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简介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
【新知导学】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不能等同于客观实在)
⑴真理的含义:标志 的哲学范畴,是人们
⑵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⑶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人们的 、 和 不同,每个人的 、 和 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 的认识,(认识的差异性)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 。
2.真理是 的 的(真理具有相对性)
⑴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⑵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并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
⑶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
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⑴认识具有 :
由于受 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③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再从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⑵认识具有 :
①认识的 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 是不断发展的。
③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⑶认识的发展具有 :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式前进或 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认识不是直线前进,也不是循环运动)
②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⑷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 ,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易错易混辨析】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而真理具有客观实在性。
2.真理与谬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4.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否在。
5.已有的真理在被推翻中不断向前发展。
6.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要追求终极真理。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约20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一颗“超级太阳”在燃料耗尽时坍缩爆炸,发出了伽马射线暴GRB 221009A,我国科研人员通过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首次完整监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爆发全过程,刷新了人们对伽马暴的认知。这表明( )
①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探索过程②科研意识的转变程度决定了科研水平达到的高度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揭示宇宙奥秘的重要条件④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漫画《资料找时方恨多啊!》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追求真理②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实现质的飞跃
③避免信息焦虑,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④把握适度原则,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年12月,中外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科学家们发现了两份完全不同的大刍草——小颖大刍草亚种和墨西哥高原大刍草亚种,它们同为现代玉米的“祖先”。这修正了玉米单一起源于小颖大刍草亚种的假说,为利用野生资源进行作物遗传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②认识因科学实验的进步而具有真理性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发现,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这三种地球上常见细菌的组合,可以提高月壤模拟物中植物可利用磷的浓度,从而提升月壤肥力,促进植物在月球上生长,这或许可以帮助航天员在月球土壤上种出植物。这一发现表明( )
①要善于分析和把握植物生长的各种条件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研究团队提升月壤肥力做法抓住了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④在月球土壤上种出的植物是认识发展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务提出的新概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写入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一。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源于我国发展实践 ②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③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 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脑机接口通过记录和解读大脑信号,实现大脑与计算机直接通信。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团队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合作,通过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帮助高位截瘫患者实现了自主脑控喝水。美国神经连接公司实现了首例脑机接口植入患者用意念下棋、玩游戏。材料说明( )
A.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具有反复性、无限性B.脑机接口可以接管人脑自主地产生意识活动
C.脑机接口能延伸认识器官并促进认识的发展D.现代科技可以使人们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7.下面漫画《调查结果》(作者:于昌伟)说明了( )
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性反映
②事物往往是复杂的,具有多个侧面
③认识具有差异性,真相往往因人而异
④要坚持创新意识,发扬乐观主义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枫桥经验”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智慧、东方经验,是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多年来,云南紧扣省情实际,统筹发展与安全,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基层党委或者党总支,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立足预防、调解、法治、基层,自源头抓起、从细处着眼、在实处用力。一系列举措有利于( )
①坚持个性中总结共性,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②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④克服真理反复性,推动认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接近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年1月29日,中国医学研究团队宣布在脑机接口领域迎来重大突破。脑机接口可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信息通道,从而对大脑状态进行监测,实现“意念”控制。此技术具有帮助失能患者重获运动能力,让眼球坏死的病人复明等功能。这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实践可以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④强大的脑机接口是患者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据多家媒体报道,为了确定月球的形成时间,研究人员分析了宇航员在1969年至1972年间从月球表面带回的样本,在对样本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推算月球至少有44.6亿年的历史。而此前科学家估计月球的年龄大约为44.2亿年,新的发现将月球诞生时间提早4000万年。这表明( )
