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物理公式及推论(部分)汇总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通用);加速度:(定义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三个基本公式
(1);(2);(3)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三个通用推论
(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相等,即: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平均速度:
(3)位移中点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
(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2)前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的位移之比为:
(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5、力学公式:
(1)重力:;(2)弹簧的弹力:;(3)滑动摩擦力:
6、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末速度:;(2)下落高度:;(3)下落时间:
7、竖直下抛运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末速度:;(2)下落高度:
8、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末速度:;(2)上升高度:;(3)上升时间:;(4)最大高度:
9、牛顿第二定律:
(1)光滑斜面上物体自由下滑时:;(2)粗糙斜面上物体匀速下滑的条件:
(3)一根连续的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4)牛二定律的瞬时性:弹簧、皮筋等软性物体的弹力不能突变,桌面、绳子等硬性物体的弹力可以突变,重力、电场力不能突变。
(5)连接体问题:下图中无论地面是否有摩擦力,中间绳子的拉力均为:
10、超重与失重
(1)当支持力大于重力,即加速度竖直向上或竖直分加速度向上,故物体超重有:或
(2)当支持力小于重力,即加速度竖直向下或竖直分加速度向下,故物体失重有:或
二、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
(1)条件:v0与F合不共线;(2)速度方向:切线方向;(3)弯曲方向:总是从v0的方向转向F合的方向
2、船渡河问题(v船与河岸的夹角为α)
(1)时间最短:α=90°,
(2)路程最短(速度大为斜边):①若v船>v水,,;②若v船<v水,,v船⊥v合
3、绳拉船问题
(1)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的运动进行分解
(2)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
(3)两个分运动:Ⅰ绳子伸缩;Ⅱ绳子摆动
4、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水平方向速度:;竖直方向速度:;合速度:
(2)位移:水平方向位移:;竖直方向位移:;合位移:
(3)角度:速度方向角:;位移方向角:;两角关系:
5、斜抛运动(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分速度:;;(2)分位移:;
(3)飞行时间:;(4)射程:;(5)射高:
6、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角速度:;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周期与频率的关系:;转速与频率的关系:
(2)向心力:;(3)向心加速度:
(4)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7、圆周运动等效最高点及最低点力特点:恒力的合力与向心力共线。同向时为等效最高点,反向时为等效最低点。
8、天体运动
(1)万有引力定律:
(2)中心天体质量:;中心天体密度:(T为近地卫星周期)
(3)卫星的轨道越高,转动得越慢
(4)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黄金代换”:
(5)开普勒第三定律:
(6)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
三、功、功率与功能关系
1、功的定义式:(恒力做功)
2、变力做功的计算:
(1)F-s图像法: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
(2)功能关系(间接计算功):;;;;
3、摩擦发热:
4、功率:(平均功率);(v为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v为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功率)
5、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当速度最大时,有:
6、动能:;7、重力势能:;8、弹性势能:
9、动能定理:;10、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碰撞与动量守恒
1、动量:(矢量,单位:kg·m/s)
2、动量的变化:(矢量减法,一般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3、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4、冲量:(矢量,单位:N·s)
5、动量定理:或
6、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系统(某一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
8、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系统(在某一方向上)动量守恒,且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未损耗。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
联立可得:
;
9、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系统(在某一方向上)动量守恒,且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有部分损失。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有:
;
10、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系统(在某一方向上)动量守恒,碰撞结束后,两物体以共同速度运动,动能损失最大。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有
;
11、若m、M开始均静止,且系统动量守恒,则:,
12、动量守恒定律常用模型:①碰撞模型;②地面光滑的叠加体模型;③时间极短模型(内力远大于外力)。
五、电场
1、电荷先中和后均分:(带正负号)
2、库仑定律:(不带正负号)(,r为点电荷球心间的距离)
3、电场强度定义式:(通用公式);点电荷的场强:(Q为场源电荷量)
4、电场力做功:(带正负号);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5、电势差的定义式:(带正负号);电势的定义式:(带正负号,P代表零电势点)
6、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标量);
7、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d为沿场强方向的距离)
8、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粒子从一极板运动至另一极板)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平抛运动):加速度:;垂直场强方向:;沿场强方向偏转量:;位移偏转角:,速度偏转角:
10、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在电场U1中先加速后在电场U2中偏转,偏转量为:
