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1.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1.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明确生活中常见的变化类型,了解橡皮泥、纸变化前后的相同与不同。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并能将其与橡皮泥、纸的变化进行类比,总结其中的规律,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方法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观察并记录水的三态变化与纸、橡皮泥发生的变化,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即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 (二)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从现象中总结出规律,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中物质变化的视频,展示四季更替中植物的生长、河流的结冰与融化、天气的变化等场景。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大自然中很多物质都在发生变化。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类似的变化呢?比如,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橡皮泥、纸或者水发生变化呢?”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 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提到橡皮泥可以捏成不同的形状、纸可以折叠或裁剪、水可以变成冰或水蒸气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这些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它们的变化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知识铺垫 复习物质的状态 教师提问:“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物质的三种状态,谁能说一说物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固态、液态和气态。”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你们能举一些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不同状态的物质。 学生回答:“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铁块是固态,酒精是液态,空气是气态。”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明确物质的三种状态。 介绍物理变化的概念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了物质的三种状态,那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物理变化。”“形态变化。” 等。 教师解释:“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物质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实例展示物理变化的现象,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铁块加热后膨胀等,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的概念。 (三)实验探究一:改变橡皮泥进行观察 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橡皮泥,提问:“同学们,这是一块橡皮泥,你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对橡皮泥进行一些操作,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捏成不同的形状。”“可以切成小块。” 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这些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呢?它们还是橡皮泥吗?”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泥变化的本质。 设计实验 教师展示教学课件,介绍实验步骤: (1)将橡皮泥分成若干小块,观察橡皮泥的变化。 (2)用手将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动物形状等,观察橡皮泥的变化。 (3)用工具将橡皮泥切成不同的形状,如三角形、长方形等,观察橡皮泥的变化。 教师提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要仔细观察橡皮泥的变化。”“要记录下实验结果。” 等。 教师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 (1)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划伤手指。 (2)要认真观察橡皮泥的变化,包括形状、颜色、体积等方面的变化。 (3)要及时记录下实验结果,可以用文字、图表或图画的方式记录。 进行实验 学生分成小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使用工具时要小心谨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捏出不同的形状,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可以将各小组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师提问:“从你们的实验结果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橡皮泥发生了哪些变化?它们还是橡皮泥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橡皮泥的形状、颜色、体积发生了变化。”“它们还是橡皮泥,因为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等。 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橡皮泥在经过挤压、拉伸、切成小块等操作后,形状、颜色、体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它的本质没有改变,还是橡皮泥。这属于物理变化。” (四)实验探究二:改变纸进行观察 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一张纸,提问:“同学们,这是一张纸,你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对纸进行一些操作,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折叠。”“可以裁剪。”“可以撕扯。” 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这些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呢?它们还是纸吗?” 引导学生思考纸变化的本质。 设计实验 教师展示教学课件,介绍实验步骤: (1)将纸折叠成不同的形状,如飞机、小船、千纸鹤等,观察纸的变化。 (2)用剪刀将纸裁剪成不同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观察纸的变化。 (3)用手撕纸,将纸撕成不同的形状,观察纸的变化。 教师提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要小心使用剪刀,不要划伤手指。”“要认真观察纸的变化。” 等。 教师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对着人剪。 (2)要认真观察纸的变化,包括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变化。 (3)要及时记录下实验结果,可以用文字、图表或图画的方式记录。 进行实验 学生分成小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和手撕纸时要小心谨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折叠出不同的形状,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可以将各小组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师提问:“从你们的实验结果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纸发生了哪些变化?它们还是纸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纸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它们还是纸,因为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等。 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纸在经过折叠、裁剪、撕扯等操作后,形状、大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它的本质没有改变,还是纸。这也属于物理变化。” (五)实验探究三: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教师播放水的三态变化视频,展示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水等。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水的三态变化。谁能说一说水的三态分别是什么?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水的三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冰在加热的条件下会融化成水,水在加热的条件下会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冷却的条件下会凝结成水。”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明确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 教师提问:“水在三态变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它们还是水吗?” 引导学生思考水三态变化的本质。 学生可能会回答:“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它们还是水,因为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等。 教师总结:“水在三态变化的过程中,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它的本质没有改变,还是水。这也属于物理变化。” (六)研讨与交流 比较橡皮泥、纸和水的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问题包括:“橡皮泥、纸和水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些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等。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互相倾听和补充。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可以将各小组的观点写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师提问:“大家对各小组的汇报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一些观点,教师要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 教师总结:“通过讨论我们发现,橡皮泥、纸和水在变化过程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形状、大小、形态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还是原来的物质。这些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变化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们还能找出哪些类似水这样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物理变化现象。 学生可能会回答:“铁加热后会膨胀,属于物理变化。”“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进一步介绍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变化现象,如蜡烛熔化、冰块融化、轮胎充气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这些物理变化现象的特点和本质,加深学生对物理变化的理解。 (七)拓展与应用 压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 教师出示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提问:“这个乒乓球被压瘪了,有什么方法让它恢复原状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用热水泡。”“可以放在太阳下晒。” 等。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乒乓球的变化。 教师提问:“乒乓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乒乓球恢复原状的原理。 学生可能会回答:“乒乓球鼓起来了。”“因为乒乓球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 等。 教师总结:“乒乓球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所以瘪下去的地方又鼓起来了,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作‘热胀冷缩’。这也是一种物理变化。” 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其他类似的现象吗?课后做一个小调查。”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制作物质变化手抄报 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物质变化的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可以包括物质变化的类型、例子、特点等。大家可以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手抄报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各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手抄报,并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手抄报中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进一步加深对物质变化的理解。 (八)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谁能说一说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我们学会了观察橡皮泥、纸和水的变化,知道了它们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我们还学会了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变化现象,了解了热胀冷缩的原理。我们还知道了要保护水资源。”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