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四章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内容 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分布教学 目标 1.了解降水的主要形式,举例说明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降水和人类的关系。(地理实践力)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及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差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3.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地理实践力) 4.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一般规律。教学难点 1.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随时间变化的方法。 2.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 3.阅读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降水分布规律的方法。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综合分析、绘图解析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香格里拉的纳帕海》,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观看视频,畅所欲言。二、教学过程 探究一:降水的变化 (一)降水的形式 “春雨贵如油”“瑞雪兆丰年”都是描写降水与人类活动关系的俗语。 找出降水的形式及主要形式。 (二)降水的测量 找出降水的基本仪器及单位 演示测量步骤: 举一反三: 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阅读思与学: 说一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 以北京为例学会分析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说出以下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四)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1. 根据表及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绘制该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出示资料并明确步骤 2.根据绘制的图,说明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探究二:降水的分布 (一)等降水量线 结合前面所学等高线、等温线的判读方法,认识等降水量线 (二)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举一反三: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首先要看不同纬度地带的降水差异,还要看同一纬度地带大陆东西岸从沿海到内陆的降水差异。 (三)世界“雨极”和“干极” 读图获取信息 知识拓展:视频 阅读课本,获取信息: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和降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观察总结: 七嘴八舌话降水 作比较: 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 小组讨论: 动手操作: 举一反三: 科学定位: 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南北回归线附近的东岸和西岸;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 分析总结: 雨极:乞拉朋齐;干极:阿塔卡马沙漠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四、板书设计五、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六、教学反思 1.联系实际,将生活融入课堂。把学生日常生活中雨、雪、冰雹作为切入点,从而得出降水的相关知识,将生活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明确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实效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内容。 3.运用自主学习法、问题解决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和体验来理解地理知识。 4.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以辩证的视角学习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