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3)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感。(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3)通过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二、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如何将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冬天,在我们的印象里是寒冷单调的,但是在文人眼里冬天却充满了独特的趣味。郁达夫的笔下,江南的冬景,可爱明朗,是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梁实秋的笔下,北平的隆冬安静冷峻,萧瑟里点缀着慵懒的情趣。那么,在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写景散文,来欣赏语言大师笔下的冬日美景。作者介绍老舍(1899 - 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其中《茶馆》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读准字音。镶上(xiāng shàng) 奇迹(qí jì) 宽敞(kuān chǎng) 看护(kān hù)贮蓄(zhù xù) 水藻(shuǐ zǎo) 澄清(chéng qīng) 髻儿(jì ér)伦敦(lún dūn) 济南(jǐ nán)(2)济南冬天天气的总特征是怎样的?(3)课文主要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两种景物?学生朗读完毕后,小组讨论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济南冬天天气的总特征是“温晴”。课文主要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五)再读课文,梳理内容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总结:第一部分(1):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第二部分(2 - 6):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第三部分(7):总结上文,写作者总的观感。(六)精读课文,体会特点读第1段,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的。学生朗读第1段,思考问题。(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作者如何得出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无风声、响晴、无毒日”的特点,从而得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结论。2.作者围绕着这个特点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作者围绕着“温晴”这个特点,选取了三组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白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和两组水色(水上冒着热气、水中透着绿色)来描写济南的冬天。3.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掌握了字词,了解了作者老舍的相关信息,梳理了文章的结构,体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得出这一特点。作者围绕着这个特点选取了三组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白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和两组水色(水上冒着热气、水中透着绿色)来描写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堂作业作1.抄写本课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济南的冬天》,谁能说说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教师提问:课文主要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课文主要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二)品读课文,感受美景。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景物之美?(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运用手法描写景物的句子。(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修辞运用:如第3段“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济南冬天的舒适和暖和。俯瞰仰视:如第2段“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俯瞰之美。第6段“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由河水看到天上,视野阔大,济南之美尽收眼底。这是仰视之美。动静结合:如第4段“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动静结合之美。景物映衬:第4段“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这是色彩上的映衬。“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这是色彩美。(三)比较阅读,拓展升华。对比阅读本文和朱自清的《春》,思考下列问题:本文和《春》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你觉得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①抓住季节代表景物,具体生动地突显季节的特征。②两篇散文都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极具表现力、感染力。③两篇散文在描写景物的同时都融入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引导学生学习借鉴两位作家的写作方法。(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总结: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也寄予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文章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如层次清晰,中心突出;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多用比喻、拟人,生动贴切等,使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五)作业布置仿写《家乡的冬天》,要求200字,抓住一个特点,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冬天景物。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感受他的写作风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