁北归。融注他奉命出使漂泊在外的悲壮情怀。”——袁行霈《历代名篇赏析集成》诗人以“蓬”“雁”自比,流露出自己因备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落寞、孤独。环节三:解诗心2.作者的心情是一成不变的吗?全诗是否一直延续着前两联的孤寂落寞基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画风一转,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融情于景,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同时,寓赞叹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作者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产生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环节三:解诗心2.作者的心情是一成不变的吗?全诗是否一直延续着前两联的孤寂落寞基调?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运用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流露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和对都护的赞叹。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主旨归纳本诗通过叙述作者出使边塞的经历和展现沿途风光,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教师寄语起落之间,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单车问边”的孤独,也会体会到“征蓬、归雁”的漂泊,但我们一定要相信,终有一天,我们抬头间会见到辽阔的“大漠”、劲拔的“烽烟”,执着的“长河”、浑圆的“落日”。坦然地接受人生起落,才会变得达观豁达,活出自己如诗般的人生画卷。巩固训练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 单车欲问边 , 属国过居延 。2.王维以“蓬”“雁”自比,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ssssssssssssssss3.《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两句描写雄奇壮美的塞外风光,诗画合一。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漂泊无定的惆怅的语句是: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巩固训练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解析】“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版权声明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共28张PPT)使至塞上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唐诗五首跨越千年的塞外之旅王维学习目标了解作者,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结合注释梳理诗歌内容。壹鉴赏诗歌精炼的语言,赏析诗歌雄浑开阔的画面美。贰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慷慨悲壮的情感。叁文学探险家们,准备好跟着王维的脚步,一起踏上那场跨越千年的塞外之旅了吗?今天,我们将开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活动课,请走进诗歌,带上彩铅、画纸,画一画那首让人沉醉的《使至塞上》,体验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任务情境诗人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活动环节读诗味壹画诗意贰解诗心叁环节一:读诗味环节一:读诗味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sàihòujìyān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画面。环节一:读诗味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环节二:画诗意环节二:画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壮观之奇句。——王国维下面,让我们从绘画和语言两个角度进行鉴赏。环节二:画诗意绘画角度: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根据你的画,说说这句诗的“画”之美体现在哪里?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构图美——空间阔大,苍茫辽阔环节二:画诗意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线条美——层次丰富它的线条是富有变化的,孤烟是直线,长河是曲线,落日是圆的。色彩美——色彩鲜明黄沙漫漫的大漠,傍晚橘红的夕阳,一缕白色的孤烟,闪着金光的河水。环节二:画诗意意境美 在一片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且大。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赞叹。环节二:画诗意大孤直长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语言角度:说说下列字的表达效果。大孤直长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长”字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孤”字写出边塞景物的单调。“直”字写出烽烟的挺拔、坚毅之美。“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特殊感受。环节二:画诗意环节二:画诗意苍黄的戈壁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蓝天没有一丝云影。极目远眺,只见天尽头有一缕灰白色的狼烟升腾,殷红的落日静静地悬于黄河之上,粼粼的河水闪着金色的波光。请同学们为这幅画面配一段优美的解说文字,并配乐朗读。环节三:解诗心环节三:解诗心开元23年(735),王维在张九龄的举荐下,出任右拾遗,24年(736)张九龄被罢相,次年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25年春天,王维奉皇帝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透过这苍凉壮阔、色彩瑰丽的画面,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已体现在诗的文字里,一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环节三:解诗心“单车”一辆车,表示此次出使随从不多。“过居延”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诗人孤寂的心情。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单落寞。1.首联和颔联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抓住关键词句加以分析。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环节三:解诗心孤蓬,又称飞蓬。枯后根断,随风飘转,常比喻漂泊无定的远行之人。归雁,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想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1.首联和颔联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抓住关键词句加以分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环节三:解诗心诗人以“蓬”“雁”自比,流露出自己因备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落寞、孤独。“‘征蓬’和‘归雁’是塞上景物,但蓬草飞转,鸿雁北归。融注他奉命出使漂泊在外的悲壮情怀。”——袁行霈《历代名篇赏析集成》环节三:解诗心颈联画风一转,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融情于景,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同时,寓赞叹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作者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产生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作者的心情是一成不变的吗?全诗是否一直延续着前两联的孤寂落寞基调?环节三:解诗心运用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流露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和对都护的赞叹。