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含答案)

资源简介

(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
【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写作背景: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3.重难字词:
论语( lún )不愠( yùn )吾( wú )
三省( xǐng )逾矩( yú )罔( wǎng )
殆( dài )箪食( dān )好之( hào )
乐之( lè )曲肱( gōng )笃志( dǔ )
如斯夫( fú )
4.词语解释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一词多义
(1)知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
(2)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wèi,介词,替,给)
可以为师矣(wéi,动词,担任,充当)
(3)而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4)其
人不堪其忧(代词,这种)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可译为“他们的”)
3.古今异义
自非亭午夜分(古义:正,正值。今义:亭子)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4.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6)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知识小练】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愠(yùn) 不亦说乎(yuè) 不学则殆(dài)
B.论语(lùn) 不思则罔(wǎng) 三省吾身(xǐng)
C.逾矩(yú) 不堪其忧(shèn) 一箪食(dān)
D.曲肱(gōng) 不舍昼夜(zhòu) 博学笃志(nǔ)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学/而不思/则罔。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
A.学而时习之 B.五十而知天命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逝者如斯夫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现存《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B.《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礼记》《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我们可从《<论语>十二章》中获得“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精益求精”等启示。
D.年龄有许多别称,如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叫“不惑”,六十岁叫“耳顺”。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要学习别人好的,不要学习坏的。
B.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别人的缺点应引以为戒。
C.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要学习老师的优点,指出老师的缺点,予以改正。
D.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虚地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A., ; ”! B. ; !”
C. , ”! D., , !”
8.填写在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在中国古代,稍有文化的人都不会没有读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古代典籍里,论普及度之高、影响力之大,《论语》当居榜首。
①《论语》因其言简意赅、句短情长
②在民众中口头流传也很广泛
③但通读全书的现代人却不多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9.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历四月二十六,癸卯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如约而至,随州张开双臂迎来海内外朋友,共拜始祖,共谋经济文化发展大计。(《<论语>十二章》)
(2)在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时,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有同学认为面对他人的误解,我们可以从容平和地应对,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回答)。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获取新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论语 为政》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常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启发同学们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5)当“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当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为代价时,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警诫自己。
(6)“齐贤”语出“见贤思齐”,其精神追求与《论语 述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近。
(7)“日光弹指过”让人想起《论语》中孔子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读好字音,首先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尤其是多音字,在积累的同时,还要加强记忆。本题中B项“论”的读音应为“lún”;C项“堪”的读音应为“kān”;D项“笃”的读音应为“dǔ”。A项注音完全正确,故选A。
2.答案:C
解析:ABD断句正确。C项正确停顿应是:“学而不思/则罔”。故选C。
3.答案:D
解析:例句中“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而表示转折关系。A.不同,句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而表示顺承关系。B.不同,句意为: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而表示修饰关系。C.不同,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而表示顺承关系。D.相同,句意为: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而表示转折关系。故选D。
4.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不含通假字。C项中的“有”同“又”。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B项,《礼记》不属于“四书”,另外一本是《大学》。C项,“精益求精”一词并非出自《论语》,而是出自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原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精益求精”。
6.答案:B
解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别人的缺点应引以为戒。故选B。
7.答案:B
解析:第一个方框前句是疑问句,应当填问号;第二个方框前后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用分号;第三个方框表示感叹语气,应用叹号,且后引号应在叹号外。
8.答案:B
解析:可以采用“瞻前顾后”的原则答题。第一横线处前面是“……都不会没有读过”,这一句后面应该紧跟表示转折关系的句子,即第③句。第②句中的“也”表明该句进一步说明《论语》的流传程度,应跟在第①句之后。故选B。
9.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