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二章 第2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学 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与相对高度。(区域认知)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区域认知)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2.初步掌握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读图分析法、演示操作、合作学习法、表格对比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登山法宝——等高线地形图》,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观看视频,畅所欲言。二、教学过程 探究一:地图的“语言”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如何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地球表面的起伏呢 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常见的表达地表起伏的地图。要想绘制和用好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读“地面高度的计算图”,完成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郭守敬是第一个提出 海拔高度概念的人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1.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小组合作1:给“土豆山”画等高线! 步骤一:准备半个土豆,想象它是一座山;步骤二:量出土豆的高度,把这一高度平均分成三份,并在土豆表面画上线,再沿着这三圈线把土豆切成百度(高度)相同的三线;步骤三:将土豆摞起来,周一根废弃的筷子沾上墨水,从“土豆山”的最高处,垂直向下插到底;步骤四:筷子穿过土豆会在纸上留下一个黑点,从“土豆山”的最高处开始,在土豆侧面画一条标记线,并在纸上也画上标记。 小组合作2:画出属于自己的等高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展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分析特征: 闭合曲线;同线等高;同图等距;不相交、不重叠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1)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 (2)识别地形部位 小组合作: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并分析特征。 规律总结:高谷低脊、重叠为崖 活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 (1)识别图中① - ⑦表示的地形部位。 (2)比较图中④和⑥的坡度差异。 (五)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学以致用: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适合建水库和大坝的地方;选择丙丁两村修路和正确路线;从⑤、⑥线路中选择出向乙村引水的正确路线;还有攀岩、登山、漂流和宿营的最佳地点。 (六)等深线及海底坡度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叫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标注的数值,如100米、200米,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探究二:分层调色地形图 (一)分层设色地形图 面对地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附有图例说明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或深度范围。 (二)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在分层设色地形上对比五种地形的差异 活动: 绘制并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1)根据图中高度表,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完成分层涂色。 (2)判断图中①一⑤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读图分析: 例如,左图中,甲地海拔为 671 米,乙地海拔为 354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317 米。 畅所欲言: 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郭守敬的其他事迹。 读图析图: 找出图中标有海拔高度的等高线 观看视频,阅读思与学,了解等高线是如何绘制的 动手操作: 感悟等高线地形图的画法 脑洞大开: 读图分析: 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等;等高距是指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例如,该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 规律运用: ab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cd线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交流合作,展示成果: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增大 ②鞍部:两山峰之间相对平缓的低地 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④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⑦陡崖:等高线重叠 学以致用: ①山峰,②陡崖,③山峰,④山脊,⑤山谷,⑥山脊,⑦鞍部; ④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⑥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相关知识,总结归纳: 举一反三: 读图分析: 不同高度的颜色不同 找出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并分析三幅图的差异 归纳总结: 读图绘制并回答: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四、板书设计五、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六、教学反思 1.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等高线绘制原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过程比较繁琐,采用传统教学时间较长,短时间很难完成任务,通过视频演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缩短了教学时间而且学生能非常直观看到,达到认知统一。 2.另外通过等高线图与地形景观图对应呈现方式的展示,不断冲击学生视觉,使学生对该知识点印象深刻。 3.学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在参与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