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草原》教案【教材分析】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学情分析】学生对草原都有向往之心,但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展示图片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这为我们学习本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迂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理解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你能说说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根据学过的诗歌和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以及自己的课外知识谈谈对草原的印象。)今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看看草原,看看他在那里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二、初见草原,美读课文1.初读课文,自学要求:(1)大声地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的读音,请将你不熟悉的字词注上拼音。(2)把不好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把你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2.自学检查:(1)课件出示生字:毯 陈 裳 虹 蹄 腐 稍 微①指名读。(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对学生多次出错的地方作强化训练。)②组词读。③男女生赛读。(2)重点指导:“裳”“蹄”“腐”“微”强调书写。3.初步感受草原的魅力。(1)播放影视课文《草原》,学生欣赏,然后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广阔、碧绿、草原人民好客等。)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草原,你想用哪一个字?(美)(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看看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3)交流、展示: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根据作者的行踪所写)三、走进草原,感受魅力请你们结成小组,一起去草原旅游。用情感细细的去品味。想一想草原美在哪里?(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成果。预设一:景美课文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色呢?1.天空课件出示:“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标红“可爱、清鲜、明朗)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来观赏一下草原的天吧。(齐读)2.羊群(1)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理解“茫茫”的意思。并且体会“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原因。(2)课件出示:“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个句子有什么妙用呢?(课件提示:体会句子的妙处的方法有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尤其是动词的妙用;句子表现的意境美。)3.小丘(1)请学生朗读有关描写小丘的部分。(2)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①反复朗读,读出小丘的美妙之处。②重点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翠色欲流”的意境美。③用“渲染”法根据课文描写画画你心中的草原。(请学生快速作画,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3)课件出示:“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你有没有想到关于草原的一首小诗或者即兴将你的感受用几句诗一样的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呢?草原风光如此美丽,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播放微课视频《插上想象的翅膀》,再次体会一下草原的美景。【根据课文描写展示组图】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和图片提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预设二:人美1.那里的人怎么样?美在哪里?(生根据课文内容,简略回答。)2.陈巴尔虎旗是作者和朋友们访问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你们知道吗?3.假如你是一位导游,现在要带着大家去草原游玩,你需要给大家介绍有关草原的哪些内容呢 (根据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描写,以小组学习的形式,结合你们预习课文时准备的资料,为你的导游工作做准备。)展示、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位发言人,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去草原游玩,介绍那里的风土民情。班上其他同学作文游客可在导游介绍时随时提问,当导游有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忙回答。若有大家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老师将把它记录下来。等待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过渡:好一个能干的小导游呀,给我们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美,让我们体会到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4.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升华主题。那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蒙汉情深”四个字,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找出来,好好读读。(1)自学。(2)汇报,朗读。小结:是呀,多美的草原,多热情的蒙古人民,多么与众不同的待客方式。四、深入感受、体会表达1.本文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对草原的喜欢,对蒙古族人民的赞美。)2.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情感的呢?请你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预设一:直抒胸臆,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在直接描写草原的美,从中很容易感受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预设二:细致的描写,课文中作者细致的描写了草原的美景,如果不喜欢怎么能看得这么仔细,写得这么细致呢 预设三:对事情的记叙,很自然,不做作,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好客、热情、大方,蒙汉情深。3.播放有关草原的视频,大家欣赏草原的美丽和与众不同吧!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完成习题。【板书设计】草原景美 人美天空、羊群、小丘 热情好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