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5.1《人口与人种》课时2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5.1《人口与人种》课时2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五章 第1节 人口与人种 课时2
教学内容 第2课时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不同的人种
教学 目标 1.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其成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密度。(地理实践力) 4.通过世界分布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人地协调观) 5.说出三大人种的特点并能加以辨识。运用地图说出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地区。(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1.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人种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综合分析、表格总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宇宙中地球的夜晚(看人口分布)》,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观看视频,畅所欲言。
二、教学过程 探究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一)如何描述人口分布状况 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人口疏密程度常用人口密度表示。 (二)人口分布不均 对照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说明图中人口分布疏密的主要自然原因。 找出人口稠密区并说明其分布有何特点。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总结稠密区分布特点: 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找出人口稀疏区并说明其分布有何特点。 总结归纳:世界人口稠密和稀疏区 过渡: 中低纬度、平原地区一定都是人口稠密区吗? 活动:分析世界一些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 探究二:世界不同的人种 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经常能看见不同肤色的运动员同台竞技。 (一)不同人种的体貌特征 (二)不同人种的分布差异 同一人种分布特点:大范围集中,小范围零星分布 思与学:环境对人种身体特征的形成有多大影响 不同人种虽然有体质上的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读课文找定义: 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分析影响因素: 世界人口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自然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读图分析: 稠密区一: 亚洲东部和南部 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养育了众多的人口。 稠密区二: 欧洲西部、北美东部 原因 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四大人口稀疏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小组合作: 读图获取信息: 阅读课本标划相关信息,明确人种身体特征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六、教学反思 1. 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贯穿地理课堂的始末。 2适时、适当运用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小组内部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也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在教学中不仅仅教会学生书本中的知识,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更是实践与理论想结合,能使学生理解不同的人种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有助于调节课堂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