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阶段性检测试卷1.(2024八下·温州月考)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 模型可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而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有就是模型较立体,符号大多为字母。【解答】根据题意可在,中国探月标识属于符号,而长征五号火箭、嫦娥六号探测器和探月位置示意图,都属于模型,故A符号题意,而B、C、D错误。故选A。2.(2024八下·温州月考)月球上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氦-3,氦-3是理想的核聚变燃料,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氦-3和氦-4互为同位素原子(如右图),它们不相同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原子数【答案】B【知识点】同位素【解析】【分析】根据同位素的定义分析判断。【解答】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成为同位素原子,则氦-3和氦-4互为同位素原子,它们不相同的是中子数,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3.(2024八下·温州月考)我国科学家利用月壤制氧的技术取得突破,将月壤加热熔融后进行电解,可产生氧气。据此可推测月壤中一定含有( )A.氧元素 B.水 C.氧气 D.氧分子【答案】A【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解答】 将月壤加热熔融后进行电解可产生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据此推测月球土壤中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4.(2024八下·温州月考)截至2024年3月,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大国。为了提高能量利用率,某电动汽车安装了能量回收系统,即当汽车刹车或惯性滑行时,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回收。下列实验与该能量回收系统原理相同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电磁感应【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能量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电磁感应现象。A.闭合开关后,通过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A不合题意;B.闭合开关后,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B符合题意;C.当导线中有电流经过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C不合题意;D.闭合开关后,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相等,线圈匝数多的吸引大头针的数多,说明电磁铁的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5.(2024八下·温州月考)某电动汽车厂家采用了钴酸锂(LiCoO2)材料作为锂电池的正电极,其中Li 的化合价为+1,则此化合物中钴(Co)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5【答案】C【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解答】在 LiCoO2 中, Li 的化合价为+1, 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1)+x+(-2)×2=0,解得:x=+3价。故选C。6.(2024八下·温州月考)如右图是电动汽车的充电桩,下列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安装充电桩时,可以不连接地线B.充电桩的保险装置要安装在零线上C.若充电桩起火,应迅速浇水扑灭D.若充电桩漏电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答案】D【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解析】【分析】根据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常识判断。【解答】 A.安装充电桩时,为了安全,要接地线,故A错误;B.为了安全电路中必须要有保险丝或空气开关,为了安全,要装在火线上,故B错误;C.万一有充电桩起火,不能直接用水灭火,否则可能引起触电事故,故C错误,D. 若充电桩漏电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施救,故D正确。故选D。7.(2024八下·温州月考)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含量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可能是导管中剩余了水B.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除尽氧气C.可能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部分空气排出瓶外D.可能是因为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的水减少【答案】C【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原理分析。【解答】A.导管中剩余水,会导致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偏小,进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B.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C.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D. 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则瓶内气压比原来大,导致内外气压差变小,因此进入瓶内的水减少,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8.(2024八下·温州月考) “乌牛早”是永嘉著名绿茶,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 C10H68O46)。据研究表明单宁酸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抑菌和抗炎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属于氧化物B.单宁酸属于混合物C.单宁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D.单宁酸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单宁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单宁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解答】A. 单宁酸不属于氧化物,氧化物是指只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错误;B. 单宁酸属于纯净物,B错误;C. 单宁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C正确;D. 单宁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错误;故答案为:C9.(2024八下·温州月考)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①、②应填入的是 ( )A.原子、分子 B.分子、原子C.中子、质子 D.电子、原子核【答案】A【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物质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则①为原子;原子形成分子,故②为分子,则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0.(2024八下·温州月考)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H: 两个氢原子B.O2 : 两个氧原子C.2Fe2+: 两个铁离子D.:氧化铜中铜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答案】A【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解答】A.2H: 两个氢原子,故A正确;B.O2 : 一个氧分子包括两个氧原子,故B错误;C.2Fe2+: 两个亚铁离子,故C错误;D.: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错误。故选A。11.(2024八下·温州月考)下列四种情况的磁感线,其中错误的是 ( )A. B.C. D.【答案】C【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解析】【分析】根据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分析判断。【解答】ACD.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然后回到S极,故A、D正确不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B.右手握住直导线,大拇指指向上方,此时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外,即左侧磁感线垂直纸面向外,故B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2.(2024八下·温州月考)对右图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B.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C.反应现象都是有明亮火焰、生成气体D.集气瓶中水的作用都是防止集气瓶炸裂【答案】B【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类型;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C.根据反应现象判断;D.根据集气瓶中水的用途判断。【解答】A.氧气和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氧气和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和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都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B正确;C.铁和氧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故C错误;D.甲和乙中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物质或气体,故D错误。故选B。13.(2024八下·温州月考)如图是人体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二氧化碳B.图中②表示氧气C.图中a处氧气浓度小于 b处D.将图中肺泡改为组织细胞,②就表示二氧化碳【答案】C【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肺泡与毛细血管的交换是肺泡把氧气给附近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把二氧化碳给肺泡;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是组织细胞把二氧化碳给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把氧气给组织细胞;气体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即高浓度的地方扩散到低浓度的地方;【解答】A. 人体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图中①表示氧气,A错误;B. 图中②表示二氧化碳,B错误;C. 图中a处氧气浓度小于 b处,C正确;D. 将图中肺泡改为组织细胞,②就表示氧气,D错误;故答案为:C14.(2024八下·温州月考)某科学小组为蔬菜大棚设计“二氧化碳补充装置”,进行了项目化学习。设计气体发生装置。