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 “滨、鸥” 等 12 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 “臂”,会写 “灰、渔” 等 13 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场景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运用朗读、想象、绘画等方法,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开展小练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三、教学方法(一)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海滨小城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二)朗读感悟法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感受海滨小城的魅力。(三)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四)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海滨小城的图片、视频、课文录音等。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收集有关海滨小城的资料,如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二)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收集有关海滨小城的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海滨小城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感受海滨小城的风景。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对海滨小城的初步感受,如美丽、整洁、宁静等。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海滨小城》。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美丽的海滨小城,去感受它的魅力。”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介绍海滨小城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海滨小城的地图,介绍海滨小城的地理位置,如在哪个省、哪个市等。教师介绍海滨小城的特点,如气候、风景、物产等,让学生对海滨小城有更深入的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读书要求。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向同学、老师请教。同时,圈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相机正音。教师让学生找出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的生字,进行分类认读。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词语,巩固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如 “海滨、海鸥、灰色、胳臂、渔民、遍地、理睬、躺着、靠岸、凤凰、亚热带、栽树、初夏、榕树、石凳、每逢、除了、踩在、整洁、满载” 等,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看图片等方式进行理解。教师让学生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齐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海滨小城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代表发言,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补充,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为:课文主要介绍了家乡海滨小城美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海滨小城有美丽的海、热闹的海滩、树多的庭院、美丽的公园、干净的街道等景色。(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生字。教师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生字,相机正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分析生字的特点和难点。分类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遍、除、洁”。教师根据生字的结构特点,分类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 “滨、灰、渔、遍、躺、载、靠、洁”,注意左窄右宽的写法;上下结构的生字 “夏、除”,注意上窄下宽的写法;半包围结构的生字 “栽”,注意先写里面的 “木”,再写外面的 “戈”。教师重点指导 “遍、除、洁” 三个生字,在黑板上示范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和笔顺。“遍” 字注意 “扁” 户下面的部分,里面是一横两竖,“辶” 是三笔写成,点、横折折撇、捺。“除” 字右边是 “余”,竖勾不要露出第一个横。“洁” 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上面是个 “士”,下面的短横压住横中线,下面的口,第一竖压住竖中线。学生练习书写,展示反馈。学生在练习本上认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错误。教师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表扬书写工整、规范的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学生认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问题,然后举手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书写生字。同时,收集有关海滨小城的图片、资料,准备在第二节课上分享。”学生认真记录作业,准备课后完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要求和时间,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复习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教师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滨小城》,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海滨小城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教师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海滨小城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师板书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精读课文,感悟美景学习第一段,感受海滨的美丽。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1~3 自然段,按要求学习。教师出示学习要求:(1)边读边找:这部分介绍了海滨哪两处地方?(2)再读标画:你看见了哪些景物?从哪儿体会出美?(3)带着感情读出美。学生读句子,抓景物特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镀” 的意思,体会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寂寞” 的意思,体会海边贝壳的静态美。教师出示学生所填的投影片,小结景物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海滨的声音,感受海滨的热闹和生机勃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找地点,标景物;读,抓特点,体会美;读,有感情,读出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小城的美丽。谈话过渡:从美丽而喧闹的海滨归来,让我们再到小城里轻松漫步吧。教师出示自学要求:(1)边读边想:这部分写了小城哪几个地方?(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3)从阅读中你感受到了小城的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的?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城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热闹”“笼罩”“绿绒大伞” 等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教师指名朗读,小结小城的特点:庭院树多、花园更美、街道干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教师指导学生练习背诵第五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三)总结全文,学习写法齐读最后一节,思考这部分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学生齐读最后一节,思考问题,然后举手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总结这部分在文章中的作用,即总结全文。“海滨小城” 写得最为精彩的是作者紧紧把握其 “小” 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这 “小城” 区别于 “大城市” 之处划下来。学生再读课文,划出 “小城” 区别于 “大城市” 之处,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代表发言,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补充,总结 “小城” 区别于 “大城市” 之处,如街道不长、贝壳多、海滩不喧闹、庭院大、街道宁静等。欣赏优美的句子。教师出示文中优美的句子,如 “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等,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如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随空间的变换观察得细、把握得准等。(四)拓展延伸,小练笔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海滨小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再次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小练笔。教师出示小练笔的要求:(1)用 “先概括后具体” 的方法写一个片断。(提示:以 “学校小花园” 为题,用这一方法写一二百字左右的片断。)(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特点写具体。学生进行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帮助。教师展示学生的小练笔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表扬写得好的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一)情境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海滨小城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被海滨小城的美景所吸引,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学习效果。(二)朗读感悟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感受海滨小城的魅力。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朗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三)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价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阅读课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习能力。(四)写作训练的意义通过小练笔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了写作训练,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写作训练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