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教学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关键事件的起止时间,引领学生完成时空定位, 能够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整体把握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明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历史整体发展阶 段,以及世界背景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在中国大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2.史料实证:本课可搜集到丰富的图文材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形成时空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反 映日本侵华罪行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数据图表等史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概念。3.历史解释:以时空观念的形成和有效史料的获得为依据,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学会分析国内外形势对历史事件发展走向的影 响,学会讲述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所付出的心血,也学会正确评价战争给人民所带来的苦难。4.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中华民族英雄先辈们的抗日英雄事迹,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学生感悟 人民群众的重大力量,坚信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作用,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同时结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启示,引导学生得出应当顺应时代潮流,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正确 决策。5.家国情怀:通过体会法西斯势力的暴行、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勿忘国 耻,珍爱和平。通过学习中华民族前仆后继的救亡史实,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 作用,使学生感受先辈们舍生忘死、以民族大义为重的英雄气概,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性,引领学 生向伟大历史人物学习,铭记历史,奋斗当下,坚定不移跟党走,从而完成家国情怀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难点:理解这一时期主要历史事件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意义。【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特点,使用情境创设、问题驱区动、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20世纪国内外形势相关的材料,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 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 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等内容,并提出问题:“结合材料及所学,20世纪30年代左右的国 内外形势是怎样的 ”快速导入本课。新课讲授:1.局部抗战:首先,通过导入时的材料,引导学生整理出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国内南京国民政府忙于“围剿”红军, 无心北顾;自然灾害频发,人民流离失所。国外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 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部署,对此资本主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从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理解背 景的前提下学习本课。接下来,对日军这一时期的局部侵华事件、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战活动、以及东北民众 的自发抗争等内容进行学习。组织课前预习效果较好的同学为大家讲述杨靖宇、赵一曼等抗日英雄的事迹, 引领大家感受救亡图存的英雄精神。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学生群体也加入了抗日救亡,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总结一二九运 动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其鼓舞国民党内部抗战声音加强的作用,引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936 年12月12日爆发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2.转折点:通过补充展示当时国内外形势的材料,如:“12月16日,国民政府劝诫张学良投降无效后,中国各界函电 交驰,要求讨伐,遂由政治委员会决议派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 同为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集结兵力,由东西双方同时向西安进行压迫。空军随即展开轰炸西安近邻城 市,并逐渐转向西安。张学良乃允许拘扣的蒋鼎文先返回洛阳,请国军方面暂停军事行动,避免冲突升 级。”,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为何西安事变应当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又为国共两党乃至全民族带来了哪 些重大影响 为何西安事变成为了由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的转折点 ”讨论完毕后,教师抽取其中一个小 组进行展示,完成这些重难点的突破。3.全面抗战与西安事变相联系,“西安事变不久后,日军制造了新的侵华事件,其中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 成为了我们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你还记得这一事件的始末吗 ”快速导入本环节教学。接下来,由学生边 讲解边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及原因,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的 重要作用,并回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成果,通过对比总结使学生明白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的规律,完成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4.日军暴行高中教材更加详细具体地为我们揭露了日军侵华暴行,组织学生通过分组探究的方式,明白日军在沦陷区、 国统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侵华暴行,并引导大家针对“日本篡改教科书”、“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 等充斥着历史虚无主义的行径进行批驳,警示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完成家国情怀的教育。课堂练习:见配套课件。课堂小结:教材共设置了三个子目: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的侵华暴行。前两个子目按大时序 展开叙述,呈现了中华民族从局部抗占战到全面抗战的艰辛进程,涵盖了九一八事变及其后东北抗日联军的 顽强抵抗、华北自治运动及其引发的一二九事变、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国民党高级将领发动的西安事变、 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大举展开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下实现的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逐步形成等重大史实。第三子目则对其中所涉及的小专题进行展示,集中揭示了日军在沦陷区、 国统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种种法西斯侵略暴行。在初中历史教材已有介绍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展示了 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也更加有力地弘扬了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时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一致对外的团结 精神。【板书设计】(国际日军侵华背景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进攻上海日方侵略伪满洲国华北事变国民党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过程东北民众颜强新抗学生一二九运动过程西安事变意义开端全面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及其意义对占领区日军侵华暴行和平解决扭转时局的桓纽对国统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共产堂开展营击战。支援东北抗日联军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卢沟桥事变我方反应导部抗战转折点开端结果)作业布置:见配套作业。【课后反思】本课的学习者是新高一学生,他们在八年级上册已经系统详细地学习了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感受过中华 民 族 在 抗 日 战 争 体 现 出 来 的 英 雄 无 畏 、 顽 强 抵 抗 的 斗 争 精 神 。 高 中 教 材 设 置 了 比 初 中 教 材 更 加 丰 富 的 史 料与更加深刻的思考问题,通过本课教学,旨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这段血泪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