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教案【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 必然性。2.时空观念: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示意图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从“时空观念” 角度掌握两次结合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3.史料实证:结合教材内外图文史料,进一步指导学生辨别史料真伪,形成严谨求实的思维 逻辑。4.历史解读: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家国情怀:鸦片战争的历程,体会中华民族面临外来侵略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激发爱国 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不平等性质、中国社会 性质的变化。难点: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的性质。【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史料实证法。【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图片清朝版图和中国现代版图,对比思考,引入新课。新课讲授: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世界:教师以大屏幕播放鸦片战争背景的有关图片,展示1640年-1875年时间轴,引导 学生回顾并概括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资本主义时代到来。接着展示1840年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思考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处境。通过分析我们知道 列强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但清朝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教师设问:为什么想侵略 为什么能侵略 经济:工业革命 “世界工厂”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军事:船坚炮利装备先进思想:启蒙思想广泛传播对外:海外贸易全球殖民扩张教师过渡:这是西方殖民侵略和由此带来的文明碰撞是工业资本主义浪潮席卷全球的必然结 果。马夏尔尼使团来华这是赤裸裸的侵犯中国主权。乾隆断然拒绝,英国人不提自己的无理无耻 要求,大肆渲染的却是跪拜礼,是大清拒绝英国通商的要求,歪曲是为争取通商和外交平等 而战。1. 中国: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大致完成,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当时的英国已拥有“世 界工厂”“海上霸主”的称号,自诩为“日不落帝国”,中国依然陶醉在“天朝上国”式的 封建社会的迷梦中而不自知。PPT展示中西政治、经济、思想的状况图片对比,提问中国和西方的发展特点分别是什么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利用大量图片资料,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英两国对比,更形象直观,便于学 生吸收。观看PPT自主回答中国:君主专制、小农经济、儒家思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然后老师总结,点评,引出当时的情况可以用一句先看出来中国远远落后于英国,中国是落 后的农业文明和英国是先进的工业文明来概括,为后面鸦片战争的内容作铺垫。总结,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变为殖民地。二、两次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1)原因:①直接:林则徐在广州禁烟。②根本: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2)经过:第一阶段(1840.6-1841.5):攻广州、陷定海、逼南京1840年6月,英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一度攻占浙江定海县城(占领的第一个城 市;总兵阵亡,知县自杀);1840年8月,英舰队北上天津大沽口,英军提出割地、赔款、 通商要求,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英军返航。第二阶段(1841.6--1842.8):占香港、进吴淞、至南京1841年1-6月,英军攻占香港岛;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从广东海面北上南京。 以中国失败告终。1840年10月至1841年1月:道光帝派琦善南下议和。(3)结果: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 约》《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特权。(4)败因:①根本:落后的封建制度/农业文明战胜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工业文明。②客观:英国国力强大、武器先进。(虚幻的世界老大遇上真正的世界老大)③主观:清政府腐败落后,军备废弛;道光帝战和不定,指挥失当。④民众: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的农耕文明难以对 抗先进的工业文明。(5)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 展的进程。(6)启示启示:从鸦片战争的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 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你 应该怎么做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大胆创新,改革开放,发展科技,重视国防◎有国际视野,民族意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青年学生要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探究: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列表总结整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点: 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直接原因:英、美、法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被拒绝。过程第一阶段(1856-1858年):广州 →天津 → 1858年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第二阶段:1859年6月~1860年10月,天津-北京,签订《北京条约》1860年攻占北京, 火烧圆明园。3.两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请同学们自主梳理两次鸦片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结合内容,分析其影响。影响: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 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外交、教育、经济、军事的近代化进程。三、开眼看世界1.教师提问:面对西方的侵略,近代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国家 的出路在哪里 鸦片战争清政府顶层统治者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PPT展示并讲述民族英雄爱国官兵以及人民群众三元里的抗争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了解林则徐、魏源、徐继番等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 重视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学习西方,维护封建统治...... 从学习的内容和“因应”的方式上看,他们的思想有何局限性 未形成理论,未付诸实践,未认识到中国在文明的碰撞中失败的根源...... 课堂练习:见幻灯片课堂小结:一个对比:19世纪40年代的世界与中国两场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 片战争三位先贤:林则徐、魏源、徐继畲三部经典:《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八个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 约》《北京条约》《瑗珲条约》感悟历史:从空前觉醒到伟大复兴鸦片战争与中华民族整个 荣辱兴衰紧密相连,它是一块伤疤,记载着这个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和灾难;又是一种精神, 昭示着中华儿女面对强敌永远的不屈不挠、无私无畏;还是一把号角,催促着一代代仁人志 士探素强国御侮之路的匆匆脚步,更是一种使命和动力,激励着一辈辈中国人在追赶世界现 代化潮流中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业布置:见配套作业。【板书设计】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鸦片战争 结果 两次鸦片战 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原因 经过及结果:第一阶段→《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北京条约》“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魏源、徐继畲【课后反思】课时紧,课程内容繁多。如何有效整合,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