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课题 散文两篇教学目标1.理解哲理性散文的特点 2.学会赏析哲理性的句子 3.借助资料助读,理解生命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理解哲理性散文的特点,学会赏析哲理性的句子 教学难点: 1.借助资料助读,理解生命的力量教学过程热身互动:介绍自己的兼职工作——心理咨询师 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钟,是浙师大秀洲附校的老师。除 了老师这个职业外,钟老师还有一个兼职,你们猜是什么。你们都猜错了,钟老师开了 一个杂货铺,名叫“解忧杂货铺”。 今天钟老师的“解忧杂货铺”信箱,收到了一封来信。钟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为我 们读一下这封信。(ppt:信) 看来这个同学遇到了不少困惑,钟老师想邀请你一起来帮帮她。那要怎么帮助她呢 钟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人生大师,这节课,老师将与大家一起学习《散文二篇》,借助大 师的力量为她排忧解难。 倾 听 心 声 同学们,要解决这位同学的困境,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在刚刚读信的过程中你听 到了什么她有什么困惑 (预设:你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困惑 ) 预设1:感到很迷茫 厌烦 不明白生命的意义。 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严文井先生有没有遇到困惑与遗憾 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永久的生命》第一段:失去、有限、无能为力、遗憾、无法重来《我为什么而活着》: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 …… (点评:生活的困苦着实 让人濒临崩溃)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 的边缘。(点评:抓“苦海”:“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意思是人生像苍茫大海一样茫茫然, 没有固定的去向,如层层山峰一般总是会起起落落,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三种感 情是哪三种感情,为什么是飓风而不是和煦的春风呢 (g劝慰心靈)同学们,无论是普通个人,还是伟人名家,我们都倾听到了他们内心中种种的茫 然、困苦。这个时候,懂得劝慰显得尤为重要。当你朋友遇到类似困扰的时候,你是如 何劝慰他/她的 (那你有被劝慰过的经历吗 如果没有,你真是一个幸运儿,着实让人 羡慕) 预设: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点评:你已经是位哲理大师 了。) 预设:说的直白,不好,(点评:这样劝慰有效吗 有那么点,但不多。) 那我们向大师来学学,怎样的语言去劝慰朋友,会给人以力量。 活动一,学其言。请从文中寻找有正能量,且能用来劝慰的句子。 预设:1.叙述(你读出了小草的什么能量 可以用一句诗来回答吗 作者通过什么方式 来写小草的 与其他的叙述和描写有什么区别 ——富有感情的叙述与描写)2.比喻(旅 客:匆匆赶路,写出了个体生命不断更迭的特点,神似而有哲理)3.抒情(耐人寻味的 直抒胸臆) 小结:同学们,富有感情的叙述、描写、神似而有哲理的比喻,耐人寻味的直抒胸臆 让劝慰的语言更有哲思。(板书:语言有哲思) (劝慰失意者仅仅在语言上下功夫还不足以打动人的,说话还得有条理,有逻辑。) 活动二,学其形。请任选一文,为其选择或自创一个恰当的图示来表示其层次,并在小 组内解说图示。 预设:严文井用的是整体和局部的眼光看待世界。罗素是用阶梯式递增的思维去 看待人生的三种境界。(板书:思维有层次) 小结:有层次的思维,让说理更清晰。但有人是这么说的:PPT : 散文光有物质外壳当然是不够的。好的散文,在物质元素上,还有作家的精 神发现和心灵看法。—— 谢有顺《散文的背后站着一个人》 散文光有语言修饰,层次框架这些物质外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一起去品析作家的 精神发现和心灵看法。 在散文中,“我”出现的地方,即是作家思想最闪光的地方。请找出“我”出现频率 最高的一段话一起来读一读。 活动三,学其神。 让我们一起放声朗读:“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 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 在短短两句话里连续出现了四个我,你读到了“我”怎么样 预设:连用几个“我”+动词,组成动宾结构,强烈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意愿与追求。 那是渴望的源泉,那是追求理想的光。 那么这个“我”是谁呢 罗素 明确本篇散文自于他的自传中的一篇散文,他是否诚如自己所说般去用诚挚的热情 追求知识呢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罗素。 PPT出示: 罗素: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作家、 历史学家之一,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著有70余本对各领域 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作品。1950年,凭借非文学性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95岁高龄,完成 《罗素自传》。 他一生积极追求真理,为维护世界和平,因多次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 器而入狱。1970年2月2日逝世当天,还为中东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这是一位95岁高龄的老者笔尖流露出的对生命的热爱,一种炙热的追求啊。请女生们再 来读一读,请男生齐读。读完后,相信你一定受到了这种炙热的情感的感染,请仿照这样的 句式,任选一项情境,仿写一句话。 预设:学生活动仿句表达,指向德育。 听到你们这么自信的表达,老师看到了一颗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中国有你们,真好! 可是,在几十年前的中国,严先生却发出了这样的呐喊: 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 界以芬芳。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 这段话写于1942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满目疮痍的时期。 (材料一)南京大屠杀是指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 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 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 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那是一座浮尸遍地的城市,一座城市的无辜的人,被暴虐屠杀。更过分的是他们比赛谁 能拍到砍头的瞬间,视生命如儿戏,太疯狂,太令人发指……同学们,那些暴君能够杀害许 多许多人(领读)生命是脆弱的,因为生命中有太多的意外与考验…… (材料二 )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 旱之后,又遇蝗灾。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 数达1200万人。据详细的统计,在河南12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 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 如果我们对我们的同胞有着同样的悲悯,如果我们怀着同样的愤怒,如果我们有着同样 的悲伤,那让我们用同时来读一读这样的一段 话 : (PPT)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 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至此,我们找到了散文中的我,我们感受到了罗素的痛楚,我们也想向严文井一样高歌 生命。在此,我们发现,在异域的国度的两位大师,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你找到了吗 预设:名人的眼光是着眼于世界的,生命不是个体的,他们追求的是属于整个人类的博 大的爱与和平,悲天悯人的情怀。同学们,这是一种大格局、大胸怀、高境界。(板书:思 想有境界) 所以,两位名人向我们展示的,这样语言有哲思、思维有层次、思想有境界的文章,叫 做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聚焦阅读提示第一段话,齐声朗读。当你能真诚地用这样的方 式去劝慰你的朋友,我相信他一定能获得思想的启迪,减少悲伤痛苦。 :开心结同学们,收到这位同学的求助信也已经有几天了。今天,老师请你以《我谈——》为题, 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给她写一封回信,相信同龄的你的真诚与睿智,一 定能给她别样 的启迪。同时老师也推荐两篇名篇供你参考,希望你也会有新的收获。冰心《谈生命》 勃 兰克斯《人生》 同学们,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当你发现丢失了什么的时候,当你焦虑于岁月有限 的时候,当你发现太多无能为力的时候,请到钟老师的解忧杂货铺来坐坐,今天钟老师的解 忧杂货铺就开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 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