为更灵活地控制反应,小组成员利用大小不同的矿泉水瓶、多孔塑料板设计了如图四个装置,里面反应物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其中可通过盖紧瓶盖使反应停止的装置是 ( )A. B.C. D.【答案】D【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二氧化碳,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在物理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沸点为-78.5℃(101.3kPa),熔点为-56.6℃,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标准条件下),可溶于水。在化学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热稳定性很高(2000℃时仅有1.8%分解),不能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与水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解答】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得瓶内的气压增大,从而把瓶内的液面向下压,把大理石放在多孔塑料板上面,当液低于多孔塑料板时,反应结束;D符合;故答案为:D15.(2024八下·温州月考)设计自动报警器。为防止大棚内 CO2浓度过高,他们设计了报警电路。当CO2浓度超过设定值时,红灯亮,反之不亮。其中气敏电阻 Rx 的阻值随 C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则红灯应该接在图中(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答案】B【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解析】【分析】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解答】 当CO2浓度超过设定值时,红灯亮,其中气敏电阻 Rx 的阻值随 C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说明当浓度超标时,RX的阻值减小,所以电磁铁中电流增大,吸下衔铁,此时灯亮,所以灯只有可能在b处;dc无论如何都会亮;a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6.(2024八下·温州月考)图中是元素周期表中三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元素都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核磁共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而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具有核磁共振现象,其中 元素的原子能产生核磁共振现象;(3)有一种溶剂叫二硫化碳,请写出它的化学式 。【答案】(1)非金属(2)氮(3)CS2【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字含有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2)根据三种元素的质子数分析;(3)根据化合物的名称确定原子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写出对应的化学式。【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三种元素的名称中都没有金字旁,都属于非金属元素;(2)根据图片可知,碳的质子数为6,氮的质子数为7,硫的质子数为16,只有7是奇数,则其中氮元素的原子能产生核磁共振现象。(3)二硫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硫原子构成,写作:CS2。17.(2024八下·温州月考)如图是小科按时间顺序梳理的电与磁相关知识结构图,请你补充完整。① ; ② ; ③ 。【答案】指南针;奥斯特;电磁感应【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解析】【分析】根据有关磁现象的科学发展史分析解答。【解答】①利用磁体的指向性,发明了指南针;②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应用为电磁铁;③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应用为发电机。18.(2024八下·温州月考)对于家庭中所使用的电器,无论是其电器本身还是电路,都有着安全使用的要求。(1)某电热壶的结构和插座如图甲、乙所示。当电热壶接入家庭电路时,通过插头与插座中地线相连的是 。(选填“a、b或c”)(2)图丙中,闭合开关S,灯泡发光:将电热壶插头插入三孔插座中,闭合电热壶开关,两者都不能工作。拔下插头,按丁图中 (选填“A"或“B”)的方法使用测电笔检测插座。若左右两孔都能使氖管发光,则电路中一处故障可能是 。A.AB 间断路 B.CD 间断路 C.进户零线到C点之间断路【答案】(1)c(2)A;C【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解析】【分析】 (1)金属用电器外壳一定接地,防止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火线首先接入开关,然后接入保险丝,再接入电阻丝。(2)①测电笔使用时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②根据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氖管的发光情况判定电路的故障。【解答】 (1)为了保证用电的安全,保险丝和开关串联后应接在火线上,所以a端应接火线;零线直接接入电阻丝,所以b端接零线;电热壶的外壳是金属的,为防止金属外壳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所以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线,则c端应接地线;(2)①使用测电笔时,人体必需与尾部的金属体接触,故选A;②图乙中,闭合开关S,灯泡发光:将电热壶插头插入三孔插座中,闭合电热壶开关,两者都不能工作。拔下插头,应该采用图丙的方法使用测电笔检测插座,左右两孔都能使氖管发光。由于两者都不能工作,这表明电路出现了断路现象;用试电笔检测插座,左右两孔都能使测电笔的氖管发光,这说明左右两孔与火线之间是连接的,左孔通过电灯和开关(DC部分)与火线相连,这部分是通路,则断路部分在C点左侧,即进户线的零线断路,故C正确,AB错误。故选C。19.(2024八下·温州月考)某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图一所示将天竺葵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 ;(2)本实验是研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 ;(3)图四中是用 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答案】(1)除去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2)光(3)碘液【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解答】(1) 如图一所示将天竺葵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除去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2) 本实验是研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 光,因为进行了遮光和未遮光处理;(3) 图四中是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故答案为:(1)除去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2)光(3)碘液20.(2024八下·温州月考)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一个线圈指南针,将它放入盛有食盐水的水槽中能指示方向。(1)【盐水电池】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观察电压表的接线和指针偏转可知:铜片是盐水电池的 极。(2)【线圈指南针】如图乙浮在液面上的线圈能指示方向,静止时图中线圈的 端指北方(填“左”或“右”),原因是地球周围存在 与它有相互作用。【答案】(1)正(2)右;地磁场【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1)根据电压表接线“正进负出”的要求分析解答;(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的磁极方向,结合地磁场的作用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铜片的“+”接线柱相连,则铜片为电源的正极,锌片为电源的负极;(2)根据乙图可知,铜片为正极,则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下。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下,此时大拇指指向右端,则右端为螺线管的北极,则静止时线圈的右端指向北方。原因是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与它有相互作用。21.(2024八下·温州月考)小科利用下列实验装置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把各装置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一天后进行观察),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装置A:甲瓶内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瓶内温度计示数,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会 (填“储存”或“释放”) 能量。(2)装置B:澄清石灰水中发生的反应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装置C: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内立即熄灭,放进乙瓶内继续燃烧,说明 。【答案】(1)释放(2)Ca(OH)2+CO2=CaCO3↓+H2O(3)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产生大量ATP的过程。【解答】(1)装置A:甲瓶内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瓶内温度计示数,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会释放能量。(2) 装置B:澄清石灰水中发生的反应是 Ca(OH)2+CO2=CaCO3↓+H2O;(3) 装置C: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内立即熄灭,放进乙瓶内继续燃烧,说明 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故答案为:(1)释放(2)Ca(OH)2+CO2=CaCO3↓+H2O(3)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22.(2024八下·温州月考)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证据作支撑。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1)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的氦原子核)轰击金属箔,发现有如下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能说明原子核带正电的证据有 。 (填序号)(2)1919年,卢瑟福用高速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有一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从而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可推知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答案】(1)②(2)质子【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1)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规律分析;(2)根据打击前后粒子数守恒分析解答。【解答】 (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少数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②;(2)a粒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氮原子带7个单位的正电荷,而氧原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则:2+7=8+x,解得:x=+1,因此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质子。