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复习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复习导学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纲要求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教材分析
本单元既是第一单元的深化,又是理解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基础。本单元深入文化内部,对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创新进行分析(文化多样性→ 文化的传播 →继承 →发展 →创新),回答了“为什么”文化会发展成为如今的状况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继承和创新紧密联系,三位一体的关系。
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从三个方面讲人类文化的发展)
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 文化多样性主要通过 和 表现出来
(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 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____________的集中展示,是 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对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独特作用。
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1)价值:文化多样性是 的基本特征,是 的重要动力。
(2)成因:由于各民族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有多样性(差异性)。
(3)文化既是民族的(文化有民族特色),又是_________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 。)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
(2)怎样尊重:①正确态度: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②遵循原则与要求:尊重不同民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三个,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文化传播还有其他途径;不要把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媒介相混淆。)
2.文化传播的媒介:①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_______的推广为标志的。
②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 ( http: / / www.21cnjy.com )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了解实例)
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一)继承传统文化
1.继承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__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③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的三个特点)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______________;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
(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是民族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及民族气派;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纽带。
(3)作用有两重性: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______ _________则推动社会与人的发展;一成不变则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②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 起积极作用;糟粕部分起阻碍作用。
3.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1)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6字)
(2)分辨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应该保 持和发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二)发展传统文化
1.如何发展传统?推陈出新,______________。
(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__________________(外部因素);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 _______。(后三个是文化的内部因素)。
(三)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联系: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是继承的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上发展;在____________中继承。
(注意:不要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理解为两个先后顺序的阶段)
三、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
2.文化创新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______ ____;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____________)
3.文化创新还可以促进________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__ __的重要保证。
(二)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继承传统,_____________。既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 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3._____________,博采众长。(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为什么??)
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充分吸收__________________的有益成果。因为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和借鉴能够推动文化创新;又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因为只有保持民族文化个性才能 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
4.要克服错误倾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与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相结合。因为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群众是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的主体。 (“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P50
重难点分析
1、关于文化多样性——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有利于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传入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的竞争力,增强文化的综合国力。-传出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④有利于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3)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坚持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关系
4)、怎样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2、关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1)文化的继承的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灿烂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2)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 ②鲜明的民族性 ③历史继承性
3)传统文化的作用: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纽带。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国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
2)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糟粕,如能适应时代变迁,满足人民需求,就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其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既阻碍社会和个人发展。
4)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创新与继承关系
3、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既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重要动力;还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还可更好的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4) 创新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
5)文化创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利于……
4、怎样进行文化创新?(5点)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重要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新,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即继承与创新。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继改增-继承改造增添,取去进-吸取去除进步
3)重要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创新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炼百家的气魄”。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
4)文化创新重要途径之三-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即正确对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正确对待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两种错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5)途径四-投身群众实践中,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立足时代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知识体系
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
2.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体现了( )
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3.台湾南音舞戏《洛神赋》为中法德跨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作,既淬炼了传统文化最精髓的雅乐气派,又处处体现着别出心裁的创作新意,令传统舞台迈入了科技动感的新纪元。这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文化创新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唯一因素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对经济有重大影响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
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
C.汉语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越来越重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5.对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社会实践包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④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1861年,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 ,另一个叫英国。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够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物归还被劫的中国。”雨果的话代表了有良知的法国民众的声音。从人类正义的立场看( )
改变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竞争秩序是归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劫文物的关键英法两国应与中国谈判解决流失在英法的上述文物的归属问题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是尊重他国文化的起码准则依国际法归还所劫文物是遵循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从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成长,直到今天的发展、繁荣,国产动画片给每一代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三毛、孙悟空、葫芦兄弟、哪吒、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海尔兄弟、喜洋洋与灰太狼……六十年国产动画成长之路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国产动画片也一直不乏经典之作。这说明( )