11、电容的定义:(决定式);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2、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种动态问题
(1)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电荷量Q不变:;
(2)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电压U不变:;
六、电路
1、电阻定律:(ρ为电阻率);电流:(定义式);(微观表达式)
2、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3、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4、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5、I-U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
6、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7、闭合电路的路端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关系:
8、电表改装(原表最大电压为Ug,最大电流为Ig,电阻为Rg):
(1)将电表改装成量程为U的电压表,需串联电阻R,则
(2)将电表改装成量程为I的电流表,需并联电阻R,则
9、欧姆表测电阻原理:欧姆调零时:,测量电阻Rx时:(为欧姆表内部所有电阻之和)
10、电功(电能):;对于纯电阻:
11、电功率:;对于纯电阻:
12、电热:;热功率:
13、闭合电路中的电功率:
14、电源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当时,输出功率最大,(r可为电源内阻和外电路定值电阻之和)
15、电源的效率:
七、磁场
1、磁感应强度:(单位:特斯拉T)
2、安培力:(θ为B和L的夹角,安培力的方向判断:左手定则)
3、磁通量:(单位:韦伯Wb,θ为B和S的夹角,Φ与匝数无关)
4、洛伦兹力:(θ为B和v的夹角)
5、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1)半径:;
(2)周期:;
(3)运动时间:(θ为带电粒子转过的圆心角(弧度));
(4)动能:
6、洛伦兹力在现代科技的拓展应用
(1)速度选择器选出粒子的速度:;
(2)质谱仪测粒子荷质比:由:,,,可得:,,;
(3)回旋粒子加速器:由,,可得:;
(4)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E:(d为极板间的距离);
(5)电磁流量计:①由,流速;②测流量或;
(6)霍尔效应:由;,,,可得;(,k为霍尔系数)
八、电磁感应
1、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①动生电动势——右手定则;②感生电动势——楞次定律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用公式,同时适用于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3、动生电动势:(适用于导体棒匀速平动切割);(适用于导体棒绕点匀速转动切割)
4、磁通量变化的三种情况:;;
5、回路电磁感应通过的总电荷量:(1)
(2)(常用于导体棒初末速度及沿安培力方向的其它外力均已知的情况,可用于求电荷量以及导体棒的运动时间)
6、电路中产生焦耳热的三种计算方式:①(适用于I、R均为不变量);②(导体棒产生的焦耳热等于克服安培力做的功,通用);③能量守恒,通用
7、右图中金属杆受到的安培力为:
8、a、b双棒平动切割磁场,回路中感应电动势:(两棒感应电流方向相同则相加,反之则相减)
九、交变电流
1、在匀强磁场中,线圈从中性面开始瞬时值:;最大值:(适用于线圈绕轴转动)
2、中性面:线圈与磁场垂直的位置,此时磁通量Φ最大,但为零,故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为零。
3、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1)正弦交流电:,;(2)非正弦:或
4、交流电压(电流)的平均值:
5、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6、电感器对交流电的作用:感抗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7、电容器对交流电的作用:容抗隔直流,通交流;阻低频,通高频
8、理想变压器:(1)变压原理:;(2)变流原理:;(3)多绕组变压器:;;(4)
9、远距离输电:,
十、波粒二象性
1、光子的能量:(为光的频率,为光的波长,其中h=6.63×10-34J·s)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为逸出功,为最大初动能,为极限(截止)频率)
3、遏止电压:;饱和电流:当正向电压达到某一数值时,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时为饱和电流
4、“两条”关系
(1)光照强度大→光子数目多→逸出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2)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遏止电压大。
5、康普顿效应—光子的动量:;6、德布罗意波的波长:;7、光源发出的光子数:
十一、原子结构之谜
1、汤姆生用电磁场测定带电粒子的荷质比:
2、分子、原子的半径约为10-10m;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4m;核子(质子、中子)的半径约为10-15m
3、巴耳末系(可见光区):(),对于氢原子,R=1.097×107m-1
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n=1,2,3….,)
5、跃迁的三种方式:(1)高能级向低能级自发跃迁释放光子能量:
(2)低能级吸收能量向高能级受激跃迁: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恰好等于能级差,即:
(3)低能级原子在自由电子(原子)碰撞下向高能级跃迁:自由电子(原子)能量必须大于等于能级差
6、光谱线条数的确定方法
(1)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2)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
7、核外电子绕着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故:(r为轨道半径)。轨道越高,电子动能越小,势能越大
十二、原子核
1、剩余的放射性元素质量:;剩余的放射性元素个数:
2、卢瑟福发现质子:;査德威克发现中子:
3、α衰变:;β衰变:(射线)(生成物有α(β)粒子为α(β)衰变)
4、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
5、重核的裂变:;轻核的聚变:
6、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质能亏损方程:
7、,电离能力最强;;粒子:光子,穿透能力最强(所带电荷量越多,电离能力越强)
十三、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
1、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角:
2、两种介质比较,折射率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
3、同一介质中,光的折射率越大,则其全反射角越小,频率越大,波长越小,光速越小
4、双缝干涉:相邻两个明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
5、单缝衍射:任何光都能发生衍射现象,狭缝越小越明显,波长越大越明显
十四、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1、弹簧简谐运动回复力:
2、单摆的受力特征:
(1)回复力:;(2)向心力:
(3)当摆球在最高点时,,;当摆球在最低点时,,。
(4)单摆周期公式(l为等效摆长,表示从悬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
3、波的传播速度:
十五、热力学
1、理性气体状态方程:或
2、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理想气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