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历史中考复习考点解析·九上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6届历史中考复习考点解析·九上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教版)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1. 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 知道卡尔·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 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4. 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5.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6.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9世纪70年代
标志
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表现
电力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领先
国家
美国、德国
爱迪生
称号
“发明大王”
发明
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发明了很多电器产品,正式注册的就有一千三百种之多
汽车
发明者
德国人卡尔·本茨
技术
条件
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设计出新型内燃机
时间
1885年
影响
汽车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飞机
发明者
美国的莱特兄弟
技术
条件
内燃机的发明
时间
1903年12月
影响
把人类的理想变成现实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2)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和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3. 大战的爆发
(1)原因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家实力的对比发生了改变,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具体原因
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疯狂扩军备战
直接原因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人射杀,这就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2)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 空前的灾难
(1)战场及交战双方:①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后扩展到亚洲、非洲、太平洋地区。②交战双方:协约国(英、法、俄、意、美、中、日、塞等国),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
(2)战役:①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②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
(3)协约国阵营的扩大: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方面。
(4)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5)影响: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6)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改良的蒸汽机,蒸汽动力普遍应用;发明了汽船、火车机车等新交通运输工具;促进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等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器产品深入到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更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它们给我们的启迪包括:①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③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2.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者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者几乎都是科学家。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技术特别是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没有真正结合,它的发明一般是技术上的发明,是实践经验的结果。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尤其是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结合起来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例如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电磁波的发现,使无线电通讯工具的发明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