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导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导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简介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导学案
【问题导学】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 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 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
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 相适应、与 相协调。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 和 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 、 和 ,使之成为适合 和 的文化形式。
3.关系: , 的关系。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 ,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 。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为核心, 、 、 、 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 、 、 的精神, ,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1)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 。中国人民是具有 精神、 精神、 精神、 精神的人民。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和 ,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
⑷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 的过程。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
【特别提醒】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时代 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形成的具体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塞罕坝精神、西迁精神、“三牛”精神等。
⑸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要以 为着眼点,强化 、 、 ,发挥 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易混辨析】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诠释。( )
2.诸如水墨入诗画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有力反击了“历史虚无主义”。( )
3.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 )
4.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
5.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
6.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7.弘扬民族精神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
8.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
9.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
10.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袁隆平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多一点粮食不怕,若少一点粮食,你试试看……”这种情怀是激励他孜孜不倦、忘我探索的不竭动力。这说明( )
①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③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④爱国主义是鼓舞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今天我们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的奋斗者,是钻研技艺的“大国工匠”,是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干部,是风雪中穿行的快递小哥,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材料主要说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______精神的人民。( )
A.创造 B.团结 C.梦想 D.奋斗
3.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北京打造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繁华的西单商圈,蒙藏学校旧址里,时光放慢了脚步,700余件实物、照片、文献和档案,复原出百年红色“课堂”;海淀区成府路路口附近,两栋居民楼间,一座古朴的小车站,承载了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壮阔历史;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变身党史教育课堂,中小学生在此汲取向上的力量……这些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沉睡到苏醒、焕发出蓬勃活力的地方,经过整体发掘、保护,如今成为北京的文化新地标,展现着时代风采。这样做的依据是基于这些文物( )
①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本身②凝结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④能激发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近年来,在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开展甲骨文研究,实行多学科联合攻关。一批甲骨文书法和实物走出象牙塔,民间兴起了破译甲骨文的热潮。推动甲骨文研究旨在(  )
①追寻文化根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 ②沿袭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③促进科技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必要支撑 ④挖掘优秀文化资源,让中华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位中外嘉宾相聚一堂,跨越日月山海,寻找艺术之美。此次活动有利于( )
①感悟古老文明魅力,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②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彰显当代价值
③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航天事业在逆境中发展壮大,实现了弯道超车。2023年6月,神舟十五、神舟十六相继升空,轮换交会对接,我国在核心技术上产出更加丰富的太空科技成果。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指引下,不懈努力,踔厉奋发,开辟了航空航天新天地。由此可见( )
①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制度优势 ②航天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③航天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④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和创造者,个人梦应融入民族梦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3年9月,习近平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英烈子女的回信中指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的幸福和安宁,是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你们的父辈勇于担当作为,甘于牺牲奉献,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铭记和发扬。弘扬新时代公安英烈精神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②厚植家国情怀,夯实担当奉献的物质根基
③弘扬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④彰显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年《国宝有灵·文物日历》以周历海报的形式进行呈现,并不时推出节日、节气、纪念日特刊,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更有针对性、侧重性地展现国宝文物的历史底蕴。该做法旨在( )
①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的物质载体②全面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③凸显文物价值,展现国宝的文化魅力④引导读者感受华夏文明特有的内在精神和核心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指出:“教师群体年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具有时代性②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普遍性
③可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助力建设文化强国④利于发扬革命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琮琮”是杭州亚运会三大吉祥物之一。“琮琮”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全身以源自大地、象征丰收的黄色为主色调,头部装饰的纹样取自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饕餮纹”,意寓“不畏艰险、超越自我”。吉祥物“琮琮”的设计( )
①文化寓意鲜明,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适应时代要求,促进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④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彰显了中华文化独特优越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一生中的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从钱伟长身上我们可以看出( )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2.《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爱国主义的内容包括党的思想、党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象征;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英烈事迹和模范人物;规定了重要纪念日、及节日都将举行仪式活动增进家国情怀。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因为爱国主义( )
①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②传承坚定的文化信仰,充分体现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
③发挥教化育人功能,对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有重要意义④与政治相互交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年3月5日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用短暂而平凡的一生,谱写了永恒的精神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之所以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因为它( )
①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能激励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②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凝结着14亿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追求
③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标识④适应了新时代奋斗的实践需要,是推动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公元1136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旗开得胜,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寡人,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满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 )
