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1、怎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温故知新
视频导入
思考:你认为当代中国青年应该做出怎样的价值选择?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科学精神: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全面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基本特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公共参与: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教学重难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掌握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1、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和关系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产生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3、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衡量标准
4、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结合书本,自主预习以下内容

理由 选择
参 考 价 :6元
零食店 A:3.9元
零食店 B:6.5元
参 考 价 :5.5元
零食店 A:3.9元
零食店 B:7元
参 考 价 :8.5元
零食店 A:4.8元
零食店 B:10元
你和家人准备去采购一些零食,A店离家3公里,B店就在家楼下。你会选择去哪家零食店买?
零食店A
零食店B
价格低;
距离近;
为了低价,我跑远一点也值得
就省那么几块钱,不值得跑那么远
价值判断:值不值得
价值选择:去不去做
基础
情境探究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含义: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好不好/值不值;认识)
含义: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去不去做;行为)
事实判断
含义: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是不是)
生病了
西医好,见效快
看西医,吃西药
1、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含义与关系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含义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基础
体现
基础
事实判断
(值不值得)
(去不去做)
(认 知)
(行 为)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关系
①事实判断是形成价值判断的基础;
②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
1、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含义与关系
以下哪些属于事实判断?哪些属于价值判断?哪些属于价值选择?
①今天没有下雨
②浪费粮食不好
③树上长满了榴莲
④榴莲真好吃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
⑤主动捡起班级地面上的垃圾
(价值选择)
⑥买了一个榴莲和一捧玫瑰
(价值选择)
课堂练习
首批00后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夏天走出象牙塔,迈向广阔的社会天地。一种“慢就业”风潮在他们中悄然兴起,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既没有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游学、支教、创业考察、备战考研考编等游历思考一段时间,再考虑就业;或是计划通过剪辑、配音、剧本杀写作等开辟一门喜欢的互联网平台副业,先半就业走走看。
《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选择自由职业、慢就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整体占比超过30%。
情境探究
思考: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凭空产生的吗?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社会意识
基础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实践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2、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产生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价值观
社会意识
注意:价值判断能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
×
情境探究
思考:从武松打虎到如今老虎成为国家保护动物的转变,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①含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因时而变)——客观因素
(1)社会历史性
②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③要求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客观标准)
2、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特点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老百姓对“雨”的期盼
观祈雨
李约 〔唐代〕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地主对于“雨”的厌恶
情境探究
思考: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什么道理?
提示: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主观因素
①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② 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阶级性。
例:“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马克思
(2)阶级性
2、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特点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主体差异性
情境探究
思考:下列材料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2024年8月24日,一名1岁女童在飞机上哭闹,被两名成年旅客经其随行祖母同意后,带进封闭卫生间进行“教育”并录制视频发至网络。事件曝光后,女童母亲表示理解两位旅客,但有网友指责两位成年人霸凌孩子,也有网友大力支持整治“熊孩子”,还有人质疑其监护人的态度。
(因人而异)——主观因素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②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评价可能就不同。
(3)主体差异性
2、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特点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特点 内涵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
主体差异性
知识归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强调客观因素】
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的人对同一事物会作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强调主观因素】
【强调主观因素】
面对价值冲突时,要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旧址就是春秋战国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一个帝王无信、自取其辱、身死国亡;一个一诺千金、变法成功、国强势壮。这告诉我们( )
①不同的价值选择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道路
②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人物左右着社会的发展进程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不同的价值观会驱动人们作出不同的价值选择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广东省全民健身条例》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要求健身活动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不能任由噪声影响他人
广场舞是常见的健身方式,但其带来的噪音扰民问题也让街坊们十分头痛,引发的冲突也屡见不鲜
情境探究
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1)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标准)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主观标准)
(1)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最高价值标准: 人民群众的利益
根本的衡量尺度: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最高的价值追求: 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主观标准)
(2)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①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②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a.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b.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主观标准)
原理小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原理
【原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和主体差异性,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既要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最高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的利益
【根本衡量尺度】: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
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最高价值追求】: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
【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最紧要和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某利益。(P79相关链接)
易错小结
价值判断与
价值选择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
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处理不同的利益关系的做法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产生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
主体差异性
课堂小结
1、价值判断虽具有主体差异性但也有客观标准。( )
2、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
3、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充不充分。( )
4、文艺工作者应把遵循文化创作规律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
5、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
×

×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基础 ≠ 决定。
×
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
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
课堂练习
B
1、(2023·全国)农村,这个曾被一些人视为“穷困”“闭塞”“落后”的地方,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业。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从过去“争相跳农门”变成“我要回农村”,说明( )
①任何价值观和价值判断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源于主体的知识和能力
③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对主体的实践能否发挥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2、平安大街是北京老城区核心干道,途经皇城根遗址、什刹海、北海公园等名胜古迹。近来,市民发现宽阔的大街变绿变静了,两侧加了“绿带”,中间加了国槐与时令花卉组成的3米宽隔离带,机动车道“瘦身”,还添加了行人安全岛,步行、骑行环境大大改善。平安大街的变化( )
①实现了“慢行优先”“静下来”,促使矛盾的同一性转化为斗争性
②是城市发展的缩影,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③更注重环境的安全与舒适,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性和直接现实性
④协调了交通、绿化和城市风貌的关系,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转化,①错误。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③错误。
课堂练习
3、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展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上述论断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
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
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并不是价值观决定真理观,价值观和真理观都是社会意识,①错误。
夸大价值观的作用,说法太绝对②错误。
课堂练习
4、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了渔家生活的闲情逸致,而孙承宗的“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则写出了渔家生活的艰辛。这说明( )
A、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B、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C、价值选择具有客观性
D、价值选择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
B
课堂练习
感谢聆听,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