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四年级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学四年级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1.理解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就是反冲力。
2.明确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3.能够熟练地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
4.学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5.能够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1
3(一)教学重点
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反冲力的概念和作用。
(二)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并用实验数据证明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反冲力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精彩的赛车比赛视频,展示各种高速行驶的赛车。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赛车在赛道上飞驰。你们知道赛车是靠什么动力来行驶的吗?除了传统的燃油发动机,还有没有其他的动力方式呢?”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动力来源。
教师拿出一个气球,提问:“这个气球能不能成为一种动力源呢?如果把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会怎样运动呢?”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地玩一玩气球并交流体验感受。可以发现把气球吹足了气放开,气球不是朝着一个方向运动,而是胡乱地变换着方向。
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能用气球驱动小车吗?” 引导学生思考气球作为动力源的可能性。
(二)知识铺垫
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谁能说一说,力对物体的运动有哪些影响呢?”
学生回答:“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回忆起力与运动的基本知识。
介绍反冲现象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一些物体在喷出气体或液体时,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谁能举一些例子呢?”
学生回答:“火箭发射时会向后喷出火焰,然后向上飞行。”“喷泉的水向上喷出时,喷泉的底座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力。” 等。
教师解释:“这种物体在喷出物质时,会产生一个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力,从而使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现象,叫做反冲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用气球驱动小车,就是利用了反冲现象。”
展示实验材料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小车、气球、打气筒、喷气管等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材料可以怎样组合起来,才能用气球驱动小车呢?”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设计。
(三)实验探究一:观察气球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的关系,感受反冲力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
教师将充足气的气球嘴朝下,让学生仔细观察松手时,一开始气球嘴向哪个方向喷气,气球又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
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将学生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课件展示实验操作步骤
(1)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把手放在气球口感受喷出的气体。
(2)气球向下喷气,把手放在气球上方,感受气球上升的力。
(3)气球朝上下左右不同方向喷气,仔细观察气球最开始时的运动方向。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成小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要认真观察,不要打闹或开玩笑等。
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球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相反。
引出反冲力的概念
教师引出反冲力的概念并板书,让学生了解: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推力叫反冲力,气球就在反冲力的推动下运动了起来。
思考气球驱动小车的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利用气球的反冲力,让小车运动起来?”
学生交流安装气球小车的方法。
小结能量概念
教师小结,引入能量概念: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产生的动力 —— 反冲力,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
(四)实验探究二:组装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
课件或微视频展示气球小车的组装方法
(1)在小车上安装好喷气管支架后,将未充气的气球安装在小车上。
(2)用打气筒给气球充足气。
学生动手组装
学生分成小组,按照课件或微视频的指导,动手组装气球小车。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要被气球炸伤或被打气筒夹到手等。
调试气球小车
学生组装好气球小车后,进行调试,让小车能够笔直地往前跑。
教师提问:“你们是怎么调试小车的?有什么技巧吗?” 引导学生分享调试小车的经验。
(五)实验探究三:测试组装好的气球小车,思考怎样能使它行驶得更远
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使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要求学生在实验里检验自己的方法,并找出让小车行驶得更远的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在教师指定的区域进行实验,避免互相干扰。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
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气球小车行驶的距离、气球的大小、喷气管的粗细等数据。教师提醒学生要准确记录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结束后,学生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数据,找出影响气球小车行驶距离的因素。
教师提问:“从你们的实验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小车的行驶距离呢?”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得出结论:可以使用更大的气球、用较粗的喷气管或者安装多个气球等使小车获得更大的动力,这样小车可以行驶得更远。
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影响小车的行驶距离呢?”
(六)研讨与交流
问题一:气球是怎样使小车运动的?
全班共同交流,学生能提出是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
教师进一步提问:“反冲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反冲力的产生机制。
问题二:反冲力是怎样产生的?
引导学生思考:气球向外喷气时,产生了和喷气方向相反的反冲力,小车在反冲力的推动下向前运动。
教师提问:“反冲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思考反冲力的影响因素。
问题三:怎样改进可以使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
学生回答:可以使用更大的气球、用较粗的喷气管或者安装多个气球等使小车获得更大的动力,这样小车可以行驶得更远。
教师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改进气球小车,让它行驶得更远呢?” 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寻找更多的改进方法。
师生总结
师生总结:反冲力越大,动力越足,小车行驶得更远。
教师强调:“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实验数据来证明自己的推测,把实验现象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七)拓展与应用
视频展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等物体的运动
教师播放视频,展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等物体的运动。提问:“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观看视频,师生交流这两种机械都是靠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列举生活中反冲力的例子
教师提问:“反冲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呢?”
学生尝试列举生活中熟悉的有关反冲力的例子,教师举例:水火箭、过年燃放的烟花、机枪飞出去的子弹等。
师生共同探讨:这些物体是怎样产生反冲力,从而向前运动的?
拓展思考
教师提问:“如果要设计一个更强大的气球动力装置,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利用反冲力。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改变气球的材料、增加气球的数量、优化喷气管的设计等。
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同学们,课后请大家继续探索反冲力的奥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气球小车,或者设计一个新的反冲力实验。同时,大家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反冲力和反冲力运动的知识。”
(八)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气球驱动小车,谁能说一说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我们学会了用气球的反冲力驱动小车,知道了气球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相反,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我们还学会了组装气球小车,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强调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提问:“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呢?我们是如何通过实验和推理来解决问题的呢?”
学生回答:“我们首先提出了问题,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收集数据,接着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了结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用气球驱动小车
1.反冲力
2.怎样改进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大气球、安装多个气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