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背诵全文。
2.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3. 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积累文言词汇。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智慧和品德深受人们敬仰。今天, 我们要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诫子书》,这是他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希望同学们能从中 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 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背景介绍
诸葛亮写这封家书时,其子诸葛瞻年仅8岁。诸葛亮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通过这封家 书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华的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1)字音:
夫 (fú) 淫 (yín) 慢 励 (lì) 精 险 躁 (zào) 遂 (suì) 成 穷 庐 (lú)
(2)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3.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四、疏通文意
1.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2.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 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重点讲解以下词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明确: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明确:不内心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安定清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明确: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明确: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明确: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明确: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落叶般凋落、衰残,大多 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五、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文章开篇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开篇点明了君子的行为操守,强调了“静”和“俭”对 于修身养德的重要性,为下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2. 作者认为“静”对于学习和做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明确:作者认为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只有静心才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 习有所成就。同时,“静”也是修身之本,只有内心宁静,才能不被外界干扰,明确自己的志 向。
3.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告诫和期望,希望他不要放纵懈怠,不要轻薄浮躁,要保持 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儿子的关爱和担忧之情。
4.文章最后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希望儿子珍惜时间,努力学 习,不要等到年老时才后悔莫及。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和担忧之情。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诸葛亮的《诫子书》,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希望同学们能从中 学到做人的道理,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华的人。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
2. 积累文中的文言词汇,如“夫”“以”“非”“致”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2. 提问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文章的中心论点、“静”的重要意义等。
二、深入研读
1.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文章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与“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进行对比,突出了“静”和“俭”的重要性;“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进行对比,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
2.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等句子,言简意赅,深刻地阐述了做人的道理。同时,文章的语言 也具有感染力,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 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儿子提出了哪些要求 明确: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儿子提出了以下要求:
(1)要修身养德,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要立志学习,做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
(3)要戒除淫慢险躁,做到“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三、拓展延伸
1. 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理解。
明确:“静以修身”意味着我们要在安静的环境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品 德修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干扰,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不被外界所 影响,做出正确的选择。“俭以养德”则是要求我们要节俭生活,不追求物质的享受,培养自 己的品德和意志。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品德修养,它能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 感恩。
2. 你认为诸葛亮的这些教诲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
明确:诸葛亮的教诲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多启示。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和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断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其次,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行为,戒除浮躁和懈怠,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最后,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 学习和生活,不要虚度光阴,以免将来后悔莫及。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研读了《诫子书》,了解了文章的论证方法、语言特点和诸葛亮对儿子的要求。 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教诲铭记在心,付诸实践,努力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华、有责任感的人。
五、布置作业
1. 阅读诸葛亮的其他作品,如《出师表》等,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思想和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