①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但却有亘古不变的魅力 ②表达了岳飞将个人生命融入国家命运的情感
③传递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④凸显了伟大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这样的抗疫精神是( )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共同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中华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民族性
③伟大的奋斗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的重要表现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4年2月17日,一场“汉服秀”惊艳瓦莱塔,20多名中外女性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或手持团扇,或提着宫灯,在地中海的微风中款款而行。“汉服秀”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西文化交流互鉴对促进民心相通、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友谊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汉服文化出中国( )
①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助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陕西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让许多人感到震撼,观众跟着动画人物李白,穿越千年看古今,再现诗意长安的恢宏景象,在西安的迎宾门,李白与千人齐诵《将进酒》,豪放洒脱、荡气回肠,激发出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此节目( )
①守住民族文化根基,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②立足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③自觉弘扬民族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文化共识、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0多万建设者团结奋斗,修筑了川藏、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也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两路”精神( )
①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
④在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大丝马”由陕西省西咸新区入区企业策划设计,抓取西汉鎏金铜马的文物特征并结合背后的故事,将其设计为战马卡通形象。这个形象的命名取用了丝绸之路的“丝”字,寓意“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传播者。由此可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 )
①弘扬民族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 ②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
③宣传先进文化,激发民族创造力 ④善于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在每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举行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集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落实上述要求( )
①有利于发挥文化教化育人的作用 ②重在挖掘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对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红色诗词《西江月·井冈山》中的“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诗意地表达了黄洋界保卫战的思想策略和制胜法宝。《忆秦娥·娄山关》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预示着红军即将走出被动受挫的困境,中国革命即将踏上新的征途。由此可见,红色诗词(  )
①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富有强大的精神伟力和实践伟力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是滋养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宝贵资源
③是凝聚红色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非选择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多次提到“历史主动精神”这一重要概念。
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从“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一星”科学家群体;从抗洪抢险的英雄们,到逆行疫区的勇士们....正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人,在历史主动精神的激励下主动担当起历史责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冲锋在前,以不惧生死的气概和不计得失的境界牺牲奉献,才挺起了中国的脊梁。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并准备为之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认识。
23.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建设航天强国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开启了新的伟大篇章,中国航天迎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加强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强化战略规划对改革发展的牵引和指导作用,强化科技协同攻坚,推进系统工程管理创新,全力打造航天原创技术策源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揭秘力量之源
“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等阐释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的共同特征:以热爱祖国为根本内核、以改革创新为时代意义、以自力更生为立业之本,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源泉,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赓续传承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源泉。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境一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提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情境二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始终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百余年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一座座光芒四射的精神丰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它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1)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2)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导学案参考答案
【易混辨析】
1.正确
【详解】本题属于判断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体现了伟大的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故本题观点正确。
2.正确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诸如水墨入诗画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有力反击了“历史虚无主义”。故该判断正确。
3.正确
【详解】中华优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需要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促进社会发展,故本观点正确。
4.正确
【详解】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故题中观点正确。
5.错误
【详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故题中观点错误。
6.错误
【详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创造精神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故题中观点错误。
7.错误
【详解】弘扬民族精神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故题中观点错误。
8.错误
【详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故题中观点错误。
9.错误
【详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民族精神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晶,所以原题观点是错误的。
10.错误
【详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故本观点错误。
【当堂达标】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C D D B B B B D B C A D B C C D C A D B C
1【答案】C
1【详解】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错误。②④:袁隆平的事迹说明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②④正确。③:材料没有涉及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答案】D
【详解】ABC:材料未体现伟大创造、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精神,ABC不符合题意。D:今天我们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的奋斗者,是钻研技艺的“大国工匠”,是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干部,是风雪中穿行的快递小哥,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体现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答案】D
【详解】①:这些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但不是文化本身,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①错误。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错误。
③:复原百年红色“课堂”;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两栋居民楼间,一座古朴的小车站;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变身党史教育课堂,这样做的依据是基于这些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③正确。④:这些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沉睡到苏醒、焕发出蓬勃活力的地方,整体发掘、保护,打造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这样做的依据是基于这些文物能激发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④正确。故本题选D。
4.【答案】B
【详解】①④:推动甲骨文研究的目的在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让中华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要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而不能全面沿袭,故②说法错误。③:材料表述的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甲骨文研究,而不是通过甲骨文研究促进科技发展,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5.【答案】B