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追求真理要经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4年是我国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国各地积极响应,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和执行细则。此次改革旨在通过系统性的重构,建立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民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公共服务。地方机构改革的实施蕴含的哲理是( )
①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发挥能动作用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任何理论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中国科学家团队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突破口,揭示了基因AT1赋予植物高耐盐碱性的机制。经大田实验证明,基于AT1基因改良的高粱、水稻和玉米等作物在盐碱地上的存活率和产量显著提升。该成果为盐碱地综合利用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新思路。这表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实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②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任何认识都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④按规律办事才能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成功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埋藏了2300多年,剑格中晶莹剔透的装饰物是人工合成的玻璃。玻璃之所以能够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非晶态结构和稳定的化学性质。在玻璃内部存在着一种被称为硅氧四面体的构造单元,即一个硅原子位于中心,四个氧原子分别连接在四个顶点上,这种牢固的构造单元赋予玻璃耐高温、耐腐蚀、耐氧化和高硬度等特性。这说明( )
①联系是普遍的,系统内部结构优化有利于整体功能优化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③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④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热潮还未退去,文生视频模型Sora又惊艳亮相。这款视频生成模型Sora,能将简短的文本描述转化成长达1分钟的高清视频,模拟人类去观察世界、描绘世界和表现世界,其背后靠的是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①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②Sora使人的认识由初级阶段上升为高级阶段
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④文生视频是Sora模型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下列选项与漫画《不同的风景》的哲学寓意最贴切的是( )
①认识结果取决于主体拥有的客观条件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矛盾的基本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磁囚禁盘理论成功解释了黑洞吸积系统的许多复杂观测现象,但科学家一直没能取得磁囚禁盘存在的直接观测证据,磁囚禁盘是如何形成的更是一个未解之谜。2023年9月,中外科研团队利用我国首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的观测数据,并联合地面射电和光学望远镜观测,发现了黑洞周围磁囚禁盘形成过程的直接观测证据,第一次揭示了磁囚禁盘的完整过程。这有力地证明了( )
①认识的真理性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②人类最终能穷尽世间存在的一切奥妙
③认识工具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科研成果受到科研人员研究能力的制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23·安徽卷)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表明月球在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该成果深化了人类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可见( )
①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
③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2·湖北卷)在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我国流传下来了数量丰富的历史典籍,其中有以编年体著称的《春秋》,有以国别体传世的《战国策》,还有开创纪传体传统的《史记》等等。不同史书往往对同一历史事实在记叙方式、细节描述、价值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表明( )
①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 ②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到认识方法的影响
③历史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④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22.6浙江)历经半个多世纪探索,“枫桥经验”铺就了一座座连接党心民心的连心桥,巩固了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警民桥,架设了社会和谐、乡村和美、百姓和顺美好愿景的平安桥。如今,“枫桥经验”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告诉我们
①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立足自身需要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④人可以认识、把握、创造和利用社会规律造福人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2021全国乙卷)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认识主体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
③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 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的认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2021广东) 下图漫画《我该怎么走?!》(作者:陈景凯)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真理具有不确定性
②人们在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
③要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④个别、具体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非选择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实生活中,偏见是普遍存在的。因地域、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而引发的诸多偏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二某班以“偏见的哲思”为主题举行辩论赛。辩论双方表达各自观点并展开论证,见下表。
观点白 开篇立论白
正方:偏见可以克服 偏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主体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必然可以克服这些主观性缺陷,逐渐摆脱偏见的束缚,最终达至无偏见的认知。
反方:偏见不可克服白 偏见是人们受历史传统制约而形成的思维定势。作为认识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偏见不等于错误,它由历史传统造成并构成理解者的某种视野。由于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中,在接受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同时,就意味着获得了看问题的既定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
假设你被邀请加入这场辩论赛,你支持哪方观点 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进一步阐明你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对此加以说明。(8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烟花是一场持续千年的中国式浪漫。每逢重大节日庆典,放烟花就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仪式。
早在1000多年前,炼丹起火让人们认识并发明火药。随着火药的发明,古老的爆竹迎来了一次次变革。花炮祖师李畋及其后人借用“硝磺爆竹原理”发明了烟花。20世纪以来,氯化钾取代硝酸钾成为烟花的主要原料之一。电子信息技术为烟花表演带来超乎想象的烟花革命。