23.(2024八下·温州月考)如图甲所示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如甲图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 。(2)某同学连接好的装置如图乙,如果不调整酒精灯的高度,那么需要调节 (填字母)螺母改正错误。(3)在实验中,下列“先”与“后”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后加热B.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放置酒精灯,再固定试管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移离水面【答案】(1)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发生堵塞(2)AB(3)A【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1)高锰酸钾为粉末,生成的氧气可能会将其带入导管发生堵塞,可能发生爆炸;(2)根据图片可知,螺母A固定试管夹的高度,螺母B调节试管夹的角度,螺母C调节试管夹的松紧;(3)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CD.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 如甲图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发生堵塞;(2) 同学连接好的装置如图乙,如果不调整酒精灯的高度,那么需要调节A从而调整试管的高度,再调节B从而调节试管的倾斜角度,故选AB。(3)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后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炸裂,故A正确;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B正确;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放置酒精灯,再固定试管,故C正确;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D错误。故选ABC。24.(2024八下·温州月考)2024年4 月 25 日晚,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成功前往中国天宫空间站。本次航天员带上斑马鱼和金鱼藻,首次尝试了“太空养鱼”创新实验。(1)科学家为什么选择带金鱼藻上太空呢 小明做如下研究:如图甲将金鱼藻放置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漏斗将金鱼藻盖住,再在漏斗上方罩上盛清水的试管。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气泡产生的速度非常慢,于是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分解释放CO2)。用不同种植物多次实验后,获得如下实验数据:组别 植物种类 光照 碳酸氢钠 (g/100mL) 温度/℃ 气体充满试管的时间/minA 金鱼藻 充足 0 20 35B 金鱼藻 充足 0.1 20 15C 金鱼藻 充足 0.1 10 20D 黑藻 充足 0.1 20 25E 水棉 充足 0.1 20 30①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反应光合作用的速率。②请写出检验试管中气体是不是氧气的方法: 。③根据图表信息,比较金鱼藻、黑藻、水棉,请说明选择金鱼藻的理由是 。(2)请解释如图乙将斑马鱼和金鱼藻一起养的好处。【答案】(1)气体充满试管的时间;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口,如果木条复燃,那么试管内为氧气;否则,试管内不是氧气,;相同条件下,金鱼藻生成氧气的速度最快(2)斑马鱼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金鱼藻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二者恰好相互补充,对二者的生长都有利,【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1)①根据表格可知,气体充满试管的时间越短,则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大;②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③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三种水中植物在相同条件下生成氧气的速率大小即可;(2)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解答。【解答】(1)①实验是通过比较气体充满试管的时间来反应光合作用的速率。② 检验试管中气体是不是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口,如果木条复燃,那么试管内为氧气;否则,试管内不是氧气。③根据表格数据CDE可知,在相同条件下,金鱼藻生成气体充满试管的时间最短,即生成氧气的速率最大,那么:选择金鱼藻的理由是:相同条件下,金鱼藻生成氧气的速度最快。(2)斑马鱼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金鱼藻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二者恰好相互补充,对二者的生长都有利。25.(2024八下·温州月考)在观察“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活动中,小明用导线在固定的接线柱MN下悬挂一根较轻的金属棒ab,然后将其作为通电导线接入电路放在蹄形磁体的磁场里,如图甲所示。(1)在做实验前,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应选择 (填“铁”或“铝”)棒。(2)闭合开关,小明看到金属棒ab稳定时如图乙所示,要观察到金属棒ab稳定时如图丙所示,小明的操作可能是 。(3)小明进一步提出问题:在同一磁场中,磁场对导线的作用力大小与通过导线的电流大小是否有关 为研究该问题,请在图甲所示的实验基础上,添加合适电学元件并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答案】(1)铝(2)调换磁极或调换电池正负极的方向(3)将开关,电流表金属棒ab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调节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电流表的石灰水变化以及金属棒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从而判断金属棒受力大小即可。【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1)铁容易被磁化,铝不能磁化。(2)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3)滑动变阻器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大小,通过观察金属棒的倾斜角度判断受到磁力大小,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即可。【解答】 (1)铁棒被磁铁吸引,而铝棒不能被磁铁吸引,则在做实验前,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应选择铝棒为好。(2)根据图片可知,丙图中金属棒ab受力的方向与乙图中受力方向相反,那么应该是磁场方向改变或电流方向改变所致,则小明的操作可能是:调换磁极或调换电池正负极的方向;(3)在同一磁场中,磁场对导线的作用力大小与通过导线的电流大小是否有关时,实验方案如下:将开关,电流表金属棒ab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调节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电流表的石灰水变化以及金属棒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从而判断金属棒受力大小即可。26.(2024八下·温州月考)制取气体是初中科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 。(2) 使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时应从导管口 (选填 “a”或”b”)通入。(3)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观察到试纸Ⅰ不变色而试纸Ⅱ变红,根据这现象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4)某气体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A.能与水反应B.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C.难溶于水【答案】(1)BCBC(2)b(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4)C【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2)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3)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蓝色。(4)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特点判断。【解答】(1) 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无需加热,因此选择“固液常温型”,故选BC;(2)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进入集气瓶会沉积在集气瓶底部,则二氧化碳应该从导管口b通入;(3)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4)D为排水法,要求收集的气体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选C。27.(2024八下·温州月考)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氩气。(1)材料中①②③④四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2)氩气、氪气、氖气、氙气都是稀有气体。1898年拉姆塞等科学家是“利用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而不是利用化学反应来获得“未知气体”中还有其它气体存在,其原因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3)根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能否判断出相同条件下氩气的密度 金属导线-比氮气的密度大,并说明理由。(4)结合上述科学史,我们认识到 (填字母,可多选)。A.科学发现是科学家的事,普通人不会有科学发现B.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减小实验误差没有意义D.科学是非常严谨的,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E.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答案】(1)②④(2)比较稳定(3)得到少量剩余气体,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4)BDE【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解析】【分析】(1)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2)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解答;(3)根据瑞利和拉姆塞的实验现象分析;(4)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反应物只有一种,为分解反应;②中氮气由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为化合反应;③中国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为复分解反应;④中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则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②④;(2)1898年拉姆塞等科学家是“利用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而不是利用化学反应来获得“未知气体”中还有其它气体存在,其原因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3)根据“得到少量剩余气体,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可知,压强的密度大于氮气的密度;(4)A.