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第 21 课青蛙卖泥塘(第一课时)【教材分析】《青蛙卖泥塘》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主人公青蛙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住, 他根据小动物们提出的建议,一次又一次改造着泥塘,烂泥塘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的好地 方,最后,青蛙也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故事旨在让学生体会勤劳的双 手可以创造一切美好事物。课文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反复结构,二是表达有详有略。前两次都是先写青蛙吆 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提建议,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 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得比较具体,老牛、野鸭具体说了什么话, 青蛙听后是怎么想 的、怎么做的,都有比较清楚的交代。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其定位到青蛙第一次 卖泥塘的小情境中,让青蛙和老牛充分对话,为第二课时作铺垫。课后题主要罗列了两项学习要求:一是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二是说 一说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又为什么不卖泥塘了。为体现本单元“借助提示讲 故事”的语文要素,本课借助“故事手卡 ”呈现故事主要人物的对话与动作,提示学生讲 清故事。此外,“演一演”故事更符合低段学生年龄特点,更能激发孩子们的讲故事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卖、烂、牌、坑”等 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生字“卖、籽”。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第一次为卖出泥塘所做的事情。3.三人合作,尝试通过表演的方式,分角色讲演第一次卖泥塘的故事。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动物头饰。 3.故事手卡。【教学过程】一、故事情境导入,揭示课题(一)邀请小朋友们到“呱呱剧场 ”表演故事,通过主人公青蛙学习“蛙 ” 字并引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讲述关于“卖”的小故事,学习“卖”字。(教具:买的字卡上面插稻草)(二)故事手卡中补充课题 “卖”字。ppt 呈现“卖”结构特点、书写要点, 学生发现规律并交流。预设 1:“卖”字是上下结构,“十”加“买”=“卖”。预设 2:“卖”字上面的竖与下面的撇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捺”变成“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出示学习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1.随文识“烂 ”字。青蛙觉得烂泥塘不怎么样,你看出这是个“烂泥塘”吗?(出示烂泥塘实图)预设:很脏,很臭,都是烂泥,很嫌弃 2.生活识“牌 ”字。你看他竖了块——“牌子 ”。生活中你有见过类似的“牌子 ”吗? 预设 1:代表班级的牌子是“班牌”。预设 2:家(学校)门口的牌子是“门牌”。 3.模仿练“吆喝”。青蛙可不仅做了块牌子,他还大声地 “吆喝 ”。(1) 识“喝 ”字,读准“吆喝 ”字音。在字典中,当“喝 ”表示大声喊叫时,读作“hè”。当“吆 ”与“喝”合在一起时, 读轻声。(2) 了解生活中的“吆喝”。预设:再现娃小 “红领巾低碳贸易节”活动视频及学生吆喝,引发回忆。(3) 模仿小青蛙吆喝:生吆喝、小组吆喝、全班吆喝。(二) 出示学习活动二:默读 3-10 自然段,边读边圈出青蛙的吆喝声把哪些小动物吸引来了。 预设:全班校对、补充。三、精读课文,根据提示讲故事(一)出示学习活动三:自由读 3、4 自然段,用横线画老牛说的话。预设: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 了。1.读好轻声词“水坑坑”“舒服”。(1) 指导正音。(2) 送词入句,读好句子。(二) 读好老牛和青蛙的对话1.充分感受老牛的心情,读好对话的语气。 预设1:读出老牛慢悠悠的语气。预设2:抓住词语“这个”“嘛”“不过”读出老牛不太满意泥塘的语气。(三)学习青蛙听取建议后的做法。1.情境识记生字“集”“籽”“播”“撒”“茵”。青蛙听取了老牛的建议是怎么做的呢?读第 5 自然段,学生交流。 预设:采集草籽、学生表演“播撒”动作。到了春天,泥塘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都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四、根据故事手卡,讲好故事“呱呱剧场 ”第一幕——青蛙第一次卖泥塘的故事开演了。1.根据故事手卡,自己试着说一说青蛙第一次卖泥塘的故事。2.三人小组合作,扮演老牛的同学语气恰当地说出老牛的话,扮演青蛙的同学试 着加入动作改造泥塘,旁白能借助故事手卡串讲故事。3. 向全班展演第一幕故事。 4.指导与评价 。(1) 教师巡视,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仿说,指导同伴之间可以仔细倾听并 认真配合。(2) 生赋星评价:★讲清故事;★★语气恰当;★★★加上动作 。四、板书设计(语气恰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