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 0 课 辽 夏 金 元 的 统 治 教 案【学习目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辽夏金元诸政权的更替和制度建设;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建设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史料实证法。【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图片《天龙八部2021》剧照,激发兴趣,思考这部剧里有哪几个政权 这几个政 权的统治是怎样的 接下来我们就走近《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新课讲授:展示时空定位图,整体感知辽夏金元的统治展示自主学习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结合地图回答,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宋朝与哪些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 局面 2.梳理教材,完成表格,了解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新。3.元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依据教材列举蒙古族从崛起到统一全国,做出 杰出贡献的人物及功绩。元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在地方管理 制度上有何创新 对后世有何影响 4.元朝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其民族交融的表现有哪些 元朝实行了怎 样的民族政策 有何影响 元朝是如何灭亡的 5.结合本课内容谈谈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做出的重要贡献。 请同学们浏览教材,完成表格,了解辽夏金元的基本史实。一、辽的统治教师讲解: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916年,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1125年被金所灭。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辽朝的主要治国制度是什么制度 教师讲解:契丹族原有的游牧社会的组织结构与中原的农业社会的政治体制不同,但契 丹人进入中原以后,即没有放弃原有的游牧社会的组织结构,也没有像北魏一样,完全照搬 中原的政治体制,而是采取二元并存的政治体制。政治制度如此,生活习俗、政治文化也是 如此。辽代皇帝每年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要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在选定的地 区进行围猎,以示讲武、巡游,既练兵习武,商讨国事,又舒展筋骨,借以游乐。这一制度 称为四时捺钵。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 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 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 两套行政体制。北面官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民族所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担任者一般是契 丹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重心所在。 设置的北、南宰相府和北、南枢密院都是辽朝中央和权力核心机构,南面官是辽统治者模仿 唐代制度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机构。较重要的机构有汉人枢密院和尚书省,由于决策权 掌握在北面官机构,所以南面官中书省、门下省都有名无实。据材料思考:南北面官制度的创新性 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 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国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 ·百官志一》材料二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率臣则曰北枢容、北率 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率相、南枢容。——[宋]余靖《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教师过渡:因俗而治:对本民族和汉人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保持尚武精神;笼络各族 酋长。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促进了游牧民族向封建文明过渡,有利于民族交融。教师:辽的统治反映了促进了民族交融,本质上体现了封建化的进程,因俗而治也体现 了有益的治理探索。相对晚于辽在同时代中西部还有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西夏又是怎样统治 的 二、西夏的统治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 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 史称西夏。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称。北宋灭亡 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1227被蒙古所灭。通过材料思考西夏的制度建设体现什么特点 西夏基本模仿北宋,行政机关叫中书,军事机关叫枢密,财政机关叫三司,监察机关叫 御史台,此外管理首都事务的叫开封府。中央机构有两套称谓。地方设立州郡和藩落两套机 构。三、女真的统治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北宋灭亡的事件是 哪个民族造成的 ——靖康之变,女真族教师讲解: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 也称上京。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1153年,金迁 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教师设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金朝的主要社会制度是什么制度 展示材料,论从史出。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 叫作猛安谋克。凡女真民户,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 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金朝走向鼎盛和衰落的基本史实。1.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 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与此同时,与金朝对峙的南宋境内也出现了国富民安 的局面,南北边境榷场贸易繁荣,南宋孝宗在位时也出现了乾淳之治。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 落。通过以上描述,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呈现出什么样相同的特点 得出辽夏金不仅学 习汉族的制度,但也保留了本民族的制度。特点:1.较多地吸收了中原的政治制度,保留本民族的特色。2.因俗而治:对本民族和汉人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 原因:1.少数民族统治者有效统治农耕经济区的需要。 2.少数民族长期民族习俗的适应。3.魏晋隋唐以来北方民族交融的加快。4.魏晋隋唐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推进。影响:统治与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政权统治,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封建化进程:大大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民族大交融:加快了民族交融;农耕发展:保 护了农耕文明,使生产力继续发展;政治与统一: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为统一 多民族国家治理积累有益经验。(过渡)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元朝会如何治理呢,它的这些措施与其他民族政权间有 没有联系呢 四、蒙古的统治教师设问蒙古是如何崛起的 蒙古的崛起: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 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号。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 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元朝是如何建立的 元朝又是如何完成统— (1)建立: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此后蒙古在西方的统治区脱 离元朝独自发展,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2)统一:。