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5.2《城镇与乡村》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5.2《城镇与乡村》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五章 第2节 城镇与乡村
教学内容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教学 目标 1.能够运用图片和资料描述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城镇、乡村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通过案例分析乡村和城镇的变化规律。(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4.知道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意义。(人地和谐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图片和资料描述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城镇、乡村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案例分析乡村和城镇的变化规律。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对比分析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一、播放视频《地球所在的宇宙什么样》 引导学生说一说 观看视频,并能说出通过视频简单了解到的宇宙环境
二、教学过程 探究一: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1. 乡村与城镇的概念 出示概念及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认识。 2. 对比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在图中发现乡村与城镇的区别是什么吗? (1)从建筑以及交通方面引导学生对比,交流: 交通:乡村交通线路狭窄、稀少; 城镇:道路纵横交错,有的甚至呈现网络状、立体化 (2)出示教育、医疗、商业等方面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比乡村与城镇的差异。 (3)出示第三组对比:景观对比 (4)说一说:乡村和城市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5)归纳整理:乡村与城镇的差异 出示表格,展示各项,引导学生完成。 3. 活动探究:村落发展为城镇的条件 一般来说,城镇是在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并不是每个村落都能发展为城镇。 (1)三个乡村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市?为什么? (2)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和图片资料分析一下,说一说东营市发展为城镇的条件? (3)结合深圳的发展和石家庄成为省会的情况,总结,乡村发展为城镇的社会条件。 探究二: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1.城镇和乡村不断发展变化 (1)表现一:城镇的优势:生活便利,工作和学习机会多等。 城镇人口的比重: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年底,全世界人口中约有56%住在城镇。 (2)展示北京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城区变化 (3)引导学生说一说身边乡村的变化。 (4)案例分析:以安徽妙泉村的变化分析乡村与城镇的变化 原来的牛舍被拆了,改造成活动广场; 建设了自来水管网,家家用上了自来水; 对河道进行了清淤绿化,修建了观景拱桥和亲水平台; 道路升级改造,新建停车场; 2.认识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意义 (1)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必要性 教师提示:③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过度商业化使当地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补充: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特色城乡景观保护的关系,受到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2)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措施(一)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上有些村落和城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补充:中国山西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于明代洪武三年重建、扩修城池,是现今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整座城池宛如乌龟向南爬行,因此有“龟城”之称。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地处云贵高原 ;丽江古城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 (3)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措施(二) 1.图文结合,科学认识: 乡村:乡村人口较少,人们主要从事耕种、放牧、捕鱼等农业生产活动。人们主要居住在村落里。 城镇:城镇人口相对较多,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2.对比分析,互动交流: (1)建筑:传统村落的房屋密度小且低矮,一般都是独门独院,建筑风格基本一致; 城镇里高楼众多,建筑密度比较大,建筑风格多样; (2)对比交流: 城市:商店等商业服务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乡村: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少,且比较落后 (3)观察发现: 乡村建有农田、果园用地、池塘等; 城镇建有各种绿化用地。 (4)对比分析:乡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镇从事工业生产活动、服务业; (5)整理归纳,填写表格: 3.合作学习: 分析交流:02地 ①地形平坦开阔,为城市的发 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②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 运交通便利。 (2)分析交流: 城镇发展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 (3)思考交流:国家政策的扶持,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等 1.观看视频,感受人口变化是城镇和乡村变化的主要方面。 (2)说一说:表现二:随着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区边界向外扩张,甚至“吞并”周边的乡村,有的城市在老城之间发展了现代化的新城。 (3)说一说:表现三: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电力、水力逐渐替代了人力、畜力,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镇更加接近。 (4)结合案例,联系自己身边的乡村变化,交流展示。 2.分析交流: (1)阅读材料归纳分析: ①一些特色鲜明的村落正在逐渐减少;②部分特色传统民居被高楼大厦所代替; (2)列举交流: 西递—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保持了皖南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庄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的乡村”。 乔治城位于马来西亚沿海,是马六甲海峡的历史名城,城内15至18世纪的民居与商用建筑保存完好,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特色。 说一说: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六、教 学 反 思 1.本课内容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内容,课堂的展开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展示为主,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归纳。 2.关注知识的递进,将问题设置成先引领,学生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分析,先理论后实践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接受。 3.课堂提供较多的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特色城乡景观的意义。 4.课堂随时练习,达到知识随堂应用,随堂达标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