①动画片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手段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画片属于大众传媒③动画片能够跨越时空的局限,传递不同的文化④传播文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动画片是其中的一种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
8.“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愈易。”这表明( )
A了解本国文化就能了解西方文化 B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C不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认识西方文化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9.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 )
①加深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的理解 ②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我们熟知的一副对联。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字、词对仗工整,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由此可见( )
A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11.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道别变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频繁和寻常。30年前,父母亲朋、恋人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总有一款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这表明( )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③传统习俗和思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12.文艺工作者必须虚心向人民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某校开展创新教育活动,要求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们以“创新最美丽,创新出辉煌”为主题收集材料。同学们深深体会到,“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这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文化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④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4.中国书法家协会某学者认为:回归经典,建构书法的当代标准,是书法现代创变的可行途径。这说明了( )
A.传统文化具有可继承性 B.要用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代替传统文化
C.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变幻莫测的
15.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提倡。但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等迷信思想严重,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对待传统文化一定要
①取其精华 ②去其糟粕 ③批判继承 ④古为今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京杭大运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
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京杭大运河是一个流动的、还活着的遗产,是一个连接
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因为有了运河,才能孕育出这么多运河城市,有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传承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对京杭大运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的认识。
17.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处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试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18.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席的舒同先生在博彩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寓巧于拙、宽博端庄的“舒体”,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关解。系的理
(2)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新对于繁荣民族文化的作用。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知识梳理
一、(一)1. 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1)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道德伦理;民族文化、民族情感 (2)历史文化成就 ;世界文化多样性
2.(1)价值:人类社会、人类文明进步 (2)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多种因素 (3)世界的
3.(1)①发展本民族文化、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2) ①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二)1.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①印刷媒体 ②大众传媒 3.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 (一)1.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中国传统文化 ③中国传统文艺 ④传统思想
2.(1)保持着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民族生存和发展 (3)①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一成不变则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②精华部分
3.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http: / / www.21cnjy.com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
(二) 1.革故鼎新 2. ①教育;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③科学技术;④思想运动。
(三)必要前提、必然要求、继承基础上、发展过程中
三、(一)1、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发展、根本目的、根本标准 3.民族文化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
(二)1.立足社会实践、源泉、动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推陈出新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3.面向世界、文化多样性、外国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社会历史创造者、实践。
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故C符合题意。答案选C。
2.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AC说法错误,不符合现实。B只讲继承,说法片面。答案:D。
3.解析:《洛神赋》的演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现了“创作新意”,具有“科技动感”,迈入了“新纪元”说明文化在创新中得到发展。文化创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繁荣,故①②入选;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是推动因素,但不是唯一的,③不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④应排除。答案选B。
4.解析:本题解答思路如下:推广汉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A项错误。
文化具有多样性,每个民族的文化各有特色-----B项错误。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项错误。
各种肤色、各种头发传唱《中国话》-----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5.解析:题目要求分析的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故①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②③④观点都正确地表述了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答案选B。
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从材料看强调英法两国应摆脱重负,清洗罪恶,主动归还,强调外因不符合题意,排除①。从人类正义的立场看,文物的归属是很明确的,无须谈判的,所以排除②。③④说法正确,故选D。
7.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①②③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动画片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因此,本题应选A项。
8.解析: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本民族文化了解得越深,也就更容易了解其他民族文化,故选B项。A、C两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
9.解析: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颠倒了二者的关系;①②④从不同角度正确阐述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故选C项。
10.解析:A项不科学,传统文化之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是与它的继承与发展分不开的;B、D两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应选。
11.解析:道别的方式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种文化,30年来道别方式的变迁集中体现了文化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故①可选;②③本身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④正确指出了道别方式变化的原因,符合题意,应选。因此,该题正确答案应为D。
12.解析:④说法错误,灵感来自实践但不是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应排除。答案选D。
13.解析:①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②③本身观点正确,符合题意;④本身观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解析:题干强调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归经典,即继承传统,但又要构建当代标准,即还要创新。B项中的“代替传统文化”说法不妥。C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答案选A。
15.解析: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全选。故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
16.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对京杭大运河不能“断流”的认识。主要应从文化遗产、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多样性等角度说明要不能“断流”的原因,从文化继承和发展角度说明文化不能“断流”的措施。
答案:(1)京杭大运河是一个流动的、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运河综合保护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我们要自觉做运河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做好运河的综合保护,决不能让运河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
17、解析:本题以人们普遍关注的住房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家国伦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因此选用知识时就需要从这些角度进行考虑。
答案:①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家国伦理”使中国人把“家”“房”看成最终的情感归宿地,在住房消费上有着强烈的愿望。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国人独有的“家国伦理”使其对家更加看重,更愿意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不愿意租房。
③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当代中国人对于“家国伦理”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在住房问题上要做到理性消费,避免成为“房奴”。
18、解析:本题以舒同先生自创“舒体”书法为背景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及其意义的理解。回答时要按照题目要求组织答案。
答案:(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工作者,应投入到最广大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去。
(2)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失去创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出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