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通过文字史料、时间轴及地图,讲述此后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的过程。结合图示与教材,帮助学生认识四大汗国的时空位置及与元朝的关系。教师设问:元朝对岭北、辽阳、甘肃等边疆地区,是如何实现成功管理的 (参考答案:措施:修筑驿道,设驿站和急递铺;实行行省制;边疆管理:设宣 政院管辖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对西域管辖,设澎胡巡检司管理澎 湖和台湾。)行省制是元朝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行省制度: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 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 中,统治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于吐蕃地区,则 由全国最高佛教机构宣政院进行政教合一的管理。(过渡)辽夏金元均为多民族国家,这些少数民族政权是否能平等对待境内各个民 族 我们来看一下元朝的民族政策。出示材料和元朝四等人制人数示意图材料元胡统治者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特权,对各民族实行民族分化,让先征服地区 的人比后核征服地区的人地位高一些,人为地制造民族等级。元世祖时,把全国人分为 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意目人(包括西夏、畏兀尔、回回等);第三等是汉 人(北方的汉族及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是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质担以及其他的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 定。——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下册教师设问:材料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民族政策 其目的是什么 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政策:“四等人制”目的: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依据:被征服的先后顺序。影响:使域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动荡; 使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互相碰撞,互相吸收,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过程。)“四等人制”具有明显的民族歧视色彩,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之间,并 非单纯的统治被统治的关系。请看材料元朝政府对投靠蒙古统治者的汉族地主,如真定董氏、易州张氏、大兴史氏、阳城 郑氏等,都很器重。元世祖就曾亲昵地称呼董文炳为董大哥,后来成宗也称呼董文炳的 二儿子为董二哥。对其他各族的上层也都采取笼络的手段。成吉思汗对契丹贵族耶律楚 材非常倚重,曾经对窝阔台说:“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按民族等 级规定,只有蒙古人才能担任达鲁花赤,而实际上畏兀尔的世家子弟们任达鲁花赤的不 少。任命喇嘛首领八思巴等为“国师”。大理段氏的子孙如信苴日等,也都享受特殊的 优待。——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下 册教师设问:概括指出材料中反映的元朝民族政策。(参考答案:笼络各民族上层分 子)教师设问: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吗 请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参考答案: 不是,阶级矛盾仍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理由:元朝政府的歧视和分化政策主要针 对各民族下层民众,对于各民族的上层,仍然采取笼络政策。)可见,“四等人制”并非元朝民族政策的全部,蒙古人中的下层牧民同样遭受贵族 的统治和压迫,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的上层分子都是元朝政权统治的支柱。所以,民 族矛盾并非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仍然是其主要矛盾。相反,元朝时的民族 交融达到了新的阶段,移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古、畏兀尔等民族的长 期相处、融合后形成了新的民族——回回。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分组探究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材料一契丹自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以来,统治者即能说汉语,而女真人进入中原后更是普遍 说汉语......识汉文,同时,宋人也以学胡语为时尚。女真歌曲也在中原传唱。——摘编自李锡厚宋辽金时期中原地区的民 族融合》(载《中州学刊》2005年第9期)材料二:蒙古人受汉文化的影响。比如取名时候采用汉人的字、号,或者像汉人一样 取俗名、小名......汉人也受蒙古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学习和掌握蒙古语言和文字, 使用蒙古名字,汉人受蒙古婚姻、服饰等习俗方面的影响。材料三: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 以后,自称“中国”,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认为金宋都是“中国” ——摘编自赵永春:《“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版)2011年第3期 材料四:契丹、党项、女真等每年从议地引进不少术面、瓜果、茶叶等食品,其饮食 结构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迁居中原的女真族,饮食习俗与汉族已经没有什么差异。中原 地区则从北方地区引进大量的羊。各民族与汉族交锰杂居,通婚现象俞益普遍,并得到 官方的认可。——摘编自关树东:《一部描述民族历史风俗的佳作——读<辽宋夏金社会生活史》》 问题: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什么作用 要求:(1)对以下材料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2)根据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归纳 作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小组选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疆域版图:拓展了疆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初步奠定近代中国的版图;民族交融:加快了民 族大交融;国家统一: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中华文明:形成了农耕 文化和草原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文明系统,统一中形成多元共辉局面。课堂练习:见配套课件课堂小结: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咯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 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辽夏金 元时代,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有效统治,本质上体现了封建化,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开发了边疆,其因俗而治的统治经验为后世政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共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业布置:见配套作业。【板书设计】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辽的统治二、西夏的统治 三、女真的统治 四、蒙古的统治 【课后反思】本课在知识层面,学生应当重点认识到,在少数民族政权中,“因俗而治”,不同民族差 别对待的做法始终存在。同时,学生还应认识到少数民族政权,对我国历史上民族交融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对 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要纠正“汉族中心论”与“中原王朝中心 论”的认知,引导学生通过古今地图的对比,认识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同样是我国作为多民 族国家发展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