科学发现不是科学家的事,普通人也会有科学发现,故A错误;B.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C.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减小实验误差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故C错误;D.科学是非常严谨的,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故D正确;E.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E正确。故选BDE。28.(2024八下·温州月考) 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 ;(2)丙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分子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4)88克甲物质中含有氧元素 克;【答案】(1)甲、丙、丁(2)3:1(3)1:3(4)64克【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物理上,质量守恒主要应用于解决热学问题以及功能转换,而质量守恒也可以用于化学方面,如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化学元素物质的量计算,主要遵循下列规则。六个不变: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的种类不变 3.各元素的总质量不变;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种类改变。微观: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分子总数可能会改变。【解答】(1) 化合物是指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 甲,丙,丁;(2) 丙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4=3:1(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分子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1:3;(4) 88克甲物质中含有氧元素=88×=64克故答案为:(1)甲、丙、丁(2)3:1(3)1:3(4)64克29.(2024八下·温州月考)人工呼吸是在患者出现突发疾病没有正常呼吸的时候采取的措施,患者停止呼吸后会导致缺氧,出现生命危险。人工呼吸的正确做法是将患者的鼻子捏住,深呼一口气,然后对着患者的嘴连续吹气两次,连做几次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材料一:给没有正常呼吸的病人输入浓度高氧气,会导致病人大脑皮层的缺氧刺激消失,不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而二氧化碳浓度达4%左右,二氧化碳刺激会促使病人肺部通气量加倍。但当空气中氧气浓度减少至16%左右时,会使呼吸与脉搏加快;浓度低于10%,就会出现丧失意识、休克等症状;浓度更低时,危及生命。材料二:表为正常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体积分数(即浓度)比较;图为对着患者的嘴吹气时,此时患者胸廓与膈肌状态的示意图。成分 呼出的气体 吸入的空气O2 16% 21%CO2 4% 0.03%N2 78% 78%稀有气体 1% 0.94%水汽 1% 0.03%请结合材料说明采取人工呼吸时,对患者吹气为什么有利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答案】因为正常的人呼气的时候,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占16% 左右,会使得没有正常呼吸的病人呼吸和脉搏加快;并且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为4% ,会促使病人肺部通气量加倍,有利与其恢复正常呼吸,如果 给没有正常呼吸的病人输入浓度高氧气,会导致病人大脑皮层的缺氧刺激消失,不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 ; 给于的氧气浓度低于10%,就会出现丧失意识、休克等症状;浓度更低时,危及生命。【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产生大量ATP的过程。30.(2024八下·温州月考)太空空间站中大部分氧气是在太空站就地取材制备出来的,其中的一种方法是:收集宇航员生活产生的废水、排出的尿液等,经过净化处理转化成蒸馏水并回收,利用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能,电解蒸馏水产生氧气,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1)氧气生成系统中,产生氧气的是 极。(2)萨巴蒂尔系统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这里X的化学式是 .(3)一名宇航员每天约需消耗氧气550升,那么至少要电解 克的水才能满足宇航员呼吸所需。 (答案取整数,氧气密度近似取ρ氧气=1.3克/升)【答案】(1)正(2)H2O(3)804【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保持不变;(3)根据m=ρV计算氧气的质量,再利用水电解的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即可。【解答】(1) 氧气生成系统中,产生氧气的是正极;(2)根据方程式 可知:8H+1C+2O=4H+1C+2X,解得:2X=4H+2O=2H2O,则X=H2O。(3)根据题意可知,消耗氧气的质量m=ρV=1.3g/升×550升=715g;设电解水的质量为x,2H2O=通电2H2↑+O2↑36 32x 715g;36x=32715g ;解得:x≈804g。31.(2024八下·温州月考)某学习小组开展制作一款“简易泡沫灭火器”的项目化学习。【项目学习】用碳酸钠溶液和浓盐酸反应能快速制取二氧化碳,并添加发泡剂,混入后能产生大量泡沫。【设计制作】如图所示:以吸滤瓶、小试管、橡皮塞、乳胶管、细线等为器材;以浓盐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发泡剂为药品、制作灭火器。【评价量表】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喷射距离 大 较大 小指标二:泡沫的量 泡沫多、均匀 泡沫多、不均匀 泡沫少、不均匀指标三:制作成本 反应物恰好反应 反应物少量剩余 反应物大量剩余(1)【产品评价】从指标一考虑,用浓盐酸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做反应物,而不用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的原因是 。(2)指标二把“泡沫多、均匀”定为优秀级,“泡沫多、均匀”灭火效果会更好,理由是 。(3)将含有10.6克溶质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装入吸滤瓶,小试管中装入40 克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按照指标三,通过计算说明该项目是否符合优秀标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反应物浓度高,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快速增大容器内部压强,使液体和泡沫快速被压出(2)便于隔绝空气,灭火效果好;(3)不符合【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反应物浓度高,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快速增大容器内部压强,使液体和泡沫快速被压出来分析解答;(2)根据泡沫多、均匀便于隔绝空气来分析解答;(3)根据碳酸钠的质量求出所需浓盐酸的质量,再与题中数据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1)从指标一考虑,用浓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做反应物,而不是稀盐酸与石灰石的原因是:反应物浓度高,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快速增大容器内部压强,使液体和泡沫快速被压出;(2)指标二把“泡沫多、均匀”定为优秀级的原因是“泡沫多、均匀”,理由:便于隔绝空气,灭火效果好;(3)设理论上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CO2↑+H2O106 7310.6g 36.5%x;解得:x=20g;因为40g>20g,所以该项目不符合优秀标准。32.(2024八下·温州月考)人们非常关注电动汽车电池的安全性,电池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对其温度的控制上,当某组电池温度过高时,立即启动制冷系统进行降温。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甲的模拟控温装置示意图,电磁继电器与热敏电阻 滑动变阻器Rp串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50Ω。当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中的电流I大于或等于20mA 时,衔铁被吸合。(1)热敏电阻置于温度监测区域,其阻值1 与温度t的关系有两种,如图乙和图丙。若设计电路图甲时,要将b与a相接,则热敏电阻要选择 所示电阻(选填”图乙”或”图丙”)。(2)若设置电池的温度为70℃时启动制冷系统,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3)若要降低启动温度,Rp接入电路的阻值应该怎么调节 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图丙(2)由图乙可知,当温度为70℃时,Rt的阻值为100Ω,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为RP=R-Rt=300Ω-100Ω=200Ω。(3)增大。理由:电磁铁吸合时磁场强度不变,即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可知,电路的总电阻不变。当温度降低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根据R总=Rt+Rp可知,此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要增大。【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解析】【分析】 (1)电池温度过高时,立即启动制冷系统进行降温,结合控温装置示意图分析通过电磁铁中电流大小的变化,热敏电阻Rt的电阻变化,从而根据图象乙和丙选择热敏电阻;(2)由图乙可知温度为70℃时Rt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由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可得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3)电磁铁吸合时磁场强度不变,即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可知,电路的总电阻不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1)将b与a相接,电池温度过高时,立即启动制冷系统进行降温,电磁铁的线圈中电流应变小,磁性减小时衔铁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弹起,则热敏电阻Rt应变大,即其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择图丙的热敏电阻;(3)电磁铁吸合时磁场强度不变,即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可知,电路的总电阻不变。当温度降低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根据R总=Rt+Rp可知,此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要增大。1 / 1浙江省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阶段性检测试卷1.(2024八下·温州月考)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A. B.C. D.2.