面对千年流传的烟花爆竹习俗,人们在欣赏瞬间美的同时,也对其带来的环境、安全等问题产生担忧。对于烟花燃放禁令,社会上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认为不能“一刀切”。2023年1月6日,央视网发表了题为《烟花的“禁”与“放”,是时候被正视了》的文章。文章强调:无论是继续“禁燃”,还是适当地“开个口子”,各地政府都应该尽可能和民众解释清楚政策制定的原因和依据,回应公共诉求。
对于烟花燃放禁令,社会上存在不同的声音。结合材料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D D D A A C A B B D D A A C C A B C A C D
1.【答案】D
【详解】①: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推翻前人认识说法错误,①说法错误。
②:实践决定认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
③④:我国科研人员通过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首次完整监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爆发全过程,刷新了人们对伽马暴的认知。这表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揭示宇宙奥秘的重要条件,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答案】D
【详解】①②:《资料找时方恨多啊!》漫画寓意是资料太多,找有效信息的时候很不方便。不涉及追求真理以及实现质的飞跃,①②与漫画主旨不符。
③④:《资料找时方恨多啊!》漫画寓意是资料太多,找有效信息的时候很不方便。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避免信息焦虑,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同时把握适度原则,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答案】D
【详解】①:假说不是真理,新的研究成果修正了原来的假说,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未体现真理是有条件的,①不符合题意。
②: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认识只有符合客观才是真理,而不是因科学实验的进步而具有的,②错误。
③:中外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修正了玉米单一起源于小颖大刍草亚种的假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正确。
④:中外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为利用野生资源进行作物遗传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④正确。
故本题选D。
4.【答案】A
【详解】①:提高月壤模拟物中植物可利用磷的浓度,能提升月壤肥力,促进植物在月球上生长,这表明要善于分析和把握植物生长的各种条件,①符合题意。
②:研究团队能够发现这三种细菌与月壤肥力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思维可以正确反映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这一发现也是人类认识不断发展的体现,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研究团队是通过发现三种细菌的组合与月壤肥力的关系,而非通过抓住内部矛盾来提升月壤肥力的,③不符合题意。
④: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在月球上种出植物,但植物本身是自然界中的实体,而非认识发展的产物,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5.【答案】A
【详解】①②: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务提出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源于我国发展实践,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①②符合题意。
③: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认识过程,③说法错误。
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6.【答案】C
【详解】C:脑机接口通过记录和解读大脑信号,实现大脑与计算机直接通信,这说明现代科技能延伸认识器官并促进认识的发展,C正确。
A:材料强调认识的发展,认识具有反复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技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脑机接口不可以接管人脑自主地产生意识活动,B错误。
D: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而不是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D错误。
故本题选C。
7.【答案】A
【详解】①②:漫画《如此调查》中的调查者只选取了一个地点,就得出了“水很浅嘛”的结论,而事实上水下有深有浅,这说明其调查不够全面,这启示我们事物往往是复杂的,具有多个侧面,也反映了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性反映,①②符合题意。
③:认识具有差异性,但是真理是客观的,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因此真相一个,③说法错误。
④:材料强调,漫画中的调查者没有全面调查,其得出的结论不真实,进而盲目自信乐观,是不可取的,没有涉及创新意识,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答案】B
【详解】①:材料中云南紧扣省情实际,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动群众进行基层治理,坚持个性中总结共性,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①正确。
②:材料中指出“枫桥经验”是是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没有涉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②不选。
③:材料强调“枫桥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进行基层自治,体现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③正确。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不能说“不断接近真理”,这是不可知论的表现,④不选。
故本题选B。
9.【答案】B
【详解】①:中国医学研究团队宣布在脑机接口领域迎来重大突破,表明世界是可知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确。
②: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因此认识具有反复性。材料未体现这一知识点,②排除。
③:此技术具有帮助失能患者重获运动能力,让眼球坏死的病人复明等功能,表明实践可以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③正确。
④: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而不是脑机接口,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0.【答案】D
【详解】①:材料没有体现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①不符合题意。
②:在对样本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推算月球至少有44.6亿年的历史,这体现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②正确。
③:追求真理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③错误。
④:而此前科学家估计月球的年龄大约为44.2亿年,新的发现将月球诞生时间提早4000万年,这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答案】D
【详解】②: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推进机构改革,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符合题意。
④:机构改革旨在建立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民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④符合题意。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不管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还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都能发挥能动作用,①错误。
③: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2.【答案】A
【详解】①:中国科学家团队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突破口,揭示了基因AT1赋予植物高耐盐碱性的机制。这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实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①正确。
②:中国科学家团队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突破口,揭示了基因AT1赋予植物高耐盐碱性的机制;该成果为盐碱地综合利用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新思路。这表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正确。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而不是所有的认识,③错误。
