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2 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2 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2.2 合理利用网络
1.政治认同:利用网络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养成网络素养,遵守网络公德,养成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的个人素质。
3.法治观念:了解网络交往的规则,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
4.健全人格:掌握网络交往自我保护的知识,理解网络的价值与作用,善用网络带来的正向价值,合理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和社会的发展。
5.责任意识: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教学难点: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自主学习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第一框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
2023年7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网络素养总体平均得分为3.56分(满分5分),略高于及格线,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价值认知和行为能力维度得分最高(3.93分)。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每天平均上网1-3小时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最高。随着每天上网时长的增加,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逐渐下降,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网络价值认知和行为能力素养随年级升高而降低。
知识拓展
刷抖音
微信聊天
看小说
玩游戏
看新闻
网上购物
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
思考: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多元化,即使面对同一款APP、同一条信息,不同的人选择不同,这取决于什么
选择能力
理解能力
质疑能力
评估能力
网红的这些行为是否正确?
购买这样的课程是否有用
刷视频多久是合适的
是否需要浏览这些信息?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的、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等。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我”与抖音的“网恋”
2024年8月暑假,“我”与抖音相爱相杀,情不知所起一“网”而深,自从放假了有时间玩抖音,“我”就把死守的寂寞放任了,就独宠TA!一天24个小时86400秒,“我”每天至少花10个小时以上来与“我”的抖音谈“情”说“爱”。关注最新疫情动态,一起追偶像剧。有时候出于好奇,我俩甚至偷偷一起刷些暴力、色情、恐怖的视频来寻找“刺激”。这让“我”变得不像“我”了,有限的时间精力使“我”做不到雨露均沾,生活就变了个样儿——因为沉迷抖音,“我”忘记了打篮球,变得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写作业,……
这么多的网站应该看哪个呢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网络信息数量巨大、信息冗杂
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
合作探究 2分钟
②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网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就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
相关链接:
预防网瘾,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
①学会信息节食,提高自控能力;
②多参加生活中的健康娱乐方式;
③严格遵守上网时间,请家人和老师监督。
你网瘾了吗?
①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危害身体健康;
②会出现品行障碍,诱发逃学、不与人交往、暴躁,产生攻击性等反常行为;
③一些人甚至会滑向犯罪的深渊。
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有哪些?
情景探究:小明的网络生活片段
如果你是小明,面对这样的信息应该如何处理?
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网络上的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①注意信息出处
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
②关注官方信息
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
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④辨识信息内容
疯狂烯情、耸人听闻的消息往往不可靠。
⑤向他人求助
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18
活动四:法律讲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同一谣言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评论两百次以上的可被定为侮辱罪、诽谤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可根据刑法出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近日青岛市人民法院调解了一起因在 “朋友圈”发布不当言论而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案件。
起因是孙某与张某在工作中产生矛盾,随后张某就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消息辱骂孙某,并附上了孙某的个人信息。随后,孙某将张某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侵权,当面向自己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并做出赔偿。经法院调解,被告张某删除其朋友圈的不当言论,并连续3天在朋友圈中向原告孙某道歉,同时赔偿经济损失1500元。法官提醒,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既要提倡自由,但更要遵守法律。
探究一: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思考: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④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课堂笔记: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传播网络正能量
第二目
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何为正能量?
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呢?
传播网络正能量
探究二:2.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2023“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开始,活动持续到2023年全国两会。这是连续第九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开展网民建言征集活动。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地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由电话12345、市长信箱、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方式组成的专门受理热线事项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
思考:我们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你了解下面平台吗:
二.传播网络正能量
社交媒体分析:
为客户服务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我们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
①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每年到两会期间,给网友回信已经成为很多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两会习惯”。2024年人民网连续第十四年推出“两会来了,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活动,活动的关注度高达7千万人次。
想一想:我给书记省长“捎句话”说明了什么?
小调查:你知道哪些网络公益活动?
