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预防犯罪课前导学(含答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预防犯罪课前导学(含答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

资源简介

5.2预防犯罪
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
1.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 、 和 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犯罪是具有 、触犯了 、应当受到 的行为。
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的后果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 。
刑罚的种类
主刑: (3月-2年)、拘役(1月-6月)、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 、没收财产、 (适用于外国人)。
5.怎样加强犯罪的自我防范?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 。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 ,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二、判断正确。
1.被告人郑某多次窃取他人物品,被判处拘役四个月。该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2.“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明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
3.附加刑包括剥夺政治权利、罚款、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
4.法律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犯罪也不要紧。( )
5.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也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
三、单项选择。
1.2023年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前当红明星吴亦凡强奸、聚众淫乱上诉一案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亦凡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附加驱逐出境;以聚众淫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附加驱逐出境。对该案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该行为触犯了刑法,所受到的处罚是刑罚处罚
②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④只要违法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图是赵某因违法而受到法律处罚的相关信息,据此可以推断赵某触犯的法律是( )
违法事实 赵某连续偷盗多辆电动自行车,违法获利数额较大。 触犯的法律 判决结果 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3.江某某先后发布2条包含侮辱英雄烈士内容的微博,歪曲、丑化、亵渎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江某某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据此判断,江某某应受到的处罚是( )
①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②缴交罚款200元
③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④行政拘留15日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4.1月30日晚,白所成等6名缅北果敢电诈犯罪集团重要头目被我国公安机关成功押解回国,这一行动标志着缅北四大家族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彻底覆灭。这6名头目的行为( )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违反了刑法,应受行政处罚
③警示我们依然要增强自身防范意识④警示我们要远离电信网络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024年4月,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案件4件4人,犯罪人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这告诉我们( )
①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②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违法犯罪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④未成年人不再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

二、判断正确。
1.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根据教材知识,被告人郑某多次窃取他人物品,被判处拘役四个月。该判决的依据是刑法,故错误。
2.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预防犯罪的要求。依据教材所学,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及时矫正就能预防我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有不良行为的人不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故题文说法错误。
3.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刑罚的种类。依据教材知识可知,附加刑包括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驱逐出境,故题干说法错误。
4.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我国法律虽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但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未成年人也不例外。故题干说法错误。
5.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依据教材知识,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故说法错误。
三、单项选择。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分析题文,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亦凡以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附加驱逐出境,说明该行为触犯了刑法,所受到的处罚是刑罚处罚;明星违法犯罪同样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故①③符合题意;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触犯了刑法是犯罪的法律标志,故②说法错误;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故④说法错误;故选A。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文,赵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受到了刑罚处罚,据此可以推断赵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触犯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故A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违法犯罪行为。江某某在微博上歪曲、丑化、亵渎英雄烈士,被人民法院判处侵害英烈名誉、荣誉罪,江某的行为是侵害英烈名誉权和荣誉权的犯罪行为,蒋某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故①③说法正确;江某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罚款和行政拘留属于行政违法,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行为、预防犯罪。题干中的白所成等6名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行为,这警示我们依然要增强自身防范意识,故①③符合题意;违反了刑法,要承担刑事责任,故②说法错误;远离电信网络,说法绝对,忽略了网络的积极意义,故④说法错误;故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人民法院共审结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案件4件4人等工作,启示我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违法犯罪,故①②③说法正确;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故④错误;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