(2024八下·温州月考)月球上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氦-3,氦-3是理想的核聚变燃料,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氦-3和氦-4互为同位素原子(如右图),它们不相同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原子数3.(2024八下·温州月考)我国科学家利用月壤制氧的技术取得突破,将月壤加热熔融后进行电解,可产生氧气。据此可推测月壤中一定含有( )A.氧元素 B.水 C.氧气 D.氧分子4.(2024八下·温州月考)截至2024年3月,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大国。为了提高能量利用率,某电动汽车安装了能量回收系统,即当汽车刹车或惯性滑行时,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回收。下列实验与该能量回收系统原理相同的是( )A. B.C. D.5.(2024八下·温州月考)某电动汽车厂家采用了钴酸锂(LiCoO2)材料作为锂电池的正电极,其中Li 的化合价为+1,则此化合物中钴(Co)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56.(2024八下·温州月考)如右图是电动汽车的充电桩,下列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安装充电桩时,可以不连接地线B.充电桩的保险装置要安装在零线上C.若充电桩起火,应迅速浇水扑灭D.若充电桩漏电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7.(2024八下·温州月考)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含量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可能是导管中剩余了水B.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除尽氧气C.可能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部分空气排出瓶外D.可能是因为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的水减少8.(2024八下·温州月考) “乌牛早”是永嘉著名绿茶,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 C10H68O46)。据研究表明单宁酸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抑菌和抗炎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属于氧化物B.单宁酸属于混合物C.单宁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D.单宁酸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9.(2024八下·温州月考)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①、②应填入的是 ( )A.原子、分子 B.分子、原子C.中子、质子 D.电子、原子核10.(2024八下·温州月考)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H: 两个氢原子B.O2 : 两个氧原子C.2Fe2+: 两个铁离子D.:氧化铜中铜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11.(2024八下·温州月考)下列四种情况的磁感线,其中错误的是 ( )A. B.C. D.12.(2024八下·温州月考)对右图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B.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C.反应现象都是有明亮火焰、生成气体D.集气瓶中水的作用都是防止集气瓶炸裂13.(2024八下·温州月考)如图是人体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二氧化碳B.图中②表示氧气C.图中a处氧气浓度小于 b处D.将图中肺泡改为组织细胞,②就表示二氧化碳14.(2024八下·温州月考)某科学小组为蔬菜大棚设计“二氧化碳补充装置”,进行了项目化学习。设计气体发生装置。为更灵活地控制反应,小组成员利用大小不同的矿泉水瓶、多孔塑料板设计了如图四个装置,里面反应物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其中可通过盖紧瓶盖使反应停止的装置是 ( )A. B.C. D.15.(2024八下·温州月考)设计自动报警器。为防止大棚内 CO2浓度过高,他们设计了报警电路。当CO2浓度超过设定值时,红灯亮,反之不亮。其中气敏电阻 Rx 的阻值随 C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则红灯应该接在图中(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16.(2024八下·温州月考)图中是元素周期表中三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元素都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核磁共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而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具有核磁共振现象,其中 元素的原子能产生核磁共振现象;(3)有一种溶剂叫二硫化碳,请写出它的化学式 。17.(2024八下·温州月考)如图是小科按时间顺序梳理的电与磁相关知识结构图,请你补充完整。① ; ② ; ③ 。18.(2024八下·温州月考)对于家庭中所使用的电器,无论是其电器本身还是电路,都有着安全使用的要求。(1)某电热壶的结构和插座如图甲、乙所示。当电热壶接入家庭电路时,通过插头与插座中地线相连的是 。(选填“a、b或c”)(2)图丙中,闭合开关S,灯泡发光:将电热壶插头插入三孔插座中,闭合电热壶开关,两者都不能工作。拔下插头,按丁图中 (选填“A"或“B”)的方法使用测电笔检测插座。若左右两孔都能使氖管发光,则电路中一处故障可能是 。A.AB 间断路 B.CD 间断路 C.进户零线到C点之间断路19.(2024八下·温州月考)某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图一所示将天竺葵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 ;(2)本实验是研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 ;(3)图四中是用 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20.(2024八下·温州月考)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一个线圈指南针,将它放入盛有食盐水的水槽中能指示方向。(1)【盐水电池】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观察电压表的接线和指针偏转可知:铜片是盐水电池的 极。(2)【线圈指南针】如图乙浮在液面上的线圈能指示方向,静止时图中线圈的 端指北方(填“左”或“右”),原因是地球周围存在 与它有相互作用。21.(2024八下·温州月考)小科利用下列实验装置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把各装置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一天后进行观察),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装置A:甲瓶内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瓶内温度计示数,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会 (填“储存”或“释放”) 能量。(2)装置B:澄清石灰水中发生的反应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装置C: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内立即熄灭,放进乙瓶内继续燃烧,说明 。22.(2024八下·温州月考)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证据作支撑。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1)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的氦原子核)轰击金属箔,发现有如下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能说明原子核带正电的证据有 。 (填序号)(2)1919年,卢瑟福用高速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有一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从而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可推知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23.(2024八下·温州月考)如图甲所示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如甲图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 。(2)某同学连接好的装置如图乙,如果不调整酒精灯的高度,那么需要调节 (填字母)螺母改正错误。(3)在实验中,下列“先”与“后”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后加热B.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放置酒精灯,再固定试管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移离水面24.(2024八下·温州月考)2024年4 月 25 日晚,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成功前往中国天宫空间站。本次航天员带上斑马鱼和金鱼藻,首次尝试了“太空养鱼”创新实验。(1)科学家为什么选择带金鱼藻上太空呢 小明做如下研究:如图甲将金鱼藻放置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漏斗将金鱼藻盖住,再在漏斗上方罩上盛清水的试管。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气泡产生的速度非常慢,于是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分解释放CO2)。用不同种植物多次实验后,获得如下实验数据:组别 植物种类 光照 碳酸氢钠 (g/100mL) 温度/℃ 气体充满试管的时间/minA 金鱼藻 充足 0 20 35B 金鱼藻 充足 0.1 20 15C 金鱼藻 充足 0.1 10 20D 黑藻 充足 0.1 20 25E 水棉 充足 0.1 20 30①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反应光合作用的速率。②请写出检验试管中气体是不是氧气的方法: 。③根据图表信息,比较金鱼藻、黑藻、水棉,请说明选择金鱼藻的理由是 。(2)请解释如图乙将斑马鱼和金鱼藻一起养的好处。25.(2024八下·温州月考)在观察“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活动中,小明用导线在固定的接线柱MN下悬挂一根较轻的金属棒ab,然后将其作为通电导线接入电路放在蹄形磁体的磁场里,如图甲所示。(1)在做实验前,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应选择 (填“铁”或“铝”)棒。(2)闭合开关,小明看到金属棒ab稳定时如图乙所示,要观察到金属棒ab稳定时如图丙所示,小明的操作可能是 。(3)小明进一步提出问题:在同一磁场中,磁场对导线的作用力大小与通过导线的电流大小是否有关 为研究该问题,请在图甲所示的实验基础上,添加合适电学元件并简要写出实验步骤。26.(2024八下·温州月考)制取气体是初中科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 。(2) 使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时应从导管口 (选填 “a”或”b”)通入。(3)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观察到试纸Ⅰ不变色而试纸Ⅱ变红,根据这现象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4)某气体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A.能与水反应B.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C.难溶于水27.