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程 道德与法治 类型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 难点:体会中秋节所蕴含的团圆、和谐等文化内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中秋节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月饼等实物。 2.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习俗等资料,准备分享。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中秋节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中秋节的氛围。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学生回答:中秋节) 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课,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关于中秋节的视频,画面中展现着明亮的圆月、热闹的灯笼和人们团聚的场景。) 教师:好了,视频看完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学生:(齐声)中秋节! 教师:非常好!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象征着团圆和幸福。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课,深入地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以及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师:(板书课题)首先,我们来看看中秋节的由来。谁能告诉大家,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A:老师,我听说中秋节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关。 教师:没错,嫦娥奔月确实是和中秋节紧密相连的一个传说。那么,除了嫦娥奔月,中秋节还有哪些由来呢?我们可以一起翻阅课本,找到更多的答案。 (学生纷纷翻开课本,认真阅读起来。) 教师:好了,时间到。现在,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找到的中秋节由来? 学生B:老师,我还知道中秋节和古代帝王祭月的仪式有关。那时的人们认为中秋之夜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所以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 教师:非常好!学生B的分享让我们对中秋节的由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吧。
(二)新知讲授
1. 讲解中秋节的由来 (1)教师简述中秋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秋节会被定为团圆的节日? 教师:大家知道吗,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秋节的起源吧。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以及祭月的仪式。早在周代,就有秋夕祭月的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而到了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并且被正式定为中秋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家人团聚、共赏明月的节日。 学生A:老师,那中秋节为什么会成为团圆的节日呢? 教师:问得好!中秋节之所以成为团圆的节日,与月亮的圆缺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看,中秋节时月亮最圆最亮,这象征着家人团聚、幸福美满。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往往很难在平日里与家人团聚,所以就把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寄托在了中秋的明月之上。同时,中秋时节也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人们借此机会庆祝丰收,感谢自然的恩赐,也更加珍惜与家人的团聚时光。因此,中秋节就被赋予了团圆的寓意,成为了人们心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学生B: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在中秋节都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比如,晚上会全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等。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它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此外,人们还会通过放孔明灯、赏花灯等方式来增添节日的气氛。这些习俗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1)赏月:中秋节之夜,人们会抬头仰望明亮的圆月,寄托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3)提灯笼:孩子们会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玩耍,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4)猜灯谜:中秋节期间,人们会挂起灯笼并附上灯谜,供人猜解,增加节日的趣味性。 老师:有谁知道中秋节是在哪一天吗? 学生A:老师,我知道!中秋节是在农历的八月十五。 老师:非常好,A同学回答得很准确。那么,有谁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学生B:老师,中秋节我们会吃月饼! 老师:没错,B同学提到了吃月饼。月饼确实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它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大家想象一下,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甜的月饼,是不是很有节日的氛围呢? 学生C:老师,我还知道中秋节要赏月! 老师:很好,C同学说得很对。中秋节之夜,人们会抬头仰望明亮的圆月,寄托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抬头看到同一轮明月,就会觉得和亲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老师:除了吃月饼和赏月,中秋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学生D:老师,中秋节我们还会提灯笼! 老师:D同学真棒!提灯笼也是中秋节的一个习俗。特别是孩子们,他们会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玩耍,这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还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 老师:还有一个习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那就是猜灯谜。 学生E:老师,猜灯谜是不是就是挂起灯笼,然后在灯笼上写上谜语让别人猜啊? 老师:完全正确,E同学的理解非常到位。中秋节期间,人们会挂起灯笼并附上灯谜,供人猜解。这不仅能增加节日的趣味性,还能锻炼大家的思维能力和智慧。 老师:好了,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几个重要传统习俗。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3. 探讨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1)团圆: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亲情的传统美德。 (2)和谐: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人间的和谐与美好,中秋节也是祈求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时刻。 (3)传承: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老师:大家能告诉我中秋节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是什么吗? 学生A:我觉得中秋节最重要的是团圆吧!每到这一天,无论多忙,大家都会尽量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起吃月饼、赏月,非常温馨。 老师:很好,A同学说得很对。中秋节确实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亲情的传统美德。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秋节会如此强调团圆呢? 学生B:可能是因为中秋节的时候,月亮特别圆、特别亮,就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一样吧。而且,古时候人们交通不便,平时很难见面,所以中秋节就成了大家相聚的好时机。 老师:B同学的解释很有见地。确实,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人间的和谐与美好,中秋节也是我们祈求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时刻。那么,除了团圆和和谐,中秋节还有哪些文化内涵呢? 学生C:我觉得中秋节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比如,我们知道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这些故事都和中秋节有关,它们让我们的节日更加生动有趣。 老师:C同学说得很对。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确实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让节日更加有趣,也让我们在庆祝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同学们,我们在享受中秋节带来的欢乐和温馨的同时,也要不忘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哦!
(三)课堂互动 1. 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中秋节故事或习俗。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灯谜游戏或制作月饼的手工活动(视条件而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秋节的乐趣。 教师:有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收集到的中秋节故事或者习俗呢? 学生A:老师,我先来!我听过一个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在古代,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一包长生不老药,他的妻子嫦娥因为好奇偷吃了这包药,结果身体变轻,飞到了月亮上。后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人们就会仰望明月,怀念嫦娥,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教师:非常好,A同学讲得很生动。嫦娥奔月确实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之一。那么,除了这个故事,中秋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学生B:老师,我知道!中秋节有很多习俗,比如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猜灯谜等。我们家每年中秋都会一起赏月,吃各种口味的月饼,还会挂上漂亮的灯笼,感觉特别温馨。 教师:B同学说得非常全面。看来大家对这个节日都有很深的了解。接下来,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体验中秋节的乐趣,我们来进行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猜灯谜’,我会准备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灯谜,看哪位同学能最快猜出来。第二个活动是‘制作月饼’,不过这需要看我们的材料准备情况,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就一起动手做月饼,怎么样? 学生们(齐声欢呼):好! 教师(拿出一张写有灯谜的纸条):第一个灯谜是‘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 学生C:是‘正大光明’吗? 教师:完全正确!C同学真聪明。 教师: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制作月饼。大家要注意安全,按照步骤来,享受这个过程。(学生动手制作) 教师:很好,大家做得都很认真。看看你们的月饼,多漂亮啊!等会儿我们一起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还在实践中感受到了节日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总结提升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中秋节的重要性和文化内涵。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与家人共度一个温馨、和谐的中秋佳节。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了。在结束之前,我想请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谁能告诉我,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什么节日呢? 学生A:我们今天学习了中秋节! 教师:非常好,中秋节!那谁能来谈谈中秋节的重要性呢? 学生B: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圆和和谐。在这一天,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共赏明月,品尝月饼。 教师:说得很对!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家庭团聚的美好愿望。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吗? 学生C:除了吃月饼,还有赏月、提灯笼、猜灯谜等等。 教师:没错,这些都是中秋节非常有趣的传统习俗。那么,接下来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所学到的知识,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能够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师:想象一下,当你们回到家,可以和家人一起动手做月饼,分享制作的过程和乐趣;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品尝自己亲手做的月饼,这是多么温馨和谐的一幕啊!这样的中秋节,是不是更加有意义呢? 学生们:是的! 教师: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样的机会,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与家人共度一个难忘的中秋佳节。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传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份文化瑰宝得以世代相传。
(五)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短文或绘制一幅中秋节主题的画作,以表达对中秋节的热爱和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