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九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是“走向近代”这一单元中的重要内容。新航路的开辟,为后来的早期殖民掠夺提供了条件,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本课在教材设置中,上承文艺复兴运动,下启早期殖民掠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主要包含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过程,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
1.了解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必要条件。(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道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基本史实(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3.通过材料,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感受和学习航海家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教学难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班级优化大师;视频、导学案(二)教学方法利用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促进者和帮助者。问题式教学: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教师出示相关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组长带领学生梳理本课的学习思路,。情境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4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世界地图,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世界地图,进行 对比,引入本节课课题。
自主学习:课堂预习任务单如下(已在课前完成预习)
(一)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有哪些?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是什么?伟大的航海家有哪些?
(三)新航路开辟有什么影响?欧亚两地本来就有路线相通,为何西欧却急着找寻新的航路呢?新课讲述:(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1.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课本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材料三: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价格更加昂贵。材料四: 在欧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总结原因:(1)经济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2)社会原因:《马可·波罗行纪》描绘的东方国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3)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导致贸易受阻。(4)精神动力:渴望传播基督教。2.创设情境: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你觉得海航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顺利远航?困难:经济来源、迷失方向、惊涛骇浪、海盗袭击、淡水食物短缺。条件:(1)地圆学说的流行造船技术的进步(3)航海技术的进步(4)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5)有胆有识的航海家的出现有了动机,又具备了条件,于是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开辟了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或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欧史学界又称之为“地理大发现”。(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合作探究: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海家都有谁?主要路线是什么?拓展:“我们船员大家都生着重病,牙床肿得厉害,又在身体上出现了大脓疮,这些脓疮使壮健男人即使没有什么别的疾病,也变为虚弱,以至死亡……” ——达 伽马航海 “水手们因患败血症而虚弱了,只有一点淡水可喝,少量劣质腐烂的饼干可吃。他们渴望能抓着些老鼠,啃牛皮和吞食锯末以暂时平息饥饿的阵阵剧痛。” 这只船队回到西班牙时,5条船只剩下1条,265名水手只有18人生还,连麦哲伦本人也死在异乡。 ——麦哲伦航海你从这些西方航海家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总结:勇于开拓、创新进取、不怕牺牲、克服困难…(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阅读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哥伦布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同时却是美洲文明中心的悲歌。到1570年,屠杀和欧洲传来的流行病,使墨西哥地区的人口从2500万下降到265万,秘鲁的人口由900万下降到了13万,美洲大陆原住民从此急剧减少了90%。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3)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逐渐走上殖民掠夺的道路,造成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 问题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阅读史料的能力。创设情境,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初步获取信息,得到答案,准备发言,并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介绍自己获取的信息点。通过表格整合历史信息,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对路线图的研读,熟悉四条航线的具体情况,培养时空观念。学生研读表格,感受航行过程中的艰辛及航海家的精神品质。
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使学生理解开辟新航路的重大影响,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随堂练习 1.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病因是( A )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文艺复兴的兴起C. 新航路的开辟D. 工业革命的爆发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5世纪,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使各地区的民族相互发生直接交往,世界历史的地区性阶段宣告结束。”这句话意在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B )A.使欧洲开始与其他地区联系B.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扩张
3.“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是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这段材料是对下列哪位航海家的评价?( C )A. 迪亚士 B. 哥伦布C. 麦哲伦 D. 郑和
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D ) A. 欧洲地理学的发展B. 马克 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激起人们向往C. 传统东方商路受阻D. 新生的资产阶级渴求开辟新市场 课堂限时练,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材料题分析与知识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通过思维导图,再次熟悉基础知识,加强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PAGE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