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二章 第1节 地图的阅读教学内容 地图的语言、阅读地图教学 目标 1.通过对比“中国台湾岛地图”“台南延平郡王祠景区地图”,认识方向、图例和比例尺等地图的“语言”。(区域认知) 2.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辨别两点间的相对方位。 (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3.通过“一些常用的图例”图,了解图例的含义。(区域认知) 4.能在平面图上量算距离, 并初步学会读取地图中的内容。(地理实践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地图上辨别方向。 2.在地图上结合比例尺,量算距离。教学难点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2.读取地图中的相关内容。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读图分析法、演示操作、合作学习法、表格对比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使用地图的必要性。 观看视频,畅所欲言。二、教学过程 探究一:地图的“语言” 在地理学习中不仅用到地球仪,还常用到地图。 (一)地图的由来 读教材P29,思与学: 地球是球体,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球面的事物绘制在平面上呢 试想:将剥开的橘子皮摊平,我们会发现每块橘子皮之间都有裂缝,难以拼合 同样的道理,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使球面变形,就能形成平面的地图。 拓展延伸: 1569年8月,墨卡托出版了他的世界地图,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世界地图,它开创了地理学史上的新篇章。 (二)地图的“语言” 展示“山东省地图”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找出地图的要素 探究二:阅读地图 阅读地图,首先要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一)在地图上辨方向 1.一般地图 展示“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图 2.指向标地图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辨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读图思考: 三幅图中A点分别在B点的什么方向,C点分别在B点的什么方向。 (二)认识图例,阅读地图 记忆比拼: 识记常用图例,了解其表示的地理事物,然后分小组检查。 交流合作: 结合图例,说一说山东省城市及河流的分布特点。 (三)使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1.比例尺公式 结合课本图2.1和2.2,找出比例尺公式 (2)三种表示方法 不同的方式表示方法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注意: 线段比例尺最前端标注0;默认单位厘米;米变厘米加2个0,千米变厘米加5个0。 活动:学以致用 读山东省地图,完成以下题目。 (1) 日照在济南的 方向。济南在潍坊的 方向。 (2)根据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济南到烟台的直线距离。 (3) 将图例名称补充完整。 (一)交流展示,互助合作 了解怎样将地球表面转绘成平面的地图。 如果橘子皮有足够的弹性,我们就可以将裂缝附近的橘子皮拉伸延展,直到将裂缝完全拼合。当然在拉伸延展的时候,橘子皮会发生变形。 (二)读图分析: 读图可知:方向、图例、比例尺是地图的语言 (一)科学认知: 生活常识: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再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温故: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 读图分析: 甲图:A点在B点的正北方向,C点分别在B点的东北方向; 乙图:A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C点分别在B点的正东方向; 丙图: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C点分别在B点的东北方向。 (二)合作互动 1.速记图例内容,小组内检查。 2.读图分析回答: 山东省城市多沿海、沿铁路线分布;黄河从北部自西南向东北经过,京杭运河位于西部。。 (三)互动交流: 1.比例尺公式: 2.读课本填充表格: 3.读图回答: (1) 日照在济南的 东南 方向。济南在潍坊的 正西 方向。 (2) 济南到烟台图上距离约8厘米,实地距离约480千米。 (3)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四、板书设计五、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即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同时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在教学过程也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衔接,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4.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