(2024八下·温州月考)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氩气。(1)材料中①②③④四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2)氩气、氪气、氖气、氙气都是稀有气体。1898年拉姆塞等科学家是“利用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而不是利用化学反应来获得“未知气体”中还有其它气体存在,其原因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3)根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能否判断出相同条件下氩气的密度 金属导线-比氮气的密度大,并说明理由。(4)结合上述科学史,我们认识到 (填字母,可多选)。A.科学发现是科学家的事,普通人不会有科学发现B.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减小实验误差没有意义D.科学是非常严谨的,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E.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28.(2024八下·温州月考) 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 ;(2)丙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分子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4)88克甲物质中含有氧元素 克;29.(2024八下·温州月考)人工呼吸是在患者出现突发疾病没有正常呼吸的时候采取的措施,患者停止呼吸后会导致缺氧,出现生命危险。人工呼吸的正确做法是将患者的鼻子捏住,深呼一口气,然后对着患者的嘴连续吹气两次,连做几次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材料一:给没有正常呼吸的病人输入浓度高氧气,会导致病人大脑皮层的缺氧刺激消失,不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而二氧化碳浓度达4%左右,二氧化碳刺激会促使病人肺部通气量加倍。但当空气中氧气浓度减少至16%左右时,会使呼吸与脉搏加快;浓度低于10%,就会出现丧失意识、休克等症状;浓度更低时,危及生命。材料二:表为正常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体积分数(即浓度)比较;图为对着患者的嘴吹气时,此时患者胸廓与膈肌状态的示意图。成分 呼出的气体 吸入的空气O2 16% 21%CO2 4% 0.03%N2 78% 78%稀有气体 1% 0.94%水汽 1% 0.03%请结合材料说明采取人工呼吸时,对患者吹气为什么有利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30.(2024八下·温州月考)太空空间站中大部分氧气是在太空站就地取材制备出来的,其中的一种方法是:收集宇航员生活产生的废水、排出的尿液等,经过净化处理转化成蒸馏水并回收,利用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能,电解蒸馏水产生氧气,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1)氧气生成系统中,产生氧气的是 极。(2)萨巴蒂尔系统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这里X的化学式是 .(3)一名宇航员每天约需消耗氧气550升,那么至少要电解 克的水才能满足宇航员呼吸所需。 (答案取整数,氧气密度近似取ρ氧气=1.3克/升)31.(2024八下·温州月考)某学习小组开展制作一款“简易泡沫灭火器”的项目化学习。【项目学习】用碳酸钠溶液和浓盐酸反应能快速制取二氧化碳,并添加发泡剂,混入后能产生大量泡沫。【设计制作】如图所示:以吸滤瓶、小试管、橡皮塞、乳胶管、细线等为器材;以浓盐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发泡剂为药品、制作灭火器。【评价量表】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喷射距离 大 较大 小指标二:泡沫的量 泡沫多、均匀 泡沫多、不均匀 泡沫少、不均匀指标三:制作成本 反应物恰好反应 反应物少量剩余 反应物大量剩余(1)【产品评价】从指标一考虑,用浓盐酸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做反应物,而不用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的原因是 。(2)指标二把“泡沫多、均匀”定为优秀级,“泡沫多、均匀”灭火效果会更好,理由是 。(3)将含有10.6克溶质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装入吸滤瓶,小试管中装入40 克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按照指标三,通过计算说明该项目是否符合优秀标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2.(2024八下·温州月考)人们非常关注电动汽车电池的安全性,电池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对其温度的控制上,当某组电池温度过高时,立即启动制冷系统进行降温。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甲的模拟控温装置示意图,电磁继电器与热敏电阻 滑动变阻器Rp串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50Ω。当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中的电流I大于或等于20mA 时,衔铁被吸合。(1)热敏电阻置于温度监测区域,其阻值1 与温度t的关系有两种,如图乙和图丙。若设计电路图甲时,要将b与a相接,则热敏电阻要选择 所示电阻(选填”图乙”或”图丙”)。(2)若设置电池的温度为70℃时启动制冷系统,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3)若要降低启动温度,Rp接入电路的阻值应该怎么调节 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 模型可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而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有就是模型较立体,符号大多为字母。【解答】根据题意可在,中国探月标识属于符号,而长征五号火箭、嫦娥六号探测器和探月位置示意图,都属于模型,故A符号题意,而B、C、D错误。故选A。2.【答案】B【知识点】同位素【解析】【分析】根据同位素的定义分析判断。【解答】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成为同位素原子,则氦-3和氦-4互为同位素原子,它们不相同的是中子数,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3.【答案】A【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解答】 将月壤加热熔融后进行电解可产生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据此推测月球土壤中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4.【答案】B【知识点】电磁感应【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能量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电磁感应现象。A.闭合开关后,通过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A不合题意;B.闭合开关后,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B符合题意;C.当导线中有电流经过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C不合题意;D.闭合开关后,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相等,线圈匝数多的吸引大头针的数多,说明电磁铁的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5.【答案】C【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解答】在 LiCoO2 中, Li 的化合价为+1, 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1)+x+(-2)×2=0,解得:x=+3价。故选C。6.【答案】D【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解析】【分析】根据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常识判断。【解答】 A.安装充电桩时,为了安全,要接地线,故A错误;B.为了安全电路中必须要有保险丝或空气开关,为了安全,要装在火线上,故B错误;C.万一有充电桩起火,不能直接用水灭火,否则可能引起触电事故,故C错误,D. 若充电桩漏电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施救,故D正确。故选D。7.【答案】C【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原理分析。【解答】A.导管中剩余水,会导致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偏小,进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B.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C.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D. 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则瓶内气压比原来大,导致内外气压差变小,因此进入瓶内的水减少,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8.【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单宁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单宁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解答】A. 单宁酸不属于氧化物,氧化物是指只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错误;B. 单宁酸属于纯净物,B错误;C. 单宁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C正确;D. 单宁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错误;故答案为:C9.【答案】A【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物质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则①为原子;原子形成分子,故②为分子,则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0.【答案】A【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解答】A.2H: 两个氢原子,故A正确;B.O2 : 一个氧分子包括两个氧原子,故B错误;C.2Fe2+: 两个亚铁离子,故C错误;D.: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错误。故选A。11.【答案】C【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解析】【分析】根据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分析判断。【解答】ACD.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然后回到S极,故A、D正确不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B.右手握住直导线,大拇指指向上方,此时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外,即左侧磁感线垂直纸面向外,故B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2.【答案】B【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类型;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C.根据反应现象判断;D.根据集气瓶中水的用途判断。【解答】A.