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教案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了解这一时期政权分合演变、经济发展、 民族交融的情况。【教学重难点】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五胡内迁;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史料实证法。【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抒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南北朝民歌《木兰辞》问:从以上字句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国两 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吧……新课讲授:【自主导学】1.请用时间轴或示意图,并依据课文所述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2.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过程中,其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分别发生了哪些重大 变化 3.有人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却促进了民族交融和 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趋势。你阅读本课文后,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请找出说服自己的依据或 理由。教师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以来又一次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政治上,国家经历了长期的分裂之后重新走向新的大一统;经济上,由于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魏晋以来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 原地区,北方汉民族为躲避占战乱而南迁,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1.政权更迭:结合教材概括魏蜀吴三国和西晋兴亡的基本史实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洛阳、魏;221年,刘备、成都、蜀汉;222年,孙 权、建业、吴。西晋统一: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80年,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2.八王之乱:教师讲解八王之乱:司马炎接受曹魏政权禅让,建立晋朝,有感于曹魏政权抑制宗室、 而被自己所取代的遭遇,在晋朝建立之初就大封宗室子弟为王,并且允许王国设置自己的军 队,取消州郡的常备武装。他还陆续用诸王统帅中央兵马镇守荆、扬、关中等要害地区,逐 渐替换异姓方镇,以为这样,可保大晋朝江山永固。没有想到在他死后,由于继任的晋惠帝 司马衷是个白痴,大权旁落。五胡乱华:西晋统治阶级内部为了争权夺利,爆发了主要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X、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题、东海王司马越八 王参与的内乱。“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 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 时期。教师讲解: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 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 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给北方带来了什么影响 你如何看待这个事 件呢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导北方局势;316年,西晋灭亡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回顾秦汉政权的更迭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东汉末年,三国并起,群雄逐鹿中原,继西 晋的短暂统一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分裂时期开始了,此时内迁各族与统治阶级的关系, 进而理解五胡内迁与八王之乱的背景。3.士族专权三国、两晋以来,一些名声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 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教师讲解东晋士族:士族,又称世族、世家、巨 室、门阀等。指从魏晋时期到隋唐时期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 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东晋时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进入鼎盛阶段。原因是东晋王朝依靠南北士族的支持才 得以存在。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 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这种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一个世纪之 久。那时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 政治达到鼎盛。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自然条件优 越,经济发展潜力大;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教师出示 PPT 图片,介绍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江南经济开发的影响【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回答促进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交融。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1.民族交融的途径——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北魏孝文帝改革采 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学生回答完成表格。合作探究——改革的评价:积极: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政权 的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础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 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消极: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也加剧了本民族内部的不满,加速了北 魏的灭亡。2.民族交融的特点:展示史料,得出结论——双向性、曲折性3.民族交融的影响:中华民族心理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阶段,分裂中孕 育统一因素。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自东汉末年以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局面——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其中东晋和南朝历史在内容上突出区域开发,十六国和北朝的历史突出民族融 合,并未以后隋唐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历史。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要用发展的 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作业布置:见配套作业。【板书设计】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政权更迭频繁、士族政治兴起;分裂— → 统 一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北方经济恢复、江南得到开发;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加强、民族对立存在;【课后反思】本课主要考察学生的时空观与历史阐释的核心素养,教师先总体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的政治、经济、民族交融情况,再有重点的突破,时空观的建立是重要前提,否则教学效 果欠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