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作者的心情是一成不变的吗?全诗是否一直延续着前两联的孤寂落寞基调?主旨归纳本诗通过叙述作者出使边塞的经历和展现沿途风光,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教师寄语起落之间,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单车问边”的孤独,也会体会到“征蓬、归雁”的漂泊,但我们一定要相信,终有一天,我们抬头间会见到辽阔的“大漠”、劲拔的“烽烟”,执着的“长河”、浑圆的“落日”。坦然地接受人生起落,才会变得达观豁达,活出自己如诗般的人生画卷。巩固训练ssssssssssssssss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 , 。2.王维以“蓬”“雁”自比,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 。3.《使至塞上》“ , ”两句描写雄奇壮美的塞外风光,诗画合一。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漂泊无定的惆怅的语句是: ,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巩固训练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B【解析】“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版权声明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助你轻松驾驭每一堂课跨越千年的塞外之旅——《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八上第三单元唐诗五首)【教材分析】《使至塞上》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结合注释梳理诗歌内容。2.鉴赏诗歌精炼的语言,赏析诗歌雄浑开阔的画面美。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慷慨悲壮的情感。【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慷慨悲壮的情感。【教学难点】鉴赏诗歌精炼的语言,赏析诗歌雄浑开阔的画面美。【教学过程】任务情境:文学探险家们,准备好跟着王维的脚步,一起踏上那场跨越千年的塞外之旅了吗?今天,我们将开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活动课,请走进诗歌,带上彩铅、画纸,画一画那首让人沉醉的《使至塞上》,体验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环节一:读诗味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齐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画面。2.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环节二:画诗意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评为“千古壮观之奇句”, 下面,让我们从绘画和语言两个角度进行鉴赏。从绘画的角度看,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根据你的画,说说这句诗的“画”之美体现在哪里?生: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师:请同学们尝试在纸上画一画,整幅画面空间阔大,苍茫辽阔。那我们还可以发现其线条美。生:它的线条是富有变化的,孤烟是直线,长河是曲线,落日是圆的师:是的,层次丰富。这幅画面还有颜色美,请同学说说里面的颜色。生:黄沙漫漫的大漠,傍晚橘红的夕阳,一缕白色的孤烟,闪着金光的河水。师:还有意境美。在一片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且大。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赞叹。语言角度:说说下列字的表达效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字写出边塞景物的单调“直”字写出烽烟的挺拔、坚毅之美。“长”字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特殊感受。师:请同学们为这幅画面配一段优美的解说文字,并配乐朗读。苍黄的戈壁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蓝天没有一丝云影。极目远眺,只见天尽头有一缕灰白色的狼烟升腾,殷红的落日静静地悬于黄河之上,粼粼的河水闪着金色的波光。环节三:解诗心师:透过这苍凉壮阔、色彩瑰丽的画面,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已体现在诗的文字里,一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齐读写作背景:开元23年(735),王维在张九龄的举荐下,出任右拾遗,24年(736)张九龄被罢相,次年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25年春天,王维奉皇帝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师:首联和颔联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抓住关键词句加以分析。生:“单车”一辆车,表示此次出使随从不多。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单落寞。“过居延”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诗人孤寂的心情。师: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呢?我们要把握这两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孤蓬,又称飞蓬。枯后根断,随风飘转,常比喻漂泊无定的远行之人。归雁,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想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征蓬’和‘归雁’是塞上景物,但蓬草飞转,鸿雁北归。融注他奉命出使漂泊在外的悲壮情怀。”——袁行霈《历代名篇赏析集成》生:诗人以“蓬”“雁”自比,流露出自己因备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落寞、孤独。师:作者的心情是一成不变的吗?全诗是否一直延续着前两联的孤寂落寞基调?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画风一转,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融情于景,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同时,寓赞叹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作者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产生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师:“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运用了什么典故?流露了什么情感?生:运用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流露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和对都护的赞叹。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主旨归纳:本诗通过叙述作者出使边塞的经历和展现沿途风光,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教师寄语:起落之间,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单车问边”的孤独,也会体会到“征蓬、归雁”的漂泊,但我们一定要相信,终有一天,我们抬头间会见到辽阔的“大漠”、劲拔的“烽烟”,执着的“长河”、浑圆的“落日”。坦然地接受人生起落,才会变得达观豁达,活出自己如诗般的人生画卷。巩固训练:《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 , 。王维以“蓬”“雁”自比,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 。《使至塞上》“ , ”两句描写雄奇壮美的塞外风光,诗画合一。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漂泊无定的惆怅的语句是: , 。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语文”,只供个人使用,请勿私自传播,违者必究).docx 《使至塞上》(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语文”,只供个人使用,请勿私自传播,违者必究).pdf 《使至塞上》(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语文”,只供个人使用,请勿私自传播,违者必究).pptx 【松鼠课堂】字体安装说明书.pdf 第16页音频.mp3 第7页音频.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