传播正能量
合理利用网络
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拓展: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传播哪些社会正能量(中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做些什么)?
①利用网络进行爱心捐赠;
②利用网络组织了青年志愿者,更好地服务社会;
③积极宣传社会上的好人好事、模范人物,传递社会正能量;
④积极宣传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提升全民的国家认同感;
⑤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在网上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⑥对于抹黑中国、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等错误言论要予以制止或举报;等等。
传播网络
正能量
理性参与
网络生活
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促进自己,帮助自己;
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不传播谣言,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合理利用网络
随堂练习
1.(2024河南开封求实学校月考)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化,随处都能看到有人用智能手机发微信、打游戏、看电影……人们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各种便捷的同时,也会受到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中小学生成了十足的“手机控”“低头族”。告别“手机控”“低头族”,我们应该(  )
A.明辨是非善恶,杜绝手机上网
B.遵守网络规则,维护网络安全
C.克服从众心理,抵制不良诱惑
D.提高自控能力,合理利用网络
解析 “杜绝手机上网”说法错误,A项不选;B、C两项与材料不符。告别“手机控”“低头族”,我们应该“提高自控能力,合理利用网络”。故选D。
D
随堂练习
2.(新中考·教材素材应用)(2023山西大同期中)《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我们(  )
B
①遵守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②远离网络,回归现实生活
③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④拒绝网络,抵制不良诱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从《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来看,它要求我们遵守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可见,①③符合题意。远离网络和拒绝网络是错误说法,②④不能选。故选B。
随堂练习
3.(2024陕西洋县小江初中月考)青少年网民数量超过全国网民总数一半以上。有什么样的青年就会有什么样的网络,只有青年用青春正义传递网络正能量,网络空间才能一步步清朗。青年要把传递网络正能量作为己任,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下列做法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
A.通过政府微信公众号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言献策
B.小华未经同桌同意将其日记拍下来发到微信朋友圈
C.在网络上发布暴力、色情、虚假、恐怖等不良信息
D.在班级钉钉群上课时,故意转发恶搞表情包
解析 通过审题不难发现,B、C、D三项不是合理利用网络的表现。传播网络正能量,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由此可知,本题应选A。
A
随堂练习
4.(新中考·试题情境创设)(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针对晓楠的烦恼,你的建议是(  )
A.传播网络正能量    
B.学会“信息节食”
C.遵守网络法律规定 
D.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解析 本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材料中晓楠本打算花半小时上网看新闻,结果用了半天时间,因此晓楠应学会“信息节食”,B正确且符合题意;A、C、D与材料主旨不符。
B
晓楠日记
2023年4月16日 周日 晴
今天本打算花半小时上网看新闻,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了。
结果,没时间写作业,约好的篮球赛也忘记了,好烦啊!
随堂练习
5.(2023广东中考)下图警示我们要(  )
C
A.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做到理性追星
B.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慎重结交网友
C.学会辨别网络信息,防范网络诈骗
D.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合理使用手机
解析 本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漫画《明星“招募”需警惕》警示我们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防范网络诈骗,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随堂练习
6.(2024山东夏津万隆实验中学第一次月考)活动探究题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了“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后,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任务。
“古网今来”:“手机种树”“走路捐步”“一元购画”等网络公益对很多人来说已不陌生,但网络诈骗正向手机游戏领域蔓延,如通过有偿刷单、低价卖装备、代充游戏币等手段进行诈骗。
“一网情深”:如今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尤其是聚会时的“低头族”,人坐在一起,心却各在他处。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我很担心。
“你来我网”:一则“南昌多地发现人贩子,请各位妈妈注意”的消息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并不断被转发和评论。经警方调查,该消息纯属谣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警方对散布谣言的刘某予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请你参与其中,结合上述三个人的发言,运用道德与法治课所学知识,就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发表你的看法。
①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我们要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④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⑤传播网络正能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