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

资源简介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 评价五四运动、国民革命。
2.时空观念:认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
3.史料实证:通过图片及文字史料提出问题,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及中国共产党诞 生的过程、特点及影响。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5.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五四运动的抗争、国民大革命蕴含了反抗外来侵略,反对封建压迫 以及争取民族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以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史料实证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中华民族的探索与抗争
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PPT展示材料
……五四运动,并非偶然。甲牛战事中国战败后,民族工业接连掀起三波高潮…随着外 国和本国企业的成长,中国工人阶级也逐渐形成了。五四运动前少,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 260万人 其实,在晚清以来中西文化大碰撞中,许多蒙国者一直病速以自由主义、民主、 科学等观念出现的西方思想,把它们视为中国仿效的榜样…正在中国对现实不满意,对未 来又迷茫,却又苦于探京的时刻,在中国的北方,传来十月革命的地声,给处在十字路口的 中国人带来新的析翼和选择。
——改编自胡献忠《“五四”的百年沧桑与青年的历史担当》
依据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形成和壮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十月革命的鼓舞
1.五四运动 (1)背景
①国际:
日美加紧侵华,民族矛盾激化;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方向。 ②国内
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政治(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激化社会矛盾; 阶级: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导火线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过 程 时间 1919.5.4 -6.3 1919.6.3-6月底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
形式 罢课、游行 罢课、罢工、罢市
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收回山东权利”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放人 免职 拒签
性质 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工尺阶级登上厉更 阶级的壮大为 !共产党的诞生提供
阶级基础
思考: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初步: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历史意义
性质: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彻底反帝反封建)
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民族性),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意义: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的里程碑。 思考:五四运动的特点
a.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b.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
c.新的精神面貌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d.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异同:
同: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


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社会


群众基础
:广

革命孢晰

世界无产附级革命
革命结果

成功
,实


民旋独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919>—新中国
成立<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为例)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前途:资本主义
群众基础:缺乏
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结果:失败,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
《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 思主义学说。
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 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
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 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思考:为何五四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使人们真正认清了帝国主义情强凌弱的侵略本质,从根本上抛弃对帝国主义的灯想, 并积极投入反帝斗事。同时,社会主义的苏假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度除帝值时代同中国签订
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叔。两者对比,先进的中国分子感到:走值国人的路, 才是中国人唯一的出路。从而促使更多的知识分子学习、研究、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 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作为无产阶级斗事的思想或器的马克思主 义,自然容易被工人阶级所接受。
——杨宪福韩文霞马运祯著《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纲》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
(4)阶级: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5)国际:共产国际的帮助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习近平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2.概况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上海 — → 嘉兴南湖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主要 内容 党纲: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 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标志 中国共产党诞生
3.意义
(1)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
展前景。
(4)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影口响向空前的政党
白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
——毛泽东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萌命面具
燥然一新

”在
哪量
)
4.中共二大
中共一大 (1921年) 中共二 大(1922年)
社会 性 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 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 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 最 低 纲 领 : 打 倒 军 阀 , 推 翻 国 际 帝 国 主 义 的 压 迫 , 统 — 中 国 为 真 正 的 民 主 共 和 国 。 最 高 纲 领 : 渐 次 达 到 一 个 共 产 主 义 社 会 。
革命 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红章”革始铭初心
“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 —— 陈 独 秀
因为革命对象:由资产阶级到军阀和帝国主义,新生的中共迈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国情相结合的第一步。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1)背景
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国共合作决议。
③国民党:长期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
唯一对我们南方政府表示援助的,是他国的苏维埃政府。——孙中山 共同目标:反帝反封建
外部:共产国际对国共两党的帮助
(2)标志: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3)意义
①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②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2.国民革命
(1)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2)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 反动统治。
(
(3)北伐战争
19
1927
1926
国共合

192

5

成立
国民
收府
长江流域
广州
珠江流域
7.15
汪精卫
分共
武汉
叶挺
吴佩孚
4.12
蒋介石
反革命
政变


向北
张作霖
孙传芳
1924.1
国民党


)
(4)结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
全面破裂
宁汉合流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
(
钊 自



书 ,










烛力
于 民





业 ,

一样,从顶燃到底,
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李



《 狱 中 自
述 》
1927年4月22日
遇难,年仅34岁。
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


只有站着死,


生。


(陈独秀的长
)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1928年3月20日
被杀,时年28岁。

其 所
信 , 励
行 其 所
知,
为 功

罪 ,

不 暇
计。
1927年4月28日
遇难,时年38岁。
1927年7月4日
遇难,年仅29岁。
)
(5)失败原因
①主观(根本):中共缺乏经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客观:中外联合,敌人力量强大;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共产国际错误指示
拓展:右倾:保守主义,主要表现在保守妥协退让
“左”倾:激进主义,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6)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①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在统一战 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②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无产阶级只有团结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③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革命的军队就没 有人民的一切。
④中国革命必须有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把马列主义的普通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摺干净身上的血迹,疮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 了。 ——《毛泽东选集》 小结: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今天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
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课堂练习:见幻灯片
课堂小结:从五四运动到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再到国共合作,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他 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重点掌握它们发生的意义,对于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还有爱国主义情感 的激发是尤为重要的。
作业布置:
见配套作业。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导火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过程:北京——上海
(
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
)五 五四运动性质: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和马 意义 为中共成立做了准备、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里程磷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提 ::革、广泛传描
的传 传描方式:发表文章,成立研究会、翻译宣传 播 条件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外部因素、组织基础
(
共产
党的一
诞生
国共
合作
和国
民革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内容:确定党的名称、奋斗目标、选举机构 意 义 :开天辟地的大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背景:中共意识到必要性、中共三大
国共合作 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意义:标志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准备:国民政府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


)国民革命 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失败:标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课后反思】
本课设置三个子目: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这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时间相继,内容比较大事件比较多,教师注意向学生介绍相关 基本史实要有所取舍,选择关键角度分析和评价这些重大历史事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