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 学生应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认同全面深化改革和共享发展理念, 坚决支持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法治观念 : 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措施, 树立法治意识, 理解我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制定的政策, 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责任意识 : 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培养社会责任感,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和措施, 以及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和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 理解“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的深刻含义, 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学生要辩证地理解共同富裕, 认识到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奋斗。 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 我们都知道,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那么, 什么是共同富裕? 我们为什么要走向共同富裕? 又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今天, 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课《 走向共同富裕》 , 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授新课 【材料分析】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 思考:什么是共同富裕? 学生: 教师:共同富裕 ≠“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探究一】观看视频:“迎接新时代” 思考:结合视频说一说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学生: 教师: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探究二】思考:如何理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学生: 教师: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 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探究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差距的拉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选择到城市就读。这种流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教育的交流与发展,但也加剧了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紧张和农村学校的生源流失问题。例如,某市的一所重点中学由于教学质量高、升学率高而吸引了大量农村学生前来就读,导致该校教学资源紧张;而农村学校则因为优秀学生的流失而陷入恶性循环。 思考:如何才能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学生: 教师: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拓展】全面深化改革 提出: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领域: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探究四】 中国GDP年度增长率图展示了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 以2023年为例, 中国GDP同比增长5.2%, 增速较上一年显著加快 1。 进入2024年,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 显示出经济持续复苏的态势 2。 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 中国GDP增长率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 但总体保持增长趋势, 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思考:这说明中国经济进入了怎样的阶段? 学生: 教师: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探究五】材料:7月3日,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州正式下线,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新的纪元!近期,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赛道频频发力,推出多款新车型。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崛起,特斯拉等头部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强势扩张,长城汽车等老牌车企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压力倍增并加速转型。 思考:传统车企为什么主动进行战略调整发展新能源汽车? 学生: 教师:为了优化经济结构,降低能耗,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交流讨论】1.如何理解总书记提出的“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人都不能少”? 学生: 教师: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2.从揪心到放心,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学生: 教师: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只有多谋民生之力、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材料分析】材料一: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讲话 材料二:“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西汉)刘安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唐)李世民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 ---(宋)程颐 材料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2021年7月习近平在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上的讲话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 教师: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②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③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1.党和政府要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高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以下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 ) ①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 ②提高个税“起征点” ③将每年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 ④努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共同富裕 ③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推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0年3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兑现党和国家对人民的郑重承诺。这有利于( ) ①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②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消除区域差异 ③党和政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④解决我国主要矛盾,实现人民群众的同等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表明,我国政府坚持( ) ①共享发展理念 ②公平正义 ③把扶贫作为中心工作 ④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