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四章 第2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内容 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分布教学 目标 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区域认知)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区域认知) 3.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归纳某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地理实践力) 4.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区域认知) 5.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6.阅读北半球1月、7月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综合思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教学难点 1.阅读各类气温曲线图,归纳某地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综合分析、模拟实验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气温与生活》,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观看视频,畅所欲言。二、教学过程 探究一:气温的变化 (一)气温的定义 我们经常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媒体,听到或读到气温这个词语。 (二)日、月、年平均气温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气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三)气温的日变化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日较差。 (四)气温的年变化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气温年较差 根据以下四名同学所绘制的气温曲线图,说出他们分别所处的温度带。 (五)气温的观测 阅读思与学: 说一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六)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根据表及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绘制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根据绘制的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变化特点。 探究二:气温的分布 (一)等温线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直观表示世界各地的冷热状况。 认识亚历山大·冯·洪堡 (二)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举一反三: 根据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判读等温线 (三)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 (1)结合等温线的变化,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2)对比陆地等温线与海洋等温线的差异。 2.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 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相比哪一个更密集?说明什么? 3.观察1月份和7月份陆地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口诀简记:一陆南,七陆北 难点突破: 该图表示是_____半球___ 季季节的等温线的分布图,请说明理由。 (四)模拟实验 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 明确步骤 提出问题 阅读课本找出定义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思与学: 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取获取的知识 读图: 计算: (8℃+ 16℃ + 12℃ + 4℃)÷4=10 ℃ 读图: 计算:30.5℃-24.5℃=6 ℃ 读图: 计算:25℃-(-5 ) ℃ =30 ℃ 小试牛刀: 结合题目,完成相关内容。 为人类的科技发展点赞 小组合作: 读图分析: 分析作答: 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更密集,说明北半球1月气温差异比7月更大。 读图: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七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小组合作: 观看视频,了解实验 做实验 结合实验回答问题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四、板书设计五、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活动始终贯穿、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注意到对于学生的反馈给予及时的评价。 3.多鼓励学生参与,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4.问题设计逐步加深,环环相扣,让学生利用前一个设问中所掌握的知识点或读图技巧解决下一个知识点中老师的设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