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大洲和大洋(第1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大洲和大洋(第1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1课时:海陆分布)
课题 3.1.1《大洲和大洋》 单元 第3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上
教材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全球的海陆面貌,以及地球表面海陆的运动和变化。本节内容则主要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从传统意义上讲,从本节开始才进入了世界地理内容的教学。教材编写注重体现认知思路和教学过程,并且结合一系列读图训练,使学生对全球海陆分布有一个既完整又具体的认识。
2022新课标要求 1. 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 引导学生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陆地和海洋)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认识到不同地理区域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综合思维】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特征分析比较,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方式,亲身感受地理现象的发展过程,培养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培养正确的环境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通过学习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学生对地球有了宏观的认识,初步掌握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为本节课充分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进行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地球面貌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分析理解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稍显不足。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采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重点和难点 1. 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学会在地图上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洋、海、海峡。
课时 1课时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地球还是水球? 观看视频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探究世界海陆分布状况【方法指引】研读课文P44-45,读图3.1-图3.3陆半球和水半球。【问题引领1】地球表面海陆占比状况。
【教师】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是叫“水球”?人类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中看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水球”。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发现,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形成海洋;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成为陆地。根据计算,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约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承转)人类探索发现世界的历程,就是一部航海探险史,人们是怎样通过航海认识世界的?【视频学习】思与学——人类是怎样通过航海认识世界的?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郑和七下西洋。【问题引领2】南北半球海陆占比状况【教师】南北半球哪个半球陆地面积大?【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但是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问题引领3】东西半球海陆占比状况
【教师】东西半球哪个半球陆地面积大?【学生1】……(回答略)
【教师小结】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西半球。【问题引领4】读图比较水半球和陆半球的海陆占比状况。【学生1】……(回答略)【教师小结】海半球,海洋面积占90%,陆地面积占10%;陆半球,海洋面积占52%,陆地面积占48%。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承转)就整个地球而言,陆地的具体分布如何呢?【教师讲解】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学习活动二】认识大洲和大洋的组成。【方法指引】读下图。【问题引领5】在下图判别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和海峡。【学生1】……(回答略)【教师小结】①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②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③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通道, ④大陆—面积较大的陆地,⑤海洋—面积较大的海域。 合作探究,研读课文,交流发言观看视频读图、析图读图、析图读图、析图合作探究,交流看法,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感受古代中外航海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发现问题—着手探究—解决问题,学生自由发挥及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着手探究—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着手探究—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着手探究—解决问题,训练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课堂练习 完成课件内的同步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运用地图和数据,介绍了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了海陆分布特点;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地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采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板书 略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发现问题—着手探究—解决问题—总结验证 训练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知识点比较简单,理解性的知识少,识记的内容比较多。本节课的设计中尽量突出一个“趣”字,学生是主体,课堂才有效。从教学思路上来说,本节课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动手探究—解决问题—总结验证”的学习方法。应该说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还是很理想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合作学习与解决问题等地理素养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