氧气和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氧气和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和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都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B正确;C.铁和氧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故C错误;D.甲和乙中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物质或气体,故D错误。故选B。13.【答案】C【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肺泡与毛细血管的交换是肺泡把氧气给附近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把二氧化碳给肺泡;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是组织细胞把二氧化碳给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把氧气给组织细胞;气体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即高浓度的地方扩散到低浓度的地方;【解答】A. 人体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图中①表示氧气,A错误;B. 图中②表示二氧化碳,B错误;C. 图中a处氧气浓度小于 b处,C正确;D. 将图中肺泡改为组织细胞,②就表示氧气,D错误;故答案为:C14.【答案】D【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二氧化碳,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在物理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沸点为-78.5℃(101.3kPa),熔点为-56.6℃,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标准条件下),可溶于水。在化学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热稳定性很高(2000℃时仅有1.8%分解),不能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与水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解答】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得瓶内的气压增大,从而把瓶内的液面向下压,把大理石放在多孔塑料板上面,当液低于多孔塑料板时,反应结束;D符合;故答案为:D15.【答案】B【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解析】【分析】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解答】 当CO2浓度超过设定值时,红灯亮,其中气敏电阻 Rx 的阻值随 C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说明当浓度超标时,RX的阻值减小,所以电磁铁中电流增大,吸下衔铁,此时灯亮,所以灯只有可能在b处;dc无论如何都会亮;a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6.【答案】(1)非金属(2)氮(3)CS2【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字含有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2)根据三种元素的质子数分析;(3)根据化合物的名称确定原子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写出对应的化学式。【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三种元素的名称中都没有金字旁,都属于非金属元素;(2)根据图片可知,碳的质子数为6,氮的质子数为7,硫的质子数为16,只有7是奇数,则其中氮元素的原子能产生核磁共振现象。(3)二硫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硫原子构成,写作:CS2。17.【答案】指南针;奥斯特;电磁感应【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解析】【分析】根据有关磁现象的科学发展史分析解答。【解答】①利用磁体的指向性,发明了指南针;②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应用为电磁铁;③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应用为发电机。18.【答案】(1)c(2)A;C【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解析】【分析】 (1)金属用电器外壳一定接地,防止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火线首先接入开关,然后接入保险丝,再接入电阻丝。(2)①测电笔使用时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②根据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氖管的发光情况判定电路的故障。【解答】 (1)为了保证用电的安全,保险丝和开关串联后应接在火线上,所以a端应接火线;零线直接接入电阻丝,所以b端接零线;电热壶的外壳是金属的,为防止金属外壳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所以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线,则c端应接地线;(2)①使用测电笔时,人体必需与尾部的金属体接触,故选A;②图乙中,闭合开关S,灯泡发光:将电热壶插头插入三孔插座中,闭合电热壶开关,两者都不能工作。拔下插头,应该采用图丙的方法使用测电笔检测插座,左右两孔都能使氖管发光。由于两者都不能工作,这表明电路出现了断路现象;用试电笔检测插座,左右两孔都能使测电笔的氖管发光,这说明左右两孔与火线之间是连接的,左孔通过电灯和开关(DC部分)与火线相连,这部分是通路,则断路部分在C点左侧,即进户线的零线断路,故C正确,AB错误。故选C。19.【答案】(1)除去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2)光(3)碘液【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解答】(1) 如图一所示将天竺葵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除去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2) 本实验是研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 光,因为进行了遮光和未遮光处理;(3) 图四中是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故答案为:(1)除去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2)光(3)碘液20.【答案】(1)正(2)右;地磁场【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1)根据电压表接线“正进负出”的要求分析解答;(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的磁极方向,结合地磁场的作用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铜片的“+”接线柱相连,则铜片为电源的正极,锌片为电源的负极;(2)根据乙图可知,铜片为正极,则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下。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下,此时大拇指指向右端,则右端为螺线管的北极,则静止时线圈的右端指向北方。原因是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与它有相互作用。21.【答案】(1)释放(2)Ca(OH)2+CO2=CaCO3↓+H2O(3)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产生大量ATP的过程。【解答】(1)装置A:甲瓶内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瓶内温度计示数,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会释放能量。(2) 装置B:澄清石灰水中发生的反应是 Ca(OH)2+CO2=CaCO3↓+H2O;(3) 装置C: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内立即熄灭,放进乙瓶内继续燃烧,说明 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故答案为:(1)释放(2)Ca(OH)2+CO2=CaCO3↓+H2O(3)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22.【答案】(1)②(2)质子【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1)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规律分析;(2)根据打击前后粒子数守恒分析解答。【解答】 (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少数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②;(2)a粒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氮原子带7个单位的正电荷,而氧原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则:2+7=8+x,解得:x=+1,因此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质子。23.【答案】(1)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发生堵塞(2)AB(3)A【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1)高锰酸钾为粉末,生成的氧气可能会将其带入导管发生堵塞,可能发生爆炸;(2)根据图片可知,螺母A固定试管夹的高度,螺母B调节试管夹的角度,螺母C调节试管夹的松紧;(3)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CD.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 如甲图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发生堵塞;(2) 同学连接好的装置如图乙,如果不调整酒精灯的高度,那么需要调节A从而调整试管的高度,再调节B从而调节试管的倾斜角度,故选AB。(3)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后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炸裂,故A正确;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B正确;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放置酒精灯,再固定试管,故C正确;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D错误。故选ABC。24.【答案】(1)气体充满试管的时间;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口,如果木条复燃,那么试管内为氧气;否则,试管内不是氧气,;相同条件下,金鱼藻生成氧气的速度最快(2)斑马鱼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金鱼藻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二者恰好相互补充,对二者的生长都有利,【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1)①根据表格可知,气体充满试管的时间越短,则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大;②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③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三种水中植物在相同条件下生成氧气的速率大小即可;(2)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解答。【解答】(1)①实验是通过比较气体充满试管的时间来反应光合作用的速率。