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遵守规则 课前导学(含答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遵守规则 课前导学(含答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

资源简介

3.2遵守规则
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
1.为什么说自由和规则不可分?
社会规则划定了 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 、 、 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 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2.怎样自觉遵守规则?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 和 。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 ,将 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 、 。
3.怎样维护规则?
我们要坚定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 ;另一方面要在 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4.怎样改进规则?
我们要积极 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的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二、判断正确。
1.“随心所欲不逾矩”,这警示我们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
2.遵守社会规则只需他律。( )
3.建立规则的目的就是为了限制自由。( )
4.国务院修改、废止行政法规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规则都将被修改或废止。( )
5.只要没有车通过,没有人管,闯红灯也没什么。( )
三、单项选择。
1.“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观察下图,如果将自由比作人行道,两旁是护栏。那么你认为卢梭所说的“枷锁”最合适的比喻是( )
A.文明 B.规则 C.义务 D.责任
2.在校园,小刚发现两名男生从餐厅出来,一名男生随手把一次性塑料餐盒扔到花丛中,另一名男生说:“捡回来吧,别人看见了会说你的。”谁知这名男生不屑地说:“我扔我的垃圾,让别人说去吧!”对此现象评价最为恰当的是( )
A.文明素养低下,应该行己有耻 B.缺乏规则意识,必受刑罚处罚
C.追求止于至善,热心公益活动 D.张扬个性,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3.许衡少时,尝暑中过河阳,其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曰:“人亡世乱,此无主矣。”衡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这启示我们( )
A.遵守规则要做到自律 B.敬畏规则离不开他律
C.规则保障秩序的实现 D.社会治理需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4.七年级语文课要排练历史剧《木兰诗》,排练中小闽对台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剧本里有些台词太生硬了,需要更改,否则我拒绝继续演出。”而小福却认为事先已经约法三章了,临时改词是对导演和其他演员的不尊重。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下列说法你认同的是( )
①规则一旦制定完成就不能被修改
②随着集体的发展,原有规则的不合理之处需要完善
③不能维护个人利益的规则是僵化的,必须被废除
④在原有规则被修改之前,还要继续遵守并做好自己的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宜昌两名年轻男子因喝酒吃饭而发生暴力斗殴,其中一方提着凳子挑衅,导致激烈冲突。这次暴力斗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两个人均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由此可见( )
①违法需付出代价,但只要不报警就没事②遵守规则需自律,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④时代发展的今天,必须调整和改变规则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

二、判断正确。
1.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认识。依据教材内容,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随心所欲不逾矩”指的是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警示我们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我们要遵守规则,故题文说法正确。
2.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遵守规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故题文中的说法错误。
3.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规则的相关知识,依据教材,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障自由,而不是限制自由,故判断为错误。
4.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改进规则。依据教材内容,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的需要修改和完善。故此观点错误。
5.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遵守规则。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闯红灯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表现,故说法错误。
三、单项选择。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自由是相对的,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所以两旁的护栏最合适的比喻是规则,故B符合题意;文明、义务、责任与材料中的内容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独立思考、遵守规则。男生随意丢弃垃圾,不顾及环境卫生和公共道德,这明显体现了文明素养的低下。同时,“行己有耻”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羞耻感,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做的。在这个场景中,扔垃圾的男生显然缺乏这种自我约束和道德感,故A说法正确;扔垃圾的行为违反了规则,可能受到的是道德谴责或学校纪律处分,而非刑罚,故B说法错误;扔垃圾的男生没有表现出对至善的追求或热心公益活动的态度,故C不符合题意;题文主要呼吁男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羞耻感,加强自我约束和道德感,与张扬个性,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无关,故D说法错误;故选A。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遵守社会规则。依据教材知识,许衡“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体现了自律,启示我们遵守规则要做到自律,故A说法正确;他律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规则的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积极改进规则。材料中, 排练历史剧《木兰诗》的过程中,出现了与集体规则的冲突,这说明了随着集体的发展,原有规则的不合理之处需要完善;在原有规则被修改之前,还要继续遵守并做好自己的事,故②④说法正确;规则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故①说法错误;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遵守规则、改进规则。即使没有人报警,违法行为仍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故①说法错误;两名年轻男子暴力斗殴,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说明法不可违,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故②③说法正确;虽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规则都需要调整和改变,故④说法错误;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