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 走向共同富裕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 走向共同富裕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 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认识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 道德修养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使他们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 强调诚信、 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 法治观念 : 了解并遵守与共同富裕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税法、 社会保障法等。 认识到法治在保障社会公平、 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具体举措和意义。 明确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理解其内涵和实现路径。
教学难点 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紧迫性和重要性, 以及具体的改革措施和路径。 认识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需要分阶段、 有步骤地推进, 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教学过程
导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且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唯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思考: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什么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如何实现?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授新课 【探究分享】 次次:我与父母乘坐高铁外出旅游,快捷舒适,感受到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方便。 可可:我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看到好几家高污染企业停产整改。 大新:我帮家人在市场照看服装摊,生意比往年冷清,而别人家新开的服装网店却生意火爆。 思考:从三位同学的经历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学生: 教师:①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呈发展阶段,需要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资料一】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1.8%,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极其贫穷和微不足道的国家。今年中国是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到全球14.8%。 1978年,老百姓赚100元钱有60元钱是拿来买食品。今年中国老百姓每月39%的收入用于购买食品,61%用于购买提高生活质量的商品。 1978年,中国高楼没有超过200米的,今天全世界10幢最高的大楼中有8幢在中国。 1978年,中国没有一家私营企业,全都是国营企业且在世界五百强中微不足道。2017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15家,其中有超过25家是民营企业。 思考:结合图片何资料你怎样看待“激荡四十年” 学生: 教师: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战,前进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新变化,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 碳排放总量居全球第一。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粗放的能源利用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资源浪费。 国家电网公司需要转变能源和电力发展方式, 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通过技术创新, 公司可以开启“无燃煤”的绿色时代, 实现更大范围的“水”“火”互济、 “风”“光”互补, 促进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 。 思考:分组交流思考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学生: 教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改变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只顾速度盲目追求GDP的发展模式。 【材料三】村党支部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要小康,关键看“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去年,我们村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收入涨得比城里人还快。 村民张大娘:现在的生活可好了,你看村里人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用电方便,道路宽阔,住上了新房。更好的是,生病了有新农合来保障! 村民老李:现在政府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村村通了公路。只要人勤快,肯动脑筋,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 初中生小丽:我上学不用交学杂费,也不用交课本费,妈妈说我赶上了好时代。 思考:(1)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哪些巨大变化? (2)我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为什么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它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哪些发展机遇? 学生: 教师:(1)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村民收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社会保障措施到位,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得到发展,城乡差距正在缩小;义务教育得到普及,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等。 (2)目前我国还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材料四】同学们围绕“共享发展”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 欣欣:共享发展应该是人人享有,而不是一部分人享有,先富要带后富。 思思:共享发展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 菜菜:共享发展就是要共同享有国家发展的所有成果。 明明:“人心齐,泰山移”,人人共享需要人人共建。 思考1: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你还有哪些观点?请用你身边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同意观点一、观点二和观点四,因为共享发展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不同意观点三,因为这种观点过于绝对。 我的观点: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共享不是平均享有发展成果等。③例如:国家经济发展了,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对农村道路进行改造,对农村开放式厕所进行改造,建设美丽乡村。 思考2: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思考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什么? 共同富裕。 思考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追求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探究分享】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将蛋糕做大,让全体人民公平地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实现一定发展水平上的公平正义。 思考:谈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学生: 教师: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②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③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40年后再出发,改革开放成为新时代神州大地上的奋进强音,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改革开放“双引擎”动力更加澎湃。誓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因为(  ) ①我国过去40年快速发展最根本的政治保障就是改革开放  ②新时代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③只要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向顽瘴痼疾开刀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我国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说明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增进民生福祉 C.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A.不协调不充分 B.不平衡不发达 C.不协调不发达 D.不平衡不充分 4、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考察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一个都不能少”既包括56个民族一个不能少,也包括全体社会个体成员一个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与要求,表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意志,设立了小康是小康的严格标准,赋予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 ①是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表明我国坚持等贵贱、均贫富 ④需要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