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教科书 书 名: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知晓新中国开创和平外交的史实,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艰难历程。 通过新中国地图、50年代统计数据和报刊、党史文献等史料,提取有效信息,从传统、 现实、国际等视角,分析和诠释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深远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 出示人民政协召开照片和共同纲领,分析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体。出示国旗、国徽和国歌图片,出示国旗、国徽、国歌,分析蕴含的历史信息。出示开国大典的照片,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的含义。 设计意图:从《共同纲领》解读,知道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国家。从国旗、国歌和国徽确定和开国大典认识到新国家“新”在何处。 教学环节2: 出示百岁劳模回忆录汲取信息,概括工人地位的变化。出示一组西藏农奴照片,引导学生思考藏民身份的变化折射历史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对工人和西藏农奴制度废除带来的变化,形成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以新形象登上历史舞台的认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过渡:新国家建立后,我们不但要继续与国民党残余继续作战,同时也要解决经济上的烂摊子。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也把这段时间称之为过渡时期。 教学环节3: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建国前武汉农民陈友汉遇到的问题。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结合武汉农民陈友汉生活的变化分析土地改革带来的影响。出示材料,分析上海地区人民币兑换银元比值和金山县粮食前后变化趋势,阅读教材“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过程,体悟中共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决心。 设计意图:对经历者口述、统计数据、地方志等多种史料分析,形成对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等措施与政权巩固,经济复苏因果关系的解释,认识这系列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过渡:人民政权的巩固,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的新局面,也为新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教学环节4: 播放《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四集片段),引导学生概括195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新问题, 设计意图:汲取有效信息,概括一化三改造的背景,认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要性,学会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教学环节5: 解读并归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目标并分析其实质,出示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解归纳一化三改造的成果并概括产生的影响。 设计意图:汲取有效信息,形成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五计划与初步工业化等相关历史的因果联系。 教学环节6: 阅读教材,归纳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基本制度。出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读这部宪法的特点, 设计意图:从《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比较,认识到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五四宪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过渡: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一化三改造的完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面对国际舞台,中国在外交领域又取得了哪些成就。 教学环节7: 阅读教材,梳理新中国初期取得外交成就,引导学生比较过渡时期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分析新中国外交的特征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长时段视角比较新旧中国的外交,以突显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新形象。 过渡:同样的半岛,同样的联军,60年前造就了甲午的梦魇,八国的狂欢,60年后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次拿起武器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战争。 教学环节8: 出示朝鲜半岛地图和1950年中美工业实力对比图,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视角分析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出示抗美援朝一组照片,教师讲述宋阿毛牺牲的故事,结合李奇微的评价,体会朝鲜战争的残酷与志愿军战士的壮烈。出示彭德怀的讲话,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设计意图:以多种类型史料重现抗美援朝的历史情境,感受英雄儿女不畏霸权,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理解抗美援朝后,新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给新中国提供了和平稳定地发展环境。 教学小结: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系列举措评价作为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深化认知,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深远意义。教学策略教学环节4中,学生若不能熟练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方法解释为何要进行一化三改造,教师引导学生先分析1953年经济面临的困境,再引导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解决私有制带来的问题。 教学环节8中,学生若不能概括抗美援朝带来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从同时段国内国际环境视角解读分析。教习板书资料附录材料一 1949年3月23日,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可是进京的日子,咱进京赶考去!” ——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 材料三 1919年我(吴顺发)出生在浙江宁波,家里都是农民,靠天吃饭,战争动乱导致家里生活很艰难,1947年我来到上海船厂做学徒工,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本以为能凭手艺找到一份稳定工作,但没想到总是临时工,东一家西一家,后来听说上海打仗便逃回了宁波。 后来上海解放,我考进了江南造船厂成为一名正式工,工资评了六级,96块工资老高了。单位让我学习夜大,取得了高中学历。在制造编号6603号潜艇时候,我利用软木栓解决了铜制管线护套安装误差的问题。1955年我被评为了上海市和全国劳模。 ——整理自徐汇电视台2019.6.1《百岁劳模讲述历史回顾解放前后工人变化》 材料四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地很少,没有牛和农具,每年只收350公斤谷,一年中吃野菜、麦皮长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有4斤油和7斤盐。土地改革后,他家分到15亩田,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公斤,一年能吃48斤油和28斤盐。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第四册 材料五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六 时间人民币兑换银元(上海)1949.5.27100:11949.6.41100:11949.6.82000:11949.6.101200:11949.6.11500:1——整理自《上海地方志》 材料七 时间中白粳米价格/百公斤(金山县)1949.51500元1949.68500元1950.2170700元1951.2103600元——整理自《上海金山县志》 材料八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九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十 1950年中国美国钢产量61万吨8785万吨原油产量20万吨2.6亿吨汽车产量0600万辆飞机产量01万架工农业产值100亿美元2800亿美元——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十一 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 (美)李奇微《李奇微回忆录》 材料十二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1953年9月12日)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