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目标】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素养目标】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目标与素养
1.城市化的演进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的发展、二战以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国近现代 城市化的发展,认识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的转变,培养时空观念的素养。
2.居住条件的改善
通过了解城市化带来的住房条件、社会服务、社区机构的变化,认识城市化极大 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培养时空观念的素养。
3.基础设施的发展
(1)通过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认识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强化了城市的功 能,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培养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2)通过了解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认识改 革开放给中国城市带来的变化,培养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4.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通过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认识城市化发展带来一系列 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情境与问题
1. 通过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的图片和资料,认识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
2.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的发展资料和文献,认识在新科技革命影响下 城市化的新特点。
3. 通过中国古代和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资料、文献、图片、数据等,认识中国城 市化的发展历程。
4. 通过现代家庭生活设施和社区建设的交流,知道城市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 生活水平。
5.通过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阶层变化的问题,全面认识城市化带来 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史料研读法、讲授法、成果展示法,认识城市化的演进。
2. 通过史料交流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认识居住条件的改善。
3.通过史料交流法、专题汇报法、小组合作法,认识公共设施的完备。
4.通过专题研讨法、史料分析法、小组交流法,认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重点
1. 中外城市化的演进。
2.城市化带来的人民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3.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难点
1.中国古代的城市化进程。
2. 近代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1978-1985年,是中国城镇化启动阶段。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经 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出现了“先进城后城建”的现象。具体表现: 一是大约2000万上山下乡的知青和干部返城并就业;二是放开城乡集贸市场后, 出现了大量的城镇暂住人口;三 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四是 国家提高了城镇维护和建设费,拨专款用于城镇住房补贴,结束了城镇建设多年 徘徊的局面。
思考:改革开放后,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一、城市化的演进
1.欧美的城市化进程 多媒体出示材料:
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 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从 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在这一时期,西 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从1850年的11.4%上升 到1950年的52.1%。1950年,英国达到79%的城市化水平;其他一些西方国家 在此阶段皆成功地实现了高度的城市化,美国当时的城市化水平为64.2%,德国 为64.7%,加拿大为60.9%,法国为55.2%,瑞典为65.7%。
师:结合材料,思考:
(1)推动欧美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工业革命后,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城市化初期的人口迁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简述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基本状况。 生:(1)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2)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市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工业革 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3)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另一方面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 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2.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 1986-1995年,处于城镇化缓慢增长阶段。这一时期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 动作用比较明显。在国内市场需求拉动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支持下,劳动密集 型的轻工业迅速发展,带动了工业就业人口迅速增长,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由新 兴小城镇组成的“工业化地区”。
材料二 1996-2010年,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工业结构升级特点比 较明显,工业化推进速度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农村人口向城 镇的转移数量增大,城乡之间的流动人口增加,保护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政策不
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师:结合上述材料,思考:
(1)近现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怎样
(2)近代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过程,两个阶段的城镇化有什么不同
生:(1)鸦片战争后,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 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 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 化迅猛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2)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首先开始在沿海地区,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过程 和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过程而推进。
(3)例如,在1986-1995年这一阶段,城镇化受外向型经济影响、城市规模小; 1996-2010年这一阶段,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国家鼓励和保护人口流动。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师:结合教材内容,思考:
(1)与同学交流,在科技进步方面哪些内容改善了居住的条件
(2)与同学交流,在生活服务方面哪些内容丰富和便捷了生活
生:(1)电梯在楼房住宅中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19世纪70年代, 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 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 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仓储式商场、超市、购 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 能整合到一起。娱乐休闲场所、体育中心、公园、广
场等设施逐渐增多,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大。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 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各种服务设施为居住 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师:结合教材内容,思考:
(1)近代西方国家为什么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近代西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3)根据材料,说明中国近现代城市建设的特点。 教师点拨:
(1)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活条件,也能促进经济的发 展,从而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2)适应城市的职能和发展规模,城市的发展对城市交通、供水、供电、对外 联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3)略。
生:(1)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 出更高的要求。
(2)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煤气灯、 电灯相继出现,为居民提供照明,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报、电话逐渐 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
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人交通网络。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
车得到普及。
(3)早期城市建设以基础设施起步;城市建设周期长,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 后,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且日益标准化、制度化。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材料:
西方国家出现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所谓“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 最主要的特征是人口迁移的方向发生逆转,郊区开始成为主要的人口聚居区。
195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有64%住在市区,而到了1990年,这一数字却还不到 39%,人口与产业分布的郊区化或逆城市化特征非常明显。同时,中心城市服务 业的就业百分比从85%降至52%,制造业则从67%降至45%。同样的人口与产 业分布情况,也出现在欧洲的各个发达国家。在这一时期,由于交通条件的进一 步改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将城市郊区与城市中心连为一体,优美的环境则成 为吸引大量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和富人阶层到郊区来居住的另一主要因素。当然, 由于城市郊区分散的地区基本上还隶属于大城市,虽然其起到了一定的人口分散 作用,但城市中心区的基础设施压力仍然很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各发达 国家开始进入大规模轨道交通的建设阶段。中心城区的衰落,也使得西方国家的 政府开始考虑如何制定适当的政策,吸引居民重新回到城区来。
师: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
(1)城市化进程曾经带来哪些问题
(2)“逆城市化”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1)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林立的烟囱将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 中。由于工厂往往沿河而建,又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 流,对城市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现汽车尾气污 染等新问题。
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问题。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环境污 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与此同时,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 题也日益突出。
(2)城市现代交通的发展,城市的产业不断向城市外围扩散等。
课堂小结
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市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发展,增强了城市的功能,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治理能力。城市 化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