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思考: 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看来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开创和发展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1、标志: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2、意义: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②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3、创立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请分别说出其形成时期、主要内容、主题、历史贡献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邓小平理论1、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十年内乱”后思想混乱,经济滞后,人民困苦,世界飞速发展,改革开放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要不要继续改革开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2)主题: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贡献: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4)意义:它科学的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的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2、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年),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三个代表”(3)贡献: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框架;确立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4)意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科学发展观3、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1)背景:党的十六大(2002年),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2)主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3)贡献:抓机遇、搞建设、谋发展、人为本、可持续、保民生、促公平、推党建(4)意义: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背景:党的十八大(2012年),马列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2)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3)贡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4)意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取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时间 主要内容 解决问题(主题) 历史意义邓小平 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三步走战略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三届四 中全会 “三个代表”;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框架;确立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推进党的建设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科学 发展观 党的十六 大 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总体布局,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建设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 大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归纳整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形成的思想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①都是围绕“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②它们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形成、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③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议题二:观当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何成就巨大?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四个自信”①道路自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理论自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制度自信: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④文化自信: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领导核心)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2)作用(地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途径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作用(地位):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确理论,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两个理论指导)行动指南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内容: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一根三基);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2)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3)重要性: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根本保障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成就?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3)作用(地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精神力量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者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识。望前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绘就更美蓝图我们应该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语时政热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解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会议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指导思想】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总体目标】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时政热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解读【原则要求】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六个坚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要【七个聚焦】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完成时限】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时政热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解读1.(2024·浙江·高考真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周密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积极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由此可见( )①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②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推进③改革开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练习A2.(2023·浙江·高考真题)某班级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整理的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上述主题论据的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④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练习A3.(2023·湖南·高考真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从这一历程来看(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并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④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练习B【思维拓展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信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永葆蓬勃生机,这正是自信自立精神气度的有力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也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而是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深刻总结党100多年奋斗经验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二十大,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创新突破,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丰硕成果,是在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取得的。◆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我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彰显自信自立的精神气度的。参考答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彰显了高度的道路自信。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丰硕成果是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取得的,彰显了高度的制度自信。④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彰显了高度的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