④: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而不是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3.【答案】A
【详解】①:一个硅原子位于中心,四个氧原子分别连接在四个顶点上,这种牢固的构造单元赋予玻璃耐高温、耐腐蚀、耐氧化和高硬度等特性,这说明联系是普遍的,系统内部结构优化有利于整体功能优化,①正确。
②:玻璃之所以能够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非晶态结构和稳定的化学性质。在玻璃内部存在着一种被称为硅氧四面体的构造单元,即一个硅原子位于中心,四个氧原子分别连接在四个顶点上,这种牢固的构造单元赋予玻璃耐高温、耐腐蚀、耐氧化和高硬度等特性。这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②正确。
③:材料没有强调整体的重要性,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没有强调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4.【答案】C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①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
②: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出现,并不能使人的认识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②错误,符合题目要求。
③:文生视频模型Sora能将简短的文本描述转化成长达1分钟的高清视频,模拟人类去观察世界、描绘世界和表现世界,其背后靠的是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这说明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
④: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Sora模型没有能动性,④错误,符合题目要求。
故本题选C。
15.【答案】C
【详解】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不仅仅取决于客观条件,①说法错误。
②④: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境,会看到不同的风景,漫画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也表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④符合题意。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无法相互转化,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6.【答案】A
【详解】①:中外科研团队利用我国首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的观测数据,并联合地面射电和光学望远镜观测,第一次揭示了磁囚禁盘的完整过程,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正确。
②:“穷尽”否定了认识的无限性,②错误。
③:中外科研团队利用我国首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的观测数据,并联合地面射电和光学望远镜观测,发现了黑洞周围磁囚禁盘形成过程的直接观测证据,第一次揭示了磁囚禁盘的完整过程。这有力地证明了认识工具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正确。
④:材料未涉及科研人员研究能力对科学研究的影响和制约,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表明月球在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该成果深化了人类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可见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错误,认识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已有认识的过程;
④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8.【答案】C
【解析】①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但也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不能说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 ②④符合题意,不同史书往往对同一历史事实在记叙方式、细节描述、价值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表明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到认识方法的影响; ③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不同史书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并不体现历史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19.【答案】A
【解析】①③:“枫桥经验”架设了社会和谐、乡村和美、百姓和顺美好愿景的平安桥。如今,“枫桥经验”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告诉我们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①③正确。
②: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立足自身需要”的说法错误,②排除。
④: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规律,④排除。
20.【答案】C
【解析】①: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诗句中的用字均能反映客观实际,不存在谬误,只是涉及什么样的字能表达江南春景的美。因此,材料不涉及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①不符合题意。
②: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对于诗句中用字的反复推敲是为了更加诗意的描述江南的春景,这离不开他的文学素养。这显然说明了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的结果。②正确。
③:这句诗用字的推敲,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最终“绿”字将江南春景表露无遗,引人入胜,这说明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的前进上升过程。③正确。
④: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④错误。
21.【答案】D
【解析】①: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①错误。
②:人们在实践基础辩证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发现真理,②错误。
③④: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个别具体的认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怎么走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需要来决定,不能盲目效仿别人,③④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22.【答案】(1)一、支持正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偏见的出现是因为认识受到主体因素的制约,如盲目崇拜、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③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时代延续,认识也在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无限发展。二、支持反方:①认识主体: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及立场、观点、方法等条件的限制。②认识客体: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③认识活动会受到人们身处其中的历史传统的局限,其中包括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实践水平等。历史传统是认识产生、发展的必要前置条件,认识总是受到它的制约。
23.①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②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说明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4.【答案】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的制约。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支持者大多从环保和安全角度出发,反对者从年味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这两种声音都有合理性。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一刀切”的观点是基于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对烟花爆竹的管理也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考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