② 检验试管中气体是不是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口,如果木条复燃,那么试管内为氧气;否则,试管内不是氧气。③根据表格数据CDE可知,在相同条件下,金鱼藻生成气体充满试管的时间最短,即生成氧气的速率最大,那么:选择金鱼藻的理由是:相同条件下,金鱼藻生成氧气的速度最快。(2)斑马鱼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金鱼藻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二者恰好相互补充,对二者的生长都有利。25.【答案】(1)铝(2)调换磁极或调换电池正负极的方向(3)将开关,电流表金属棒ab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调节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电流表的石灰水变化以及金属棒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从而判断金属棒受力大小即可。【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1)铁容易被磁化,铝不能磁化。(2)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3)滑动变阻器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大小,通过观察金属棒的倾斜角度判断受到磁力大小,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即可。【解答】 (1)铁棒被磁铁吸引,而铝棒不能被磁铁吸引,则在做实验前,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应选择铝棒为好。(2)根据图片可知,丙图中金属棒ab受力的方向与乙图中受力方向相反,那么应该是磁场方向改变或电流方向改变所致,则小明的操作可能是:调换磁极或调换电池正负极的方向;(3)在同一磁场中,磁场对导线的作用力大小与通过导线的电流大小是否有关时,实验方案如下:将开关,电流表金属棒ab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调节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电流表的石灰水变化以及金属棒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从而判断金属棒受力大小即可。26.【答案】(1)BCBC(2)b(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4)C【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2)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3)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蓝色。(4)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特点判断。【解答】(1) 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无需加热,因此选择“固液常温型”,故选BC;(2)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进入集气瓶会沉积在集气瓶底部,则二氧化碳应该从导管口b通入;(3)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4)D为排水法,要求收集的气体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选C。27.【答案】(1)②④(2)比较稳定(3)得到少量剩余气体,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4)BDE【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解析】【分析】(1)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2)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解答;(3)根据瑞利和拉姆塞的实验现象分析;(4)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反应物只有一种,为分解反应;②中氮气由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为化合反应;③中国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为复分解反应;④中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则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②④;(2)1898年拉姆塞等科学家是“利用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而不是利用化学反应来获得“未知气体”中还有其它气体存在,其原因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3)根据“得到少量剩余气体,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可知,压强的密度大于氮气的密度;(4)A.科学发现不是科学家的事,普通人也会有科学发现,故A错误;B.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C.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减小实验误差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故C错误;D.科学是非常严谨的,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故D正确;E.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E正确。故选BDE。28.【答案】(1)甲、丙、丁(2)3:1(3)1:3(4)64克【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物理上,质量守恒主要应用于解决热学问题以及功能转换,而质量守恒也可以用于化学方面,如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化学元素物质的量计算,主要遵循下列规则。六个不变: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的种类不变 3.各元素的总质量不变;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种类改变。微观: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分子总数可能会改变。【解答】(1) 化合物是指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 甲,丙,丁;(2) 丙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4=3:1(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分子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1:3;(4) 88克甲物质中含有氧元素=88×=64克故答案为:(1)甲、丙、丁(2)3:1(3)1:3(4)64克29.【答案】因为正常的人呼气的时候,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占16% 左右,会使得没有正常呼吸的病人呼吸和脉搏加快;并且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为4% ,会促使病人肺部通气量加倍,有利与其恢复正常呼吸,如果 给没有正常呼吸的病人输入浓度高氧气,会导致病人大脑皮层的缺氧刺激消失,不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 ; 给于的氧气浓度低于10%,就会出现丧失意识、休克等症状;浓度更低时,危及生命。【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产生大量ATP的过程。30.【答案】(1)正(2)H2O(3)804【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保持不变;(3)根据m=ρV计算氧气的质量,再利用水电解的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即可。【解答】(1) 氧气生成系统中,产生氧气的是正极;(2)根据方程式 可知:8H+1C+2O=4H+1C+2X,解得:2X=4H+2O=2H2O,则X=H2O。(3)根据题意可知,消耗氧气的质量m=ρV=1.3g/升×550升=715g;设电解水的质量为x,2H2O=通电2H2↑+O2↑36 32x 715g;36x=32715g ;解得:x≈804g。31.【答案】(1)反应物浓度高,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快速增大容器内部压强,使液体和泡沫快速被压出(2)便于隔绝空气,灭火效果好;(3)不符合【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反应物浓度高,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快速增大容器内部压强,使液体和泡沫快速被压出来分析解答;(2)根据泡沫多、均匀便于隔绝空气来分析解答;(3)根据碳酸钠的质量求出所需浓盐酸的质量,再与题中数据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1)从指标一考虑,用浓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做反应物,而不是稀盐酸与石灰石的原因是:反应物浓度高,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快速增大容器内部压强,使液体和泡沫快速被压出;(2)指标二把“泡沫多、均匀”定为优秀级的原因是“泡沫多、均匀”,理由:便于隔绝空气,灭火效果好;(3)设理论上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CO2↑+H2O106 7310.6g 36.5%x;解得:x=20g;因为40g>20g,所以该项目不符合优秀标准。32.【答案】(1)图丙(2)由图乙可知,当温度为70℃时,Rt的阻值为100Ω,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为RP=R-Rt=300Ω-100Ω=200Ω。(3)增大。理由:电磁铁吸合时磁场强度不变,即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可知,电路的总电阻不变。当温度降低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根据R总=Rt+Rp可知,此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要增大。【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解析】【分析】 (1)电池温度过高时,立即启动制冷系统进行降温,结合控温装置示意图分析通过电磁铁中电流大小的变化,热敏电阻Rt的电阻变化,从而根据图象乙和丙选择热敏电阻;(2)由图乙可知温度为70℃时Rt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由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可得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3)电磁铁吸合时磁场强度不变,即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可知,电路的总电阻不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1)将b与a相接,电池温度过高时,立即启动制冷系统进行降温,电磁铁的线圈中电流应变小,磁性减小时衔铁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弹起,则热敏电阻Rt应变大,即其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择图丙的热敏电阻;(3)电磁铁吸合时磁场强度不变,即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可知,电路的总电阻不变。当温度降低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根据R总=Rt+Rp可知,此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要增大。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阶段性检测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阶段性检测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