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语言简洁、准确,观察细致入微,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均、柄”等 5 个生字,会写“虎、操”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爬山虎、操场”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方法。
2.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的特点的。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爬山虎的特点。
2.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阅读感受,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读写结合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爬山虎生长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爬山虎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你们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一起去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4)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3. 精读课文,感悟特点
(1)学习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①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
②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生长在墙上、屋顶等地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教师提问:“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这句话中的“嫩红”和“嫩绿”分别描写了爬山虎叶子的什么特点?
④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感受其生机勃勃。
(2)学习爬山虎的叶子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
②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叶子颜色鲜绿、排列整齐、一顺儿朝下,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③教师提问:“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④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墙的叶子比作波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动态美。
(3)学习爬山虎的脚
①指名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的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
②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形状像蜗牛的触角,颜色是嫩红的。
③教师提问:“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话中的“巴”“拉”“贴”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生动,你能体会到这些动词的作用吗?
④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如何抓住墙往上爬的,表现了爬山虎的顽强生命力。
4.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爬山虎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从叶圣陶爷爷对爬山虎的描写中,学到了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方法?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事物要细致、连续,表达方法要准确、生动,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了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同时,通过仿写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