【详解】①③: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位中外嘉宾相聚一堂,跨越日月山海,寻找艺术之美。有利于感悟古老文明魅力,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①③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未涉及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②错误。④: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未涉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6.【答案】B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航天事业在逆境中发展壮大,实现了弯道超车。2023年6月,神舟十五、神舟十六相继升空,轮换交会对接,我国在核心技术上产出更加丰富的太空科技成果。由此可见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制度优势,①正确。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而不是航天精神,②错误。③: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而不是航天精神,③错误。
④: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指引下,不懈努力,踔厉奋发,开辟了航空航天新天地。由此可见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和创造者,个人梦应融入民族梦之中,④正确。故本题选B。
7.【答案】B
【详解】①: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并且弘扬他们勇于担当作为,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侧重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故①符合题意;②:厚植家国情怀,新时代公安英烈的精神属于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根基,故②表述错误;③:人民警察的职责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弘扬新时代公安英烈精神有利于弘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故③符合题意;④:爱国主义精神影响国家发展但不能决定国家发展,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8.【答案】D
【详解】①: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的物质载体,不是该做法的根本目的,①排除。②:“全面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说法错误,应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排除。③④:2023年《国宝有灵·文物日历》以周历海报的形式进行呈现,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更有针对性、侧重性地展现国宝文物的历史底蕴。该做法凸显文物价值,展现国宝的文化魅力,引导读者感受华夏文明特有的内在精神和核心价值,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9.【答案】B
【详解】①: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具有时代性,①正确。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错误。
③:教育家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可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助力建设文化强国,③正确。④:教育家精神与革命文化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0.【答案】C
【详解】①③:吉祥物“琮琮”的设计意寓“不畏艰险、超越自我”,适应时代要求,促进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寓意鲜明,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①③正确。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错误。④:各民族文化都是平等的,“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优越性”的说法欠妥,④不选。故本题选C。
11.A
【详解】①③:“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老一生中的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爱国主义,没有涉及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不符合题意。
④:人民群众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2.D
【详解】①: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爱国主义不能等同于思想道德建设,①排除。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其内容不仅仅包含革命文化,②排除。
③: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提升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③正确。
④:爱国主义教育入法,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3.B
【详解】①④:之所以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因为它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能激励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适应了新时代奋斗的实践需要,是推动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①④正确。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我国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排除。
③: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是改革过程中形成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4.C
【详解】①:发展具有普遍性,选项中“亘古不变”的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④:这首词表达了岳飞将自己的人生抱负熔铸于国家的命运之中,体现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②④正确。
③:材料没有体现爱好和平,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C
【详解】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错误。
②: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这说明抗疫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民族性,②正确。
③: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这说明抗疫精神是伟大的奋斗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的重要表现,③正确。
④:伟大抗疫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而不是其重要表现,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6.D
【详解】③④:一场“汉服秀”惊艳瓦莱塔,“汉服秀”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西文化交流互鉴对促进民心相通、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友谊的影响力和推动力,由此可见,汉服文化出中国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助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③④正确。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立足社会实践,而不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错误。
②:材料强调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没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②排除。
故本题选D。
17.C
【详解】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方向。该选项夸大了节目《山河诗长安》的作用,①排除。
②④:《山河诗长安》立足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现诗意长安的恢宏景象,豪放洒脱、荡气回肠,激发出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有利于凝聚文化共识、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涉及弘扬民族精神,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A
【详解】①③:“两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①③符合题意。
②:爱国主义是巾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②表述错误。
④:“两路”精神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对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积极作用,“关键性作用”夸大了“两路”精神的作用,并且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9.D
【详解】①:材料没有涉及弘扬民族精神,①不符合题意。
②:“大丝马”由陕西省西咸新区入区企业策划设计,抓取西汉鎏金铜马的文物特征并结合背后的故事,将其设计为战马卡通形象,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的是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涉及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不符合题意。
④:西汉鎏金铜马的数字卡通形象——“大丝马”,抓取西汉鎏金铜马的文物特征并结合背后的故事,命名取用了丝绸之路的“丝”字,寓意“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传播者,这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善于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0.【答案】B
【详解】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开展各类活动,集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发挥文化教化育人的作用,①正确。②:举办各类活动,目的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是挖掘自强不息的精神,②不符合题意。③: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且材料没有涉及,③不符合题意。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落实上述要求,对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④正确。故本题选B。
21【答案】C
【详解】①:红色诗词是凝聚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但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红色诗词承载着革命精神,是凝聚红色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②③符合题意。
④:红色诗词影响但不能支配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22.【答案】①“中国脊梁”的行动充分展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②“中国脊梁”用优秀品质、崇高民族志向、远大民族理想和伟大精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能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要以“中国脊梁”为榜样,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3.【答案】(2)①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航天精神是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的高峰。②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我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以热爱祖国为根本内核、以改革创新为时代意义、以自力更生为立业之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加快航天强国建设要赓续传承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
24.【答案】(1)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即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