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历历在目”“徜徉”“浩渺”等。 2. 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4.认识文学作品对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理解作者对往事的情感。 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生动性和情感表达。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几件往事对作者成长的意义。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如过渡句的运用、引用诗句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许多难忘的往事,这些往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我们的 记忆深处。今天,我们将跟随著名教育家于漪先生的脚步,走进她的《往事依依》,去感受她 童年的美好回忆。(二)作者简介于漪(yī),1929 年生,江苏省镇江市人。人民教育家,1951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78 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 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 要作品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等。她主编了《中学语文备课手册》12册、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书》等书,另有各种文体的教学录像20部。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 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文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 能力。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三)字音教学1. 出示以下词语,让学生认读:模糊 (mó) 浩渺 (miǎo) 重读(chóng) 绚丽(xuàn) 雕镂 (lòu) 角色 (jué) 镌 刻 (juān) 谆谆 (zhūn)素 娥 ( é ) 婵 娟(chán) 徜徉(cháng yáng) 眼花缭乱(liáo)心旷神怡 (yí)2. 请学生分别朗读这些词语,教师纠正读音。3. 提问:“重”这个字有几个读音 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明确:“重”有两个读音,读 “zhòng” 时,表示重量、重要等意思,如“重量”“重 视”;读 “chóng” 时,表示重复、重新等意思,如“重复”“重新”。在文中“重读”中 读 “chóng”。(四)词语理解1. 让学生说说对以下词语的理解: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浩渺:水面辽阔无边。身历:亲身经历。 雕镂:雕刻。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多指写古诗文)。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犹,还。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胜,尽;收:接收,领略。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心情开阔。2. 提问:“历历在目”和“记忆犹新”有什么区别 明确:“历历在目”侧重于事物的清晰呈现,仿佛就在眼前;“记忆犹新”侧重于对过去 事情的记忆深刻,难以忘怀。(五)初读课文,概括往事1.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往事。明确:文章回忆了小时候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学生时代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听国文老师讲《南归》、听老师的谆谆教导这几件往事。2. 提问:作者是如何引出对这些往事的回忆的 明确:作者在文章开头运用对比,突出“几件事”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引出对往事的回 忆。(六)分析往事,体会情感1.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明确:“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 目,至今记忆犹新。”2. 提问:作者回忆的这几件往事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这几件事都与读书(画)有关,给作者带来了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和成长的启示。3. 请学生分别说说每一件往事对作者的影响。 明确:小时候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给作者带来生活的乐趣,让作者乐在其中。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让作者获得美的享受,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 听国文老师讲《南归》,使作者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让作者一生受用不尽。(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于漪的生平经历,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梳理了文章的结构,概括了作 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到了作者对往事的依依之情。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味文章的语言,感 受其魅力。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明确:小时候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学生时代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南 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听国文老师讲《南归》、听老师的谆谆教导。2. 提问:这些往事对作者有什么重要意义 明确:这些往事给作者带来了生活的乐趣、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使作者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老师的谆谆教导让作者一生受用不尽。(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文章中的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 为什么 明确:“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 今记忆犹新。”“搜索枯肠”一词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与“历历在目”“记 忆犹新”形成鲜明对比,强烈的反差,衬托文中写的这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 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 甚得其乐。”“凝视”与“徜徉”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画的痴迷,作者自己乐在其中, 书画给自己带来生活的乐趣。“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渺,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 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雄伟险峻”“烟波浩渺”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插图的景物描写,将山、水细致地刻画出来,展现出了山的雄 伟和水的广阔,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 的石印本《千家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比作“编织我童年美丽的 生活花环”;把读书的益智作用,形象地描绘成“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表达了作者对书的 喜爱之情。“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 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作者用优美的语句把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观概括地 描写出来,交代了孕育了《千家诗》中那些美妙的咏物诗的源头活水,赞美了祖国和家乡的自 然美,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 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 ‘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平 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 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引用的 春夏秋冬的诗词,很美,“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突出了 诗歌的意境,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和美感。“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 生。”“左右摇摆”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师读书时沉浸、陶醉的情状。“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 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凝注”形象准确地描绘出老师在朗诵时那激动的心 情、专注的神态。“传染”生动地写出了老师朗诵时的感情影响了“我们”,引起了大家的 共鸣。2. 提问:文章中引用了许多诗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中引用了许多诗句,如“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等,增强了 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突出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生活的 热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三)分析写作手法1. 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明确: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 着追忆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听国文课、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 感悟。2.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明确:运用对比,如文章开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 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通过对比,突出了这几件事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运用过渡句,如第3段“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 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读书给学生时代带来很大的乐趣,引出下文对《千家诗》的美好回忆。引用诗句,如文章中引用了许多《千家诗》中的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四)探讨主题,感悟启示1.于漪老师的往事,对我们的读书、学习、成长有什么启发 明确:一 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 个志趣高尚的人。2.提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读书的理解和感悟。明确: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丰富我们的情感,提高我们的素养。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和人生境界,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同时, 读书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和有智慧。(五)课堂小结本文作者回忆了她初中时代的几件往事,通过对这些往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 对生活的感悟。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如对比、过渡、引用等,使 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能够珍惜时光,多读书,读 好书,让文学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六)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看图画——乐在其中,身历其境 读诗歌——沉醉意境,美不胜收 听讲课 —— 入情入理,激发兴趣 聆教诲——铭刻在心,受用不尽 热爱自然、生活、祖国多读书、读好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