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新课导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目录CONTENTS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壹贰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第一章节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一)法治建设的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50年代)1.背景:(1)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法律制度规范;(2)新生政权得以巩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和发展,三大改造正在进行,法制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代表共662人,其中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邀代表75人。代表包括中共、民革、同盟、民建、无党派民主人士、民进、农工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致公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14个单位,正式代表142人,候补代表23人。还有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和特别邀请人士等。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一)法治建设的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1976)2.成就:50年代:制定《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1954年:《宪法》、《国务院组织法》、《法院组织法》确立了新中国的政治、立法、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3.意义: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二)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概况:“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人权遭践踏。社会秩序混乱;个人权益甚至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经济、文化事业受损严重;……2.教训: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驾护航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三)重新确立:改革开放新发展(1978-1992)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及大会通过会议的公报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成就:①1978年,提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三)重新确立:改革开放新发展(1978-1992)1.成就:④经济合同法等经济法律1982年宪法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5章组成,共138条。从内容上,把四项基本原则写入序言;重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时在结构上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提到了“国家机构”之前,更好地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②“八二宪法”③《刑法》《刑事诉讼法》1982年宪法经历1988、1993、1999、2004、2018年五次修订2.意义: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四)成熟完善:依法治国新阶段(1993-今)(1)背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措施:①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1999年和2004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1.世纪之交:实施依法治国(1993-201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十五大报告1997年中共十五大会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四)成熟完善:依法治国新阶段(1993-今)2、十八大后:全面依法治国(2010-今)十八大以来:加强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良法促进发展三个“依法”,三个“法治”深化司法改革,感受公平正义切实贯彻落实“新十六字方针”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四)成熟完善:依法治国新阶段(1993-今)2、十八大后:全面依法治国(2010-今)十九大以来:①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②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①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②体现对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③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思考:阅读材料,体会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材料: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从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制定慈善法、中医药法、反家庭暴力法,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新成就述评 》(1)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2)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3)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4)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5)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二章节放置标题文字时尽量精简明了主要内容需要进行简单的阐述演讲的时候最好对具体的标题内容进行举例说明方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意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1.背景:孟泰 时传祥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华罗庚 李四光2.意义:①道德风尚:健康向上; 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1976年)放置标题文字时尽量精简明了主要内容需要进行简单的阐述演讲的时候最好对具体的标题内容进行举例说明方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意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后)80年代90年代1994年2001年2006年中共 十七大中共 十八大“五讲四美三热爱”三大系列创建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①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中央推动:中共中央颁布相关决议,号召鼓励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放置标题文字时尽量精简明了主要内容需要进行简单的阐述演讲的时候最好对具体的标题内容进行举例说明方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意图(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脊梁中国精神)。七一勋章部分获得者共和国勋章时代楷模黄文秀与黄大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时代楷模”身上的优秀品质,即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崇德向善放置标题文字时尽量精简明了主要内容需要进行简单的阐述演讲的时候最好对具体的标题内容进行举例说明方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意图依法治国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促进和保障。(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落地生根的过程(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后初创与奠基:20世纪50年代曲折与徘徊:“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的发展期:改革开放后法制建设完善时期:20世纪90年代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巩固练习1.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人民群众崇德向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了实处,故A正确。A巩固练习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B.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C.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 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答案:D解析:AB项符合54年宪法,不符合82宪法,排除AB;C项与54宪法无关,排除;根据“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得出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D项正确。故选:D。D巩固练习3.十八大以来,我国劳动模范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如“九天揽星人”孙泽洲式的科技型劳模;“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式的工匠型劳模;“贫困群众的亲闺女”刘双燕式的服务型劳模。以下是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精神”,与上述劳模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相吻合的是( )A.艰苦奋斗、爱国至上 B.无私奉献、集体至上C.创先争优、实干至上 D.开拓创新、人民至上答案:D解析:根据“科技型劳模”“工匠型劳模”可得出强调创新,根据“服务型劳模”可得出强调人民至上,D项正确;集体至上、创先争优、爱国至上等并不是主旨,排除ABC项。故选D项。D谢谢观看第十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