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同步分层练习【基础培优】单选题:1.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 A.一氧化碳 B.尼古丁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泄露时要及时开灯检查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D.可用水鉴别一氧化碳气体3.实验室收集一氧化碳,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 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发C.排水法 D. 排水或向上排空气法4.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正确的操作是( )A.先加热后通气,反应完毕先停止通气后撤灯B.先通气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通气后撤灯C.先通气后加热,反应完毕先撤灯,冷却后再停止通气D.先加热后通气,反应完毕先撤灯,冷却后再停止通气5.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CO和CO2 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元素观:CO和CO2 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 分类观:CO和CO2 都属于氧化物C. 变化观:CO和CO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结构观:CO和CO2 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能力提升】一、单选题:1.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 ,其化学性质与CO相似。下列关于C2O3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成:由CO和CO2 混合而成 B. 用途:可用于冶金工业C. 性质:有可燃性 D. 分类:属于非金属氧化物2.CO、CO2和CaCO3 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B. 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C. 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D. 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B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验证某气体是一氧化碳 点燃,通入澄清石灰水中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一种有毒气体 B.不能溶于水C.密度比空气小 D.二氧化碳水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变红5. 为了区别O2和CO2两瓶(或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B.分别闻气体的气味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D.用塑料可乐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后各倒入约1/3容积的水,盖紧瓶塞振荡二、填空探究题1.A~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为黑色固体单质,B、C为含有相同元素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2)C物质过多会引起的一种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示转化关系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种。2.在实验室可用如图A发生装置制备二氧化碳。(1)实验室可用___________法收集二氧化碳。(2)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学生设计如图B装置制取CO2,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下列四种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试回答:(1)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_(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3)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4)即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4.氢气和一氧化碳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它们都是______颜色,_____气味的气体,_____溶于水。相似的化学性质是都有_______性和_______性。工业上常用它们冶炼金属,主要是利用它们的______性,还常用作气体燃料,是利用它们的______性。同步分层练习答案【基础培优】:A 2. C 3. C 4.C 5.D【能力提升】:一、选择题:A 2.B 3.D 4.D 5.B二、填空探究题:1.(1)C(2)温室效应(3)2C+ O2 = 2CO(4)两种2.(1)向上排空气(2)CaCO3+2HCl=CaCl2+H2O+CO2↑(3)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3.(1)一氧化碳(2)二氧化碳(3)氧气(4)氢气4.没有;没有;难;可燃;还原;还原;可燃;点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第六单元 课题2碳的氧化物(人教版)九年级上(第2课时)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分层作业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以及一氧化碳可燃性、毒性、还原性化学性质。0102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步的探究活动。03通过学习探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04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新知导入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种分子结构的不同会给它们的性质带来哪些差异呢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与石灰水反应探究新知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CO2CO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收集方法无色无味气态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无色无味气态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向上排气法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探究新知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用途:实验目的:验证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CO+O2 2CO2点燃作燃料探究新知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CO+O2 2CO2点燃2C+O2 2CO点燃C+CO2 2CO高温C+O2 CO2点燃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CO是怎么产生的 煤炉中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探究新知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O有剧毒,那么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应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烟囱经常清理2.毒性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中毒机理:题目探究新知为了让人们易于察觉一氧化碳泄漏,以免一氧化碳中毒。不行。因为CO没有气味。不行,因为CO难溶于水。关闭煤气阀门,开窗通风。并且不要使用家里的任何电器。1.家用煤气为什么常常会添加一些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乙硫醇)?2.有人说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在火炉上放一盆水,不会中毒,这样做行吗 3.如发生煤气泄露怎么办 探究新知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还原性注意观察并思考:1.氧化铜颜色的变化2.石灰水的变化3.通入一氧化碳和停止通入一氧化碳的顺序探究新知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原理:CuO + CO Cu + CO2△用途:冶炼金属探究新知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1.