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本课依然需要教师不断强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事件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 主义思维看待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明白历史发展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需要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改革, 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必然失败。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工人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人民群众 作为历史创造者的地位得以彰显。2.时空观念: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历史事件,知道一占战期间民族资本 主义的巨大发展,明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北洋军阀时期状况如何。3.史料实证:在形成时空观念的基础上,以教材内容为主,辅之以教师摘录的学术研究成果,再次强化学 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辨析史料真伪的能力。课前鼓励学生多渠道搜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相关史料, 指导学生区分正史野史,培养其合理逻辑和严密论证的实证观念。4.历史解释:以时空观念的形成和有效史料的获得为依据,通过引导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状况形成正确 的观念和态度,进一步认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家及先进知识分子等国人为救亡图存所付出的努力,学会分 析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点。5.家国情怀:在回顾北洋军阀统治期间的国内外事件的过程中,感悟当代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看 到近代中国人对民主政治和救亡图存的不断探索,引领学生向伟大历史人物学习,教导学生勿忘国耻、居 安思危,从而培养其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与护国战争、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民国初年社会生活新气象。难点:北洋军阀时期的军阀割据、新文化运动。【教学方法】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启发诱导、小组合作、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等。【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借助本课导言内容:“中华民国建立后,未能在较短的时间望重建社会秩序,很快便陷入种种混乱中。对于 这段历史,鲁迅曾深有感地说过:“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 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频唐得很了。”进行导入,提出问题:“为何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却依然民不聊生呢 ”在此问题马区动下,开始新课学习。新课讲授:1.革命受挫:袁世凯复辟帝制引用《中日民四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提出问题:“《中日民四条约》是何文件 它又是怎么缔结的呢 ” 由此引出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史实的学习,明白《中日民四条约》对我国主权与领土完整所造成的破坏,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在此教师向学生补充史料:“条约签订后,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 举行纪念,借此警励国人母忘此日,誓雪国耻”,借以增强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之后,继续创设情境,进入对护国战争等维护共和行动的学习。推举课前搜集资料的同学为大家讲述蔡锷 等人的事迹,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护国战争虽然粉碎了封建帝制的阴谋,恢复了共和, 但并未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民族危机仍存。2.革命受挫: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引用学术研究成果《直系军阀余孽对河南民众之剥削》中部分内容,导入本环节:“北洋军网集团内部互 相倾轧、事夺,甚至混战,其重要原国之一就是事夺地盘……他们可以在转区征薄士兵,强派夫役为他们 的事叔夺利去卖命和服役,还可以在韩区勒京财物,以供混战粮精和私欲挥霍,如直系军阿张英华,1926 年在河南一省所勒缴的捐税就有:正杂税经常收入1100万元(其中包插田赋丁潜、契税、百货厘金、牙税 麝率税等);非法税收,如对日用必需品之盐、级烟特税、田税丁潜千预征等,合计共达3400万元;再加上 滥发级币,驻地征派等,总计达一亿元以上。其它军阿割据地区也奠不如此。”借此提出问题:“北洋军 阀时期人民生活状况如何 ”之后借助教材第132页图片,对这一时期“府院之争”等军阀混战状况进行 学习,明白这一时期军阀林立的政治氛围与人民生活状况。之后,教师补充史料:“复辟消息传出后,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张勋在德国人保护下逃入荷兰使馆。 辟丑剧仅仅上演了12天,就在万人唾骂声中收场了,只做了12天 “北京皇帝”的溥仪再次宣布退位。”,并提出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所带来的哪一社会效应 ” 使学生明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此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接下来,引用节选自《人民日报》的刊文内容:“在20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巴黎纪念活动上, 发生了值得关注的一讓:法国巴黎凯旋门前,一位华裔女孩站在众多世界领导人面前,用汉语朗读了一战 亲历者顾杏卿的回忆录望的片段,让人们在一战结束100周年纪念之时听到了代表中国的声音…这也是很 多人第一次知道中国在一战战场上的存在。巴黎和会并没有带来基于平等的和平。大多教一战华工战后返 回自已的家乡,回到原有的生活轨道…长期以来,西方很少有人愿意承认中国在一战中的历史地位,中国 的作用和牺牲放边缘化。直到一战结束几十年后,通过欧洲和中国学者及当地人的共同努力… 战华工逐渐得到应有的关注。”开始对一战期间“华工”这一历史现象的学习,明白一战期间我们为协约国一方胜 利所作贡献,为下一单元五四运动的学习做好准备。3.民国气象:经济出现新面貌同样采用问题驱区动的方式,引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的部分内容作为材料“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资本新设厂矿共379家,资本总额8580 万元,平均每年设厂矿企业63家,新投资本1430万元,都比大战前的19年间增长了一倍多,出现了资本在100 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43家,象南洋兄第烟草公司的资本达到1500万元,通常称达一时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黄金时期。”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何能进入短暂的春天呢 ”通过 材料展示、知识点提取、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得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接下来,推举课前搜集资料的同学为大家讲述张謇等民族资本家的爱国事迹,引领学生感受民族资本家浓 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明白他们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4.民国气象:社会出现新面貌在回顾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引用自《辛亥文化革新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材料:“辛亥 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承续了戊戌新文化思潮,有所批判,有所继承,推进了资产阶级新文化向前发 展。”明白这一时期社会出现新面貌的推动因素,为下一环节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做好准备。5.民国气象:思想出现新面貌在回顾初中所学关于新文化运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抢答、补充材料、思考讨论等环节,突破关于新文化 运动的知识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明白这一时期所暗含的思想解放因素。6.深度思考设置深层思考问题:“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你 如何看待呢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结束新课教学。课堂小结:本课作为第四单元的第二节课,继续上一节课所述辛亥革命的史实,为我们继续展示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 发展状况。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仍有袁世凯等反革命势力妄图 复辟帝制,实行专制独裁;另一方面,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出现了新变化。如政治上,资产阶 级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经济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社会生活也出现了 许多新气象。思想上,出现了试图呼唤人民觉醒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课堂练习:1. (2020全国I)20 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 “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2. (2020新课标)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据图9 可知,当时(A)(%40■1094401924年20资劈巡输业)图9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c. 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作业布置:见配套作业。板书设计:(世风)瞬帝制北洋军阀的技治响及启示经济新气象民旅资本黄金表性企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给经济文化新造令社会新风貌文化新发展通文化运动要阵地代表主张深远意义)【课后反思】本课的学习者是新高一学生,经过初中三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已 基本形成,已经掌握了关于袁世凯复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文化运动等基本事实,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突破本课重难点是可以实现的。但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等知识点学习并不深入,仍需教师进行拔高与补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