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2课《小小工程师》教学设计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工程设计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体验工程师工作的乐趣,树立职业理想和责任感。2. 知识与技能:- 理解工程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重要性,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通过搭建桥梁模型的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物理原理和结构稳定性知识。3.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构建、测试和调整的工程过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会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 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解决问题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具与材料:桥梁模型搭建套件(包括纸板、木棒、胶水等)、尺子、重物(如书本或沙袋)、记录表、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标签和器材分配表,确保每个小组都能获得足够的材料。- 设计案例和成功桥梁图片,用于展示和启发学生思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认识工程师,激发兴趣(约5分钟)教师活动:- 展示工程师工作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人在做什么吗?他们是什么职业的?”- 揭示答案:“他们都是工程师,是设计并建造各种设施和结构的人。”板书课题《小小工程师》。-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想成为工程师吗?为什么?”学生活动:- 观看图片或视频,认真倾听教师提问,并尝试回答。- 分享自己对工程师职业的理解和向往。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工程师职业的兴趣和向往,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二)了解工程设计步骤(约10分钟)教师活动:- 介绍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工程师在设计和建造之前,通常会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构建模型、测试调整等几个步骤。”- 通过多媒体展示或实物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每个步骤的内容和意义。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些步骤。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三)动手实践:搭建桥梁模型(约25分钟)教师活动:- 分发桥梁模型搭建套件和记录表,说明搭建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按照工程设计步骤进行实践:首先明确任务(搭建一座稳固的桥梁),然后设计方案(小组讨论并画出草图),接着构建模型(利用材料搭建桥梁),最后测试调整(使用重物测试桥梁的承重能力并记录数据)。学生活动:- 分组合作,按照工程设计步骤搭建桥梁模型。- 在搭建过程中观察、测量并记录数据,遇到问题时尝试自己解决或寻求教师帮助。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分享展示与评估(约15分钟)教师活动:- 组织各小组展示自己搭建的桥梁模型,并介绍设计思路、搭建过程和测试结果。-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总结评估,表扬优秀作品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活动:- 积极展示自己的桥梁模型和设计思路。- 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评价和建议,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作品。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展示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教师的总结评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五)习题设计与课堂反馈(约10分钟)教师活动:习题设计:填空题:1. 工程师在设计和建造之前,通常会经历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几个步骤。2. 搭建桥梁时,我们需要注意桥梁的_____,以确保它能承受足够的重量。选择题:1. 在桥梁模型测试中,我们使用重物来模拟( )。A. 风力 B. 地震 C. 车辆重量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工程设计步骤的一部分?( )A. 明确问题 B. 搭建模型 C. 随意尝试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习题,并在小组内讨论答案。- 举手回答教师提问,并听取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解析。教师活动:- 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解答疑惑。-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答案和解题思路,对于错误答案进行纠正并引导学生理解正确概念。- 强调工程设计中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以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设计意图:通过习题设计,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填空题有助于学生回忆并准确表述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桥梁搭建的关键要素;选择题则通过对比和选择,帮助学生辨别和理解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加深理解。(六)拓展延伸与课后作业(约5分钟)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桥梁,工程师还能设计建造哪些东西?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家具或日常用品,想想它们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尝试用画笔或文字记录下你的观察和思考,下次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拓展对工程师职业的认识。- 认真记录课后作业的要求,准备完成并期待下次课的分享。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生活领域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持续探索的习惯。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认识工程师-了解工程设计步骤-动手实践-分享展示与评估-习题设计与反馈-拓展延伸与课后作业”的教学流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展示、动手实践、讨论分享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我也关注到个别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时间分配上需要更加精细管理,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并达到预期效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