通CO2.点灯加热3.停止加热4.冷却后停止通CO巧记:CO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探究新知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爆炸防止反应生成的铜再被氧化为氧化铜;防止石灰水倒吸使玻璃管炸裂。1.实验前为什么先通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氧化铜?2.实验完毕后为什么先停止加热,还要继续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探究新知三、CO和CO2的化学性质比较二氧化碳 比较 一氧化碳CO2+H2O=H2CO3 是否与水反应 不与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是否与石灰水反应 不与石灰水反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是否具有可燃性 2CO+O2 = 2CO2无还原性 是否具有还原性 CO+CuO = Cu+CO2无毒 是否具有毒性 有毒点燃加热课堂练习1.下列CO和CO2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A.均是有氧化性、还原性、毒性B.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通常均为无色、无味的气味D.均能溶于水2.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A.分子排列不同 B.分子构成不同C.组成元素种类不同 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CB课堂练习3.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将该混合气体通过(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将该混合气体通过( )A.灼热的氧化铜 B.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紫色的石蕊试液 D.水4.将一束亮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插入充满CO的集气瓶内,整个过程观察到铜丝颜色的情况是:铜丝表面先由红色变为_____色,接着又由_____色变为_____色。AB黑黑红课堂总结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密度略小,难溶于水一氧化碳化学性质:可燃性、毒性、还原性课题2(第2课时)碳的氧化物分层作业【基础培优】:1.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代字画能保存至今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CO和CO2都可用于冶炼金属C.CO和CO2的化学性质相同D.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CO和CO2分层作业【能力提升】:1.在如图装置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是 ( )A.H2 B.CO C.CO2 D.O2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是人教版九上教材中知识综合性最强的一个单元,教学中更应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碳的氧化物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既包括核心知识,又包括对思维方法、探究实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零散,需要寻找到合适的问题或者情境将之整合,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习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核心素养目标 化学观念: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以及一氧化碳可燃性、毒性、还原性化学性质。科学思维: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学习探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重点 一氧化碳的性质。难点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复习:1.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提出问题: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种分子结构的不同会给它们的性质带来哪业差异呢 引入新课。 思考讨论 温故知新讲授新课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生阅读课本填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较表格。思考收集一氧化碳的方法。 思考讨论 对照比较加深对物理性质的理解和记忆。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教师播放视频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在尖嘴导管口处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并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学生观察现象,描述一氧化碳燃烧的实验现象: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分析煤炉上中下层发生的化学反应。2.毒性分析一氧化碳的毒性适时提出问题:CO有剧毒,那么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件?中毒机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讨论交流】(1)我们的家用煤气中常常会添加一些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乙硫醇),你知道为什么吗?(2)有人说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在火炉上放一盆水,不会中毒,这样做行吗 (3)如发生煤气泄露怎么办 3.还原性教师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产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导管处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分析实验原理:CuO + CO △ Cu + CO2实验步骤:1.通CO;2. 点灯加热;3.停止加热;4.冷却后停止通CO巧记:CO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交流讨论】:1.实验中为什么先通一氧化碳,然后加热氧化铜?2.实验完毕后为什么先停止加热,还要继续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3.实验图中尾部加了一燃着的酒精灯,其目的是什么?【巩固提升】:对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不同。 观察记录现象,分析原理。 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活动。课堂练习 1.下列CO和CO2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A.均是有氧化性、还原性、毒性 B.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通常均为无色、无味的气味 D.均能溶于水2.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A.分子排列不同 B.分子构成不同C.组成元素种类不同 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3.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将该混合气体通过(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将该混合气体通过( )A.灼热的氧化铜 B.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紫色的石蕊试液 D.水4.将一束亮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插入充满CO的集气瓶内,整个过程观察到铜丝颜色的情况是:铜丝表面先由红色变为_____色,接着又由_____色变为_____色。课堂小结 1.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密度略小,难溶于水2.一氧化碳化学性质:可燃性、毒性、还原性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课题2第2课时《碳的氧化物》分层练习.doc 【核心素养】课题2第2课时《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doc 【核心素养】课题